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同奋进(情系每个学生爱在家校共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双减”背景之下,每位老师更关注孩子的是成长,关于孩子的成长环境、个性、习惯、能力、情操等方面的发展,从课上到课下,从学校到家里,从学习到生活,每一次交流,无疑是一次“温暖的融入”家长通过全方位的参与,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情况,也把这份放心传递给了更多的家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家校共育同奋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校共育同奋进(情系每个学生爱在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同奋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双减”背景之下,每位老师更关注孩子的是成长,关于孩子的成长环境、个性、习惯、能力、情操等方面的发展,从课上到课下,从学校到家里,从学习到生活,每一次交流,无疑是一次“温暖的融入”。家长通过全方位的参与,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情况,也把这份放心传递给了更多的家长。

上学期开学初,根据组织的安排,我来到本地一个乡镇九年制学校任教。我担任的是六年级的班主任及数学、科学教学工作。在开学第一课,我就盯着孩子们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单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全班44个人留守儿童10人、单亲家庭9人。同学们学习不主动、上课不集中、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面对这样的班级,第一步该怎么走?召开家长会?在2021年8月31日晚上9点,我找到了学校朱校长以及部分校务成员,谈了我的想法:面对六年级现状,召开六年级家长会迫在眉睫,和家长面对面沟通是首要工作,学校班子成员也一致同意并支持我的想法。

我记得在家长群发第一个通知开家长会的短信是在2021年9月1日早上7点通知的,直到早上9点半,回复我的家长不足10人。家长积极性不高,没办法,我就拿着学生的报名册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通过不懈努力,到下午4点整,六年级家长会准时召开,44人中参加家长会的有43人。同时也邀请了学校朱校长、教务处胡主任、政教处许主任到会讲话。

我还记得在家长会上说得最铿锵有力的话是“我就不相信咱们大草滩中学的学生不如其他地方的,我就不相信我把你们的成绩抓不上去。”虽然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家长会,但我从家长的眼神中看到了对我的信任。那一次家长会后,我重新对每位同学家长的联系方式做了详细的统计,也成立了以包佳怡妈妈为主任的家委会,职责就是监督、建议班级所有工作。家长们在离开会议室的那一刻,一个个对我是满怀坚定的眼神,也更加激发了自己的工作热情。

学习方面,对班上所有学生作了分层次的详细学习计划。什么不会,我们就从什么地方开始。并且,我对每位家长有个要求,自家孩子只要学习上遇到困难,不管何时,哪怕是周末,随时在微信上给我打语音或者发视频。尤其是班上像高斌、亮亮等这些属于中间水平、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每周必须向我请教不会的习题一到两次(因为学生以前从来没有请教老师的现象)。周末的作业一定要在星期天直接发到我的微信让我检查。像小明、雪燕等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单独辅导,然后在每天晚上向家长跟进这些同学的在家表现。

还有小部分调皮学生,我采取的就是有问题了,直接和他们的家长面对面沟通。记得那天正好是3月8日妇女节,有几个同学因为调皮,违反了一些班级纪律,我便将他们的家长请到教室里面,举办了一次“三八妇女节 感恩母亲”的教育活动。从那次活动后,不光这些调皮同学,全班同学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课纪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本学期开学初,利用家长们参加全市的家长会的机会,又召开了一次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本班家长会,针对本班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沟通,对于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和同学们三对面一一解决。

转眼间,已经和这些同学相处将近10个月的时间了,也马上送出小学上初中了。此时此刻,有欣慰、也有遗憾、更有不舍。欣慰的是全班同学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经过家长的配合、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转变;遗憾的是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还是不理想,家庭教育还是有点欠缺,有些对不起学生;不舍的是虽然在一起仅有10个月的时间,但是时间过得太快,和这些同学还没有真正相处,就要说再见。

临近小考的这段时间,我每天及时、合理的利用午休时间、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跟进复习情况。对于拔高层的同学进行较难应用题的专项练习,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重抓计算和基础应用题的掌握情况。及时掌握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动向,尤其是对有思想负担或者其他方面问题的同学,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争取给每位同学创造最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为自己的小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育。一个学生背后就是一个家庭,44个学生背后就是44个家庭。相处虽短,仍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像赛马一般,越过一道又一道高栏,让生命扬帆前进,驶向碧波滔滔的大海。

工作18年,处在乡村第一线18年,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好家校共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为我县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