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斩子是民间故事吗(说文解字芋戚继光与芋头的故事)

《说文:艸部》: “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从艸,亏声。”

译文:“芋,大大的叶子,饱满充实的根,令人惊骇,所以叫它芋。从艸,亏声。”

《说文》艸部,形声字,今为艹部。

戚继光斩子是民间故事吗(说文解字芋戚继光与芋头的故事)(1)

“芋”的本义为芋头,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地下块茎呈椭圆形,可供食用。如《史记·项羽本纪》:“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意思是,如今正当荒年,人民贫困,士兵都只能吃芋头和菽子之类的,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

引申泛指马铃薯、甘薯等薯类植物。如“山芋”、“洋芋”。

我们知道,芋头具有健脾益胃、养颜美容、乌黑头发等功效。关于芋头,您知道芋头又叫“遇难”的典故吗?

这个故事还是和戚继光有关。

戚继光斩子是民间故事吗(说文解字芋戚继光与芋头的故事)(2)

相传,明朝年间,敌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百姓深受其害,朝廷派戚继光带兵抗击敌寇取得了丰功伟绩。中秋佳节,军队便在营地欢庆胜利。深夜,敌寇乘机偷袭,戚继光等被围困在山上,断绝粮草,士兵们只挖野草充饥,并且挖到了很多野芋。这些松软香甜的野芋挽救了众人的性命,但是却没有人知道这种食物的名字。戚继光为了纪念遇难的士兵将其称之为“遇难”。

一天晚上,戚家军在饱餐“遇难”之后,如兵从天降,英勇突围,将敌寇全歼在睡梦里,取得了突围的胜利。此后,东南海一带百姓每逢中秋佳节就吃糖烧“遇难”,以此表示对戚继光的抗敌寇功绩和世代铭记民族危难的不朽情怀。因“遇难”与“芋艿”谐音,故而世人就把它称为“芋艿”。

“芋艿”,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芋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