美联储降息决议后黄金盘面走势(加息在即黄金白银为何暴涨)

程紫曦12.8加息在即黄金白银为何暴涨?后期如何走势操作建议及空单解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美联储降息决议后黄金盘面走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联储降息决议后黄金盘面走势(加息在即黄金白银为何暴涨)

美联储降息决议后黄金盘面走势

程紫曦12.8加息在即黄金白银为何暴涨?后期如何走势操作建议及空单解套

黄金白银为何突然暴涨

1、美元高位回落

美元指数自102关口回落,并在近两个交易日一度跌穿100大关,目前盘整于100关口上方,美元高位回落令以白银价格获得喘息机会。

2、加息预期逐渐消化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面临许多下行风险,包括政策不确定性、国债收益率急剧上扬、中国经济硬着陆以及贸易战,白银长期市场前景仍看好。白银价格此前已经维持低位盘整态势近3周,急需需找一个新的突破方向。加之美联储加息预期已经被市场逐渐消化,在正式加息前,白银的反弹也实属情理之中。

金银后期走势

目前金融市场整体来说已经渐渐趋于稳定,对于金银的走势上行,有极大的可能是因为市场投资者已经渐渐消化此前的利空因素,加之特朗普近期的“推特”内容引起市场极大广泛的关注,加之英国退欧启动程序有进入“高潮”趋势,在分析师以及机构的唱空美元以及看好黄金未来走势的情况下,一些做空黄金白银的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

金银走势还将关注欧银决议以及美联储会议,这对于贵金属走势有着一定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根据CFTC数据,基金连续第三周削减黄金多头以及增加空头。不过有分析师指出抛售走到了尽头。综合看目前市场看空黄金白银的风向已经渐渐转头,但短期在美联储加息前后,金银走势或将呈现先跌后涨走势。

紫曦黄金行情分析

现货黄金昨日开盘1169,最高1180,最低1165,涨幅0.36%。从日线上来看,布林带开口向下运行,K线运行于布林带中下轨运行,MA5/MA10交死叉向下,MACD零轴下方运行,有交叉之势,绿色能量柱减少,KDJ三线向上平行运行,日线黄金是区间震荡模式;从四小时上来看,MA5/MA10交金叉向下,布林带缩口向下运行,K线运行于布林带中轨上方附近,MACD零轴下方交金叉向上运行,红色动能柱持平,KDJ三线粘连,平行运行。综合来看,黄金目前就是区间震荡,目前在1160-1180美元震荡区间去把握,在没有消息面刺激之前,黄金暂时不会出现之前的大涨大跌行情。程紫曦今日思路黄金区间操作,高沽低渣。

紫曦黄金操作建议

1、上方1180做空,止损4美元,目标看1170美元附近;

2、下方1167附近做多,止损4美元,目标看向1176附近。

3,更多实时建议交流可1907-1314-60和紫曦老师沟通。

紫曦白银行情走势分析

白银昨日见底式的大涨,回守稳10日线强阳上升,一直拉升突破16.85的压制打开上行空间,最终日图收盘在17.0之上,并且强阳收高,那么K线连阳有延续,突破17位置已经表示结束前面调整,只是现阶段多头处于萌芽状态,继续顺势看多,跟前面一轮美国大选前反弹一样,反弹至少要看到18.0这个状态,才会出现阻力,然后留待月线来决定涨跌,紫曦建议短线继续做多,白银还有上升,今日将进一步依托顶底转换口16.85做支撑上升。

紫曦白银操作建议

1、上方17.6附近做空,止损0.2,目标17附近。

2、下方16.50附近做多,止损0.2,目标17.3附近。

金银空单被套

因为金银空单多单被套一直是各位投资者们最关注的事,谁都不想被套,当然被套的情况是避免不了的,虽然不是投资界的高手,但程紫曦老师想告诉你,如果你的身后没有可以为你开辟一条明路的人,那么你是失败的,没有人可以真正的做到自学成才,成功的道路上虽然要靠自己,但投资不一样,你需要一位专业老师来助你操控大局。那么不要犹豫,拿起你手上的单子,发给我你的截图,紫曦1907-131460老师会根据你的单子给你何时的解套思路,紫曦老师希望你们可以稳赚不亏,转亏为盈把握机遇。

轻触指尖 “码”上致富 股吧guba 国内一流股票论坛交流社区

赚钱就是扫个码这么简单

北京大学田凯副教授进行了主题为《治理理论中的政府作用研究》的演讲。基于对文献的梳理和回顾,田教授从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变化中的政府角色、评论和思考三个方面阐释了治理理论中的政府作用。传统的以政府为最主要行动者、以层级制为主要组织特征的治理模式面临的困境催生了治理理论的兴起。而在治理理论中的政府作用方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政府从垄断性行动者到平等参与者的观点认为政府不是单一行动者,与私人部门和志愿部门形成伙伴关系;作为独特行动者的政府观点认为政府与其他组织之间是非对称的权力关系,政府对政策制定和实施予以高度控制,起着主导作用。田教授认为治理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前理论阶段,具有矛盾性和多样性,缺乏经验研究的支撑,可以将政府作用转型中的中国作为重要样本,发展出解释中国治理转型的理论模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主任 田凯副教授 摄影 董宜之

中国地震局赵阿兴教授进行了主题为《风险与治理的理论探索——浅谈灾害损失阈值理论研究结果的应用》的演讲。首先,赵教授灾害损失是由致灾因素的强度、暴露程度、恢复能力和脆弱性构成,大致可分为人员伤亡损失、经济财产损失和灾害救援损失。其次,用数学表达式定义灾害损失阈值,也就是灾害损失发生的临界值并将灾害阈值理论研究结果应用于公共安全风险防范与危机治理领域的探索。从提高承灾体的内在特征、确定承灾体可预见的最大短板、确定防灾减灾的“整体思维”设计、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的法律法规、明细防灾减灾救灾的价值观和投入产出比、坚持实事求是与科学决策相结合多个方面结合地震灾害房屋倒塌和经济损失情况、北京的交通堵塞等实例做好公共安全风险防范与危机治理。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赵阿兴教授 摄影 董宜之

专题一:“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由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丽杭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主任田凯副教授担任点评人。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罗依平教授在《构建城市应急管理中的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关系研究》一文中指出,要构建城市应急管理中的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关系,应该在观念层面上更新理念、制度层面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技术层面上搭建官民互动平台,为发展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关系提供宽松环境、组织层面上大力发展民间组织。点评人指出,文章还可结合实践来对构建城市应急管理中的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行研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志强教授提交了《城镇过渡型社区公共安全新思考——基于“结构—场域”的分析》一文。他通过将社会学的“结构—场域”理论与政治生态学相结合,提出“结构-场域”分析路径,将宏观政策、中观机制构架和微观行动结合起来,用结构场域逻辑框架作为城镇过渡型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解释维度,来探讨城镇过渡型社区公共安全治理问题。点评人认为,该研究内容过于抽象化、哲学化,可尝试对于社区问题做经验研究以及可以学习借鉴芝加哥学派来进行相关方面研究。

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系卢文刚副教授提交的《基于承灾体脆弱性分析视角的台风应急响应研究——以广东省应对台风“妮妲”为例》,认为台风带来的次生灾难十分复杂,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不能实现零伤亡,因此应该各级政府部门应总结经验教训、认真积极应对。点评人指出,可借鉴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S杂志中介绍的美国政府的做法,同时从理论层面提升本研究的水平。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利敏副教授提交的《大数据时代的灾害预警变革》,指出当前学界多对大数据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缺乏对大数据与灾害实践的联系,而广州阳江的实践证明大数据技术能实实在在应用于灾害预警实践。应该通过巨量预警数据处理平台来统一管理、存储和分析,促使灾害预警迈向精准化、科学化和智能化。点评人指出,要思考大数据怎么改变传统的数据模式,并从此方向入手对知识层面进行创新,且可将阳江当地的实践进行理论的上升,将特殊案例上升为一般的实践。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美莲研究员提交的《公共部门危机学习:是否可能,何以可能,何以为之》一文提出危机学习不能将危机经验简单点进行案例迁移和迁植,还需考虑外界环境变化。点评人建议其可关注詹姆斯马奇相关方面的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陈霈弦提交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森林生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对生态安全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以京津冀地区森林生态安全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风险控制反馈来建立京津冀森林生态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点评人指出,可继续强化文章的理论基础,联系跨流域治理等理论,在理论基础上作更深入的研究。

专题二:“社会风险治理”

由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夏志平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张紧跟教授担任点评人。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范如国教授提出,要从培育共同价值体系,加强有效的制度供给;实现多边协同治理;实现从“国际治理”向“全球风险社会治理的转变;提升政治领袖的智慧与担当,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预见能力以及创造性地利用风险,学会“反脆弱”等六个方面来构建全球风险社会治理的共同价值与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王琪教授(由学生代表发言)在《大数据背景下环境风险治理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创新》一文指出,21世纪步入数据时代,环境风险治理拥抱大数据,大数据为环境风险治理研究带来机遇和变革。应当深刻认识大数据及其对环境风险治理研究所提供的机会与挑战,自觉促进环境风险治理研究的变革与创新。

重庆大学田先红研究员指出,“稳评”政策的象征性执行容易诱发新的基层治理问题,导致社会矛盾积压,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处理好“稳评”政策的象征性执行现象十分重要。同时,需要进一步理顺官僚体制内部关系,改变地方政府的发展主义取向和公共政策制定模式。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赵成副教授根据LQI(生活质量指数)模型的分析指出,随着福利水平的提升,会引发对于风险规制的更高需求;税收水平的提升,导致公众倾向于将规制责任归结于政府,要求政府履行更多的规制责任;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可能提升未来风险规制投入增加的预期,从而降低现期对风险规制的需求。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王振辉副教授发现,政府信任对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地方政府信任与环境风险感知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中央政府信任与环境风险感知不存在显著关系。而地区因素对政府信任与环境风险感知的关系影响,不仅存在着随机截距影响,也存在着随机斜率影响。

西南政法大学郭春甫副教授认为,高校风险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要建构符合高校教育发展规律的风险治理体系,主要包括高校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和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潘同人老师将政治风险划分成价格型、项目型、支持型三种类型,要着眼于增强发展规划的稳定性,以及改造社会资本的工具属性两个方面入手对政治风险进行防控。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张紧跟教授在总结和点评中对几位教授在研究中所用的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肯定,充分肯定了各位教授从各个角度对风险与治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对某些文章中的思路以及结构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的建议,有助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最后,他指出,希望大家共同将风险与治理的研究更加深入,形成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专题三:“城市与区域治理会议记录”

由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刘海英副教授主持,《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主编刘传红教授担任点评人。

中南大学吴晓林副教授在《城市商品房社区治理报告》中指出,中国城市商品房小区迅速扩展,业主维权频发。中国商品房社区治理面临商品房小区的纠纷普遍性、业主和市场组织的冲突最为严重且易激化、社区冲突有可能升级为“街头冲突”、业主自治组织的成立比例低、市场组织强势影响小区治理、政府在商品房小区治理责任脱嵌、社会管理和服务伟未延伸到全部楼盘、房产结构为小区治理埋下不稳定隐患、超大封闭小区治理亟须破局等问题。点评人指出,商品房社区研究还应当更加深入究,以求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刘中起教授指出,我国基层治理理论创新,从管理到治理的变化过程,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点评人指出,“社会精细化”治理的定义还不清晰,需要进一步考虑上海治理精细化模式是否能够复制和扩大的可能性。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克忠博士后指出,我国家庭的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家庭的极化情况得到了缓解、总体衡量的极化程度下降,从不同收入的分级来看却不一定、经济增长导致低收入群体向高收入群体转移。点评人指出,2010-2014中国家庭收入不断增长,低收入家庭收入份额总体呈现波动下降,高收入家庭收入份额呈现下降趋势。

上海交大凯源法学院何渊副教授认为,地方自助开展区域合作有法可依;不影响政治平衡的区域合作协议属于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中央政府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影响政治手段的区域合作协议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点评人指出,“区域治理”这个选题范围过大,讨论难以深入,“区域”也不好划分。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科利老师发现,合作频数较少、存在多种合作模式、合作机构存在层级性的现象较多,教学型大学的合作对象不聚焦。建议增强科研平台建设和共享、加强高校一流特色学科建设、依托重大项目增强机构间合作。点评人指出,本文选题比较单一,“合署”不能作为依据,可以适当考虑“第一作者”等信息,或者考察国家科研项目合作。

浙江财经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系杨雪锋博士的《理解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何为城市治理现代化、人本价值观的实现途径、为何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思考。点评人指出,本文选题范围过大,需要进一步进行概括总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罗立的《邻避项目的公众接受度实证研究――以核电项目为例》探讨了邻避概念的缺陷并引入了敏感性概念,并认为当前敏感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缺陷主要在于其客观评估性。点评人指出,“邻避”能否改为“敏感性”尚有争议,还需要考虑清楚“敏感性”的立场是谁。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余礼信的《政党下村:对村民理事会事件的一个解析框架》将村民理事会制度置于中国特色政治运行大背景下,认为村民理事会是政党治村的重点。村民理事会是和党建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是在党建框架下进行的。

专题四:“协同治理”

由郑州大学丁辉侠副教授主持,武汉理工大学杨爱杰教授担任点评人。

电子科技大学锁利铭教授的《交易成本、契约风险与中国城市群府际协作治理机制》从交易成本与契约风向两个方面向我们分析了城市群的府际协作治理机制,发现府际协作治理需要走向学科问题导向的研究、微观动机与宏观结构是府际协作治理的视角、风险与交易成本是府际协作治理的两条路径。

空军航空大学张扬中校的《中国传统军事危机文化的发展脉络、成因及其特点》指出战争是最大的危机所在,军队就是处置危机最为有效的力量。危机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于,营造军民携手环境、加强军民融合;普及专业培训、极高危机管理者的决断力、创新力;加大应急技术研究力度,实现军事技术与应急技术的联合促进。

新疆农业大学祁志伟讲师的《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现状与创新路径》分析了社区治理现状以及创新。提出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治理对策:一条腿走路转化为两条腿走路;以服务取代管控;源头治理;重视多元力量参与治理。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刘凤的《城市基层治理结构研究:基于组织与场域互动的创新性阐释》指出关系是理解场域的核心;位置是理解结构的核心。运用组织与场域互动这一分析框架,可以全面清晰地观察作为治理主体如何适应和驾驭基层场域以及基层治理场域如何对治理结构进行选择和控制。良好的治理结构能够实现社区功能无缝对接、资源全面整合、行动协调一致,为社区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不同类型的组织其运行逻辑不同。

浙江大学博士生陈科霖《论中国国家治理的三元互动结构》从理论的视角分享了国家治理的三元结构:统治集团、官僚集团、民众。治理价值包括正当性、合理性与合法性。治理压力包括意识形态、绩效与程序。治理手段包括政治教化、绩效激励与法制实施。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王伯承的《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制度归因:路径与后果》基于PX项目系统阐释了社会稳定风险的制度。他认为要在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对上,最根本的是要改变“知识与权力”不对称状态,及其话语博弈格局下利益群体的对立与公正偏倚问题。要通过权力关系的改革与重建维护社会稳定,在社会认知层面经历一种“制度化”的过程。还要加快社会组织建设,把社会个体重新纳入组织化关怀与庇护。

点评人杨爱杰教授认为本会场的研究涵盖范围广泛,如从国家治理到军事文化危机;且研究视角创新,如从军事的角度看社会危机问题。她指出,社会组织如何自知以及参与是协作治理的关键,我们要思考,在多方治理下,共识如何达成?

专题五:“社会组织管理”

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何渊副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力生研究员担任点评人。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王清副教授的《项目制、常规制与混合制:对政府购买服务中横向部门差异的分析》指出,为何在同样市级部门,在推动政府部门购买服务时会出现横向部门的差异?一是剩余控制权与剩余责任,二是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信任关系。从项目制到常规制的信任度在逐渐减低,剩余责任与信任程度决定政府部门是否选择项目制,展现了横向部门在购买社会服务当中的非均衡发展。点评人认为,可继续从剩余控制权和剩余责任分析互动关系进行创新,理论模型还需进一步挖掘等。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王通的《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赋值研究》从场域、功能、监管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组织发展赋值。为实现发展赋值,需关注三个变量:组织主体定位、制度环境定位和秩序层次定位。同时要区别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点评人与其探讨了社会组织目前在中国语境下仍面临的问题。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赵岩的《桥接共享:社区社会组织间合作机制建设》提出既有对社会组织的研究基本遵循: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需要社会组织的参与并完善其自身的治理结构,要求与其他治理主体密切合作,这有助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创新,并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解决社会矛盾,这一主线。社区社会组织为何需要合作是由社区社会组织特点以及其发展状况决定的。点评人指出,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就是描述性的,似乎不是以问题为导向,看不出要解决什么问题。

专题六:“地方政府与公共服务”

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利敏副教授主持,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桂蓉教授担任点评人。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丽杭教授的《健康治理:理念与政策》指出,政策制定者要重新审视卫生治理面临的困境,创新健康治理的新思路,将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成一个国家及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社会运动,使追求健康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走出政策的孤岛。点评人认为将健康理念融入政策、生活很值得深入探讨。

浙江海洋大学陈莉莉副教授的《美国超级基金制度对我国海洋污染治理的启示》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海水水质差,海洋污染严重,导致海产资源受损。可借鉴美国的法案,在立法体系、评估标准体系、资金体系及污染治理主体等方面构建合理的制度。点评人认为,文章有扎实的实地调研,案例十分经典,分析到位。公益组织借法律赋予的权利在环保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到水资源保护的跨界治理问题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伍如昕讲师的《中国56个城市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主观幸福感报告》指出,城市化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生产效率和人们生活质量,但是城市化过快扩张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重量轻质、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等问题。点评人认为,数据收集分析的工作量很大,但应该注意核心变量界定是否存在差异,指标设计是否存在差异,否则可能导致结果不显著或不相关。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任洁讲师的《治理视角下的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研究——以厦门市为例》对政府、养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入住老人在机构养老服务中的职责角色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不同性质养老机构的内部治理情况以及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群体的权利与表达。点评人指出,机构养老是很好的发展方向,理清了机构在养老中的责任。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曾明教授的《利益分享差异与“资源诅咒”:基于三个资源丰裕地区个案的研究》指出,自然资源丰裕地区在资源利用过程中经常产生社会冲突,形成社会稳定中的“资源诅咒”。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冲突是诱发这类资源诅咒的重要变量,而矿区的利益分享方式的差异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点评人指出,本文是非常经典的案例研究,案例之间逻辑非常清晰。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董伟玮的《不合理信访诉求的应对:评理活动的作用机制和实践启示》指出,不合理信访诉求的症结就在于访民自我解释失范。立足于治理经验的总结,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应着力重新建构起解决不合理信访诉求的社会互动场域,调动社会团结资源以确保互动仪式的成功,接受以“理”统摄对行动解释的评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政府自身行为失范引发的负面影响。点评人指出,本话题很有意思,通过话语来分析对规则的自我解释,写作方法新颖。

专题七:“基层维稳与社会治理”

由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政法学院王振辉副教授主持,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刘中起教授担任点评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新闻学院熊萍教授的《试论公共突发事件中的新闻伦理缺失及规范》认为媒体营造的公共舆论对社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媒体营造一个公共舆论环境是必要的。新闻记者只有脚踏实地的做出有深度有厚度的文章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舆论环境。点评人指出,文章确实反映了现实的问题,尤其是最新的一些问题,反映了背后的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春艳副教授的《基层官僚在政策执行中的行为逻辑阐释--以A省为例》试图了解基层管理的行为逻辑,以及影响其行为的因素。认为政策制定是导致行为失范的重要因素,要不断优化调整政策制定过程,否则都是治标而不治本。点评人指出,“基层官僚”定位不明确,指向在哪不明确。文中的研究方法做的很规范,分类很好,但科学性不够。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李晨行的《现实还是风险?--“阶层固化”的辨析》从客观表现、大众舆论、高层次刊物对“阶层固化”进行了研究。指出产生的问题,客观上能解决的,应该努力解决;应当全民一同面对,共同解决;保障公平与改善资源机会不足,同时提出相关政策等保证开放、顺畅合理的流动机制。点评人指出,不同阶层流动的代际流动状况更值得考虑,研究阶层分化应当关注社会网的研究,不同的节点有不同的资源,也包括了流动的主要内容。

专题八:“地方扶贫与农村发展”

由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系卢文刚副教授主持,重庆大学田先红研究员担任点评人。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爱杰教授的《包容性发展理念下城市社会基层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指出,包容性发展理念要求优化社会基层治理、可应用包容性发展理念化解基层治理矛盾、包容性发展理念下创新社会基层治理路径选择有多种形式。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刘海英副教授的《贫困识别与贫困治理模式选择:国际比较与启示》主要是借鉴贫困治理的国际经验来进行研究,她以人类发展指标、多维贫困指数等来进行贫困识别。提出在新形势下的贫困治理中,以实现政府贫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目标,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贫困治理能力提升,要做到不断优化贫困治理结构、确立整体性贫困治理模式、完善基层治理制度、改进贫困治理绩效评估制度。

郑州大学丁辉侠副教授的《精准扶贫模式下驻村工作队的运行机制与贫困治理绩效分析:以河南省登封市为例》关注精准扶贫模式下村工作队的运行机制与贫困治理绩效分析。通过对登封市10个乡镇322个贫困进行的调查,她提出,驻村工作队在贫困治理网中地位重要,但应更多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贫困人口识别机制不完善,贫困识别精准度有待提高;与物质扶贫相比精神扶贫更为重要,应加强对贫困户的精神扶贫;驻村工作队扶贫资源有限,扶贫项目参与不足。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熊觉助理研究员的《外生型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农村治理——以农村暴力事件为线索》所关注的是外生型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农村治理。提出,在不同的农村应有不同的发展与治理。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生宁超的《“乡村复兴”丰富国家治理制度选择:一个源自“社区营造”的解释 》认为基于社区营造的“社区治理”完善可以高效地改善基层治理的不良困局,同时丰富国家治理的制度选择。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彭云的《扶贫场域内地方一般干部的行动逻辑——基于甘肃省M县精准扶贫实践的个案》重点研究扶贫场域内地方一般干部的行动逻辑。他首先从已有文件中追溯已有或者相关的研究成果,以证明假设存在。然后他提出一般干部与和行政中心、行政首长的逻辑是有区别的,一般干部对于基层民众具有决定权,且一般干部是自保求存型的行动逻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张丽颖的《我国农膜污染网络化治理的路径研究》关注我国农膜污染网络化治理的路径。指出,我国乡村面源污染网络治理的路径选择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搭建网络平台、形成合作网络链接、克服网络运行障碍、提高网络运行能力。

紧凑的小组讨论之后举行了简单的闭幕式。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罗依平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锁利铭教授分别对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小组讨论情况进行了总结。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地方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许源源教授代表主办方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情况。

作者 刘俊琦 熊瑛 张潇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