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到第七十章(道德经连读第六十九章)

《道德经》第69章 轻敌丧宝,贵和非攻

【经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xíng)无行(háng)③,攘(rǎng)④无臂;扔⑤无敌;执无兵⑥。

祸莫大于轻敌⑦,轻敌几丧吾宝⑧。

故抗兵相若,哀⑨者胜矣。

【考注】①主:打仗时的主动进攻方。②客:被进攻时的应战方。③行(háng):列阵。④攘(rang):捋起。⑤扔:投掷,这里指射箭。⑥兵:兵器。⑦轻敌:无视敌方的利益、无视敌方的力量、无视敌兵的生命,即不“慈”。 ⑧宝:即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67章),这里是指“慈”。⑨哀:因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

【考译】用兵的人有这种说法:我不敢主动进犯,只不得已而应战;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是不先行军列阵,不先奋臂搏击,不先搭弓射箭,不先执刃搏杀。

祸患再没有比漠视对手更大的了,漠视对手就等于丧失了“慈卫”之“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充满悲愤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导读】本章阐述了老子在军事领域的“无为”理念即“贵和非攻”,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战争,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战,避免了行军列阵,避免了奋臂搏击,避免了搭弓射箭,避免了执刃搏杀,避免了兵士的伤亡,避免了人民的灾难。这是遵“道”而行,这是“持保三宝”。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战争、对待敌方,即使非战不可,也必战无不胜了。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到第七十章(道德经连读第六十九章)(1)

本章紧承前两章,阅读时请结合理解。

【辨读】“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这不就是“退避三舍”吗?不主动进攻,主动退让,这是“非攻”,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战争,那些不是非打不可的战争就可以避免了。苏辙《老子解》曰:“主,造事者也;客,应敌者也。进者有意于争者也,退者无意于争者也。无意于争,则虽用兵,与不用均也。”进攻是滋事,退让和防守是应敌;进攻是争,退让是守,是不争;既然目的不在于争,即使用兵了,也已经与不用兵差不多了,于理不输了。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是谓”表明这是对上一句里用兵思想的进一步展开,“无”这里是“不”的意思,即无行行,无攘臂,无扔敌,无执兵。这显然是一副不战之状,是“贵和”,能和则和,能不战则不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祸患再没有比漠视对手更大的了,漠视对手就等于丧失了“慈卫”之“宝”。

此一句,苏辙《老子解》曰:“圣人以慈为宝,轻敌则轻战,轻战则轻杀人,丧其所以为慈矣。”圣人以慈悲为宝,主动进攻方是无视对手,无视对手才会轻启战事,轻启战事也就不在乎杀人,就失去了慈悲之心。这里的“宝”是指三宝之首“慈”,“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63章)失去“慈”,战不能胜,救不能卫,那就危险了。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此一句,苏辙《老子解》曰:“两敌相加,而吾出于不得已,则有哀心,哀心见而天人助之,虽欲不胜,不可得矣。”

敌我双方交战,而我是因为迫不得已、忍无可忍才使用武力,将士就因被紧逼、被压迫而充满悲愤的心情,以悲愤的心情,同仇敌忾奋起抗敌,就连上天都会来提供帮助,想不得胜都不可能了。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到第七十章(道德经连读第六十九章)(2)

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因为它是反法西斯正义战争。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法律概念叫正当防卫,它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当然,这种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否则就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今天,面对国际争端,我们强调“不惹事,不怕事”,就是说要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

本章和前两章是相承的,特别与“慈”宝、“善为士”更是密不可分,都是在阐明哀、慈、柔的道理,以明不争之德,其中讲到的“哀兵必胜,骄兵必败”的道理,成为千古兵家的军事名言。老子是反战的,主张“非攻贵守”,反对主动进攻别国,如果是被迫卷入战争,也应该采取完全的守势。这是老子谦退忍让、静柔无为的哲学思想在国际关系和军事领域的体现,同时也表明老子处世哲学中的退守、居下原则。

【今鉴】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理想与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对于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国家、从民族以及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和平统一是最好的选择,中国政府以最大的耐心、最大的诚意争取和平统一,因为两岸同属中国人,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和平统一可以使台湾人民免遭生灵涂炭,这是“慈”。中国正在一心一意谋发展,当然不希望有台海战争或冲突。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到第七十章(道德经连读第六十九章)(3)

为什么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为岛内“”势力和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存在,因为它们妄图阻碍中国统一,继续遏制中国崛起,甚至不惜进行武装干涉。

“”分子如果继续玩火,可能会导致中美之间因台湾问题而擦枪走火。但中国必胜,因为中国是为核心利益而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战,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惧核战争;而台湾问题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不过是美国用来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美国必不会为了台湾而赌上国运。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始终是中国的一大核心利益,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如果不得不战,因为是正义战争,中国必将赢得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而美国则是干涉别国内政的非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必胜,美国必败。

“哀兵必胜”,如果美国武力干涉中国统一,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就成为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一方,两军对垒,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中国必胜。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立国之战,我们哀兵胜强盗;统一之战,中国亦必胜!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到第七十章(道德经连读第六十九章)(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