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哪吒的小说(奚淞哪吒7篇小说)

“愿一切世间众生,无论柔弱或强壮,体型微小、中等或巨大,可见或不可见,居住在近处或远方,已出生或尚未出生,愿他们都能远离苦恼,愿他们都能得到平安快乐。”——奚淞


有关哪吒的小说(奚淞哪吒7篇小说)(1)


一、心怀悲悯的小说家,力透纸背,将灵魂深深刻入文字

作家比目鱼在《刻小说的人》里写过一句话:“有些人写小说,把故事写在纸上;有些人刻小说,把灵魂刻入文字。”

这句话出现在我读奚淞小说时的脑海里,久久盘旋不肯离去。奚淞的小说啊,不是简单的字落纸上,而是力透纸背,将整个人的灵魂都深深地刻入了文字里。

我们都知道,小说是生活的隐喻。而小说作为一种精神世界建构,也从侧面反映了作家的内心渴求与追寻。

人生疑惑之处,在小说中求解;人生悔恨之处,在小说中圆满;人生空缺之处,在小说中弥补;人生慈悲之处,在小说中撒播。

作家奚淞这本短篇小说集《哪吒》收录了他年轻时写就的7篇小说,笔法不同、背景殊异,却无一例外都以笔抚慰灵魂,精准有力的文字似7把匕首,把把投向苦难,刀刀剖析人性,在一系列对“生”的追问与思考里探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有关哪吒的小说(奚淞哪吒7篇小说)(2)


奚淞出身于大家庭,兄弟姐妹众多。他的童年正值兵荒马乱的战时,颠沛流离之中幼小的他寄人篱下于亲戚家,早早地经历了与父母的分离。

这种痛形成心理上永远挥之不去的伤,仿佛幼小的心灵被撕裂出一道缝,身体在长大、那道缝也跟着长大,阳光照不进这道罅隙,即使成年后伤口那里结了痂,每每再看到、想起旧日的种种,心头也总是隐隐作痛。

于是“弃儿情结”便隐藏在每篇小说的边边角角,在文字的海洋里时不时探出头来呼吸。人们心中的怨憎会、求不得总得找地方宣泄与安放,而小说家正好可以诉诸笔端,手眼心借一笔之距离共表达同一人生命题。


有关哪吒的小说(奚淞哪吒7篇小说)(3)


每一个小说家,在写作生涯中,或早或晚都会被问及一个问题:“你是为读者而写还是为自我书写?”为读者而写的人,强调结构的精妙、顾及读者感受、考虑阅读体验的流畅度,多迎合;而为自我书写的人,强调感情的真挚、是否对自己内心的怯懦或灰暗做了灵魂拷问、是否一支笔直指内心脆弱、多内化。我想奚淞属于后者,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作者对自己灵魂的叩问。

作家白先勇评论说:“奚淞的小说不多,可是每篇他都在寻找一种有创意的艺术形式,探索人生一些终极的问题。”而谈及奚淞的悲悯情怀,白先勇说:“从小奚淞便有着闻声救苦的菩萨心肠,所以他日后注定要走上礼佛修行、善度众生的道路。因为世人的苦痛,他体验最深,怜悯也最甚,他手绘的观音佛像不知曾经给过多少人带来心灵上的安抚与慰藉。”

这便是心怀悲悯的小说家书写所带来的意义,在自我文字里完成救赎,亦使读文字的人感受到“被懂得”,这份“被看见”完成了读者与作家之间彼此信任的构建。


有关哪吒的小说(奚淞哪吒7篇小说)(4)


二、演绎神话的数页纸,直指苦难,探讨生而为人的意义

神话在人们心中一直有着比较重要的分量与地位,作为远古人民对于文化与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神话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心灵寄托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演化加工。

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人们在一系列神话故事中安放自己的宇宙观、世界观,它们反映了人们对于世界的最初想象。

而在这一系列神话传说中,有一个故事经久不衰,前一阵子取材于该神话的电影还一夜爆红、惊艳四座,它就是——哪吒闹海。

2019年夏天,一部堪称“国漫之光”的动画电影映入人们眼帘——《哪吒之魔童降世》——豆瓣评分8.5,桀骜不驯的哪吒驰骋在灿烂云河里,大喊一声“我命由我不由天”,将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故事新编赋予了古老神话新的生命力。


有关哪吒的小说(奚淞哪吒7篇小说)(5)


奚淞的小说《哪吒》不同于电影的热闹张力,以文学为载体的呈现,是向内拓展,深挖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诉求。

众生皆苦,而奚淞这支笔,探入苦难内部,借由人们面对苦难而做出的选择来探讨生而为人的意义。

在小说《哪吒》里,师父唤哪吒为“红儿”。这篇小说主要写哪吒嗜血的犯罪冲动以及在“剜肉还母、剔骨还父”之后,他内心真正的波澜起伏。

“我终于用血偿还了我短短人间一切所有亏欠的。我得到最终的自由,我可以俯临人间。没有时间、空间的世界于是变成平面的图画,无一处不和谐。我应该快乐。可是师父,就如你听见的,我还是在哭,忍不住的眼泪使我还想加入到世间的不完美里去,而且,在眼泪里,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河,就像是在那个五月的下午……”


有关哪吒的小说(奚淞哪吒7篇小说)(6)


这篇小说中的哪吒,让我们看到他坚硬反骨之外柔情悲悯的一面。他嗜血、冲动、力量大、好武斗,他体内长出反骨,打破规则、挣脱束缚,但是当一切激烈的斗争结束之后,面对着眼前的宁静,他又陷入对于世界与人生的无尽思索中去了:我已用血泪偿还了我的罪孽,我可以离去,我应当消失,可为何面对眼前的人间,我仍有感情,我并非无心,我只是用坚硬掩盖了自己的柔情。

除了写法特殊,本篇小说的语言也殊于其他文本,在跳动的描写之间,清澈与娟丽的形容抵消了暴戾情节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仿佛月光融合火光,读者的情绪在沸腾中亦能冷静,此谓作者匠心独运。

以神话传说为载体,直指苦难,探讨生而为人的意义:活着,究竟应义无反顾地反抗、对峙,还是接受慢慢受捶的过程、被磨平、渐平和?在这个层面上,小说向我们抛出了问题,而答案,在每个读者心中。


有关哪吒的小说(奚淞哪吒7篇小说)(7)


三、青春往事都市现实,回归生活,揭示人性复杂与良善

除了神话寓言带来的警示与思考,《哪吒》这本小说合集还回归生活,通过作者的笔触直抵都市繁华落寞,亦梦回青春,追忆热血往事。

在小说《哥儿俩》里,开篇是一场“事故”,舅父不慎跌落坑中,众人合力将舅父救出,在舅父休养期间,“我”与表哥朝夕相处,在舞刀弄棒的玩耍以及江湖大哥的听闻中,完成了男生对于世界最初的想象。

男生在小的时候,总是愿意追随比自己大的男生,几个人一起,互为伙伴、队友,在对世事尚浅的认知上建立属于自己团体的王国。这份追随是青春的、稚嫩的,却也是有生机、有活力的。

“我”看着表哥用火钳把煤球夹起,投入空炉中,在大铝锅中盛满水。水珠滴入煤火发出嘶嘶声,整个厨房水汽氤氲,映衬着墙上挂着的被油烟熏暗了的美女日历,形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而这幅青春年少所见的瑰丽景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或许苍老暮年,可以咀嚼此以慰寂寥。

表哥还带着“我”偷窥环河帮开山老大,血印、断了的手指、飞轮、武士刀、决斗……在表哥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一个江湖传说落地生根、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眼前。最后,“我”与表哥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帮派——“兄弟帮”,虽然只有“我”与仲奎哥两个人,但却是当时少年小小天地里最温暖的的陪伴与相依。

哥儿俩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对治愈了奚淞的“弃儿情结”,在最孤寂的少年时代,有人倾听与相伴,这份情谊久久地印在心底,成为日后不可磨灭的一笔。


有关哪吒的小说(奚淞哪吒7篇小说)(8)


告别青春往事,人会成长,步入社会,在世情历练里摸爬滚打。在描写都市现实的小说《吴李锦凤的星期天》里,“贫贱夫妻百事哀”,日子拮据的吴李锦凤与丈夫吴力行艰难养育四个孩子,小鼎的电唱机、二凤修牙的钱、美满新村房屋的定金……

生活似嗷嗷待哺的婴儿,张着口,哪里都需要钱啊。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老邱又欠了他们4万块,目前实在无力偿还。读者在整个故事里看到了她的难处,看到了生活的不易。通过对小鼎、绣彩、老邱等人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之处。而令人欣慰的是吴李锦凤没有迷失,面对前方的路,她心中的良善被唤起,在礼拜天的夜晚走在都市的华光里,一切还未结束,一切都还有希望。


有关哪吒的小说(奚淞哪吒7篇小说)(9)




原生家庭、童年创伤、青春迷茫、市井世情……可以说小说合集《哪吒》托出了人们最隐秘、同时也最戳心的情感内核。

7篇小说像7把匕首,刀刀投向苦难,篇篇寒光闪闪,不凛冽剖析怎能得深刻认知?而寒光之下亦有暖流,这暖流就是作家奚淞深知众生皆苦而常怀的悲悯之心。

红尘滚滚、人事易分,但愿每个人都能保持良善之心,赤诚过活,不枉人间一趟啊。


有关哪吒的小说(奚淞哪吒7篇小说)(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