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美食不可辜负的古诗词(他不只是千古第一诗神也是食神)

文/东方湟(首发于百家号《读诗词歌赋》)

苏轼(1037年-1101年)世称苏东坡,作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更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为豪放派词人代表,论其诗,苏轼被誉为“诗神”;论其词,苏轼被誉为“词圣”;论其文,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论其书,苏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后世更是把他誉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其实,在才华的全面之外,苏轼还有一大才华也是颇为世人乐道的,那就是他作为一个顶尖的“美食家”,其烹饪技术是相当高明,历来有以“东坡”名字命名的美食,如“东坡肘”、“东坡羊蝎子”、 "东坡鱼"、"东坡肉"、“东坡羹”、“东坡饼”等等,这些美食都与苏轼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

苏轼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悲惨坎坷,仕途上又多次遭遇被贬。苏轼每到一个地方,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吃饭,尤其是被贬惠州时期,其生活可谓是艰难,尤其生活在宋朝,羊肉可谓是奢侈的美食,苏轼吃不起羊肉,就只能吃当时最便宜的羊脊骨,再加上他自己是个美食家,即使是羊脊骨都能让他做出美味的“羊蝎子”。

描写美食不可辜负的古诗词(他不只是千古第一诗神也是食神)(1)

苏轼不仅有着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还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苏轼的人生中,不仅美酒与诗词不分家,其实美食与诗词也是不分家的,君不见“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君不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君不见“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苏轼一生写了不少关于“美食”的诗词佳作,今编辑综合整理出10首苏轼关于“美食”经典诗词佳作,以飨读者。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品赏析:1084年,苏轼终于从人生的低谷走出来,离开黄州后,奉诏赴汝州就任,可由于长途跋涉,路费用尽,幼儿不幸夭折,他只好上书朝廷请求先到常州,期间路经泗州时,与刘倩叔同游南山写下了这首词。

在经历丧子之痛之后,在经历穷困潦倒之后,苏轼也有了更透彻的人生体验,人世间最美好的味道,莫过于清淡的欢愉之情。作为一个美食家,真正的“吃货”,这时候的苏轼,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就是人生一道最美的“味道”。


《惠州一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苏轼被贬于惠州后,常年四季如春的罗浮山下,总是风景秀丽,自从来到此地,枇杷和杨梅天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苏轼也爱上了这里的荔枝,如果每天都能吃上三百颗荔枝,他也愿意这辈子都做一个“岭南人”。

苏轼这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堪为经典,成为咏荔枝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诗。


《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其二

【宋】苏轼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描写美食不可辜负的古诗词(他不只是千古第一诗神也是食神)(2)

作品赏析:苏轼是一个厌恶世俗的“清高者”,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智者”,这首诗重在抒情,情中有景,煮芹烧笋吃好了去闹春耕,体现了苏轼对美好生活的无限乐趣。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宋】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作品赏析:只见女主人公睡醒了,她那嫩红嫩红的芊芊玉手,给郎君端来了一碗凉拌的藕片,那盛着冰凉藕片的碗又冰着她那嫩红嫩红的纤纤玉手,郎君看着她碗中的藕丝牵连得那样的长,发出了一阵暧昧的讥笑,可他怎么能知道那长长的藕丝却又讥笑那郎君的傻样,这是一幅多么有情趣的画面,就连吃个藕片都能吃出诗情画意。


《初到黄州》

【宋】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被贬于黄州所作,诗人自嘲,一生奔波只为了一张嘴,自己都觉得可笑,虽然被贬,面对逆境,可他作为一个资深的“吃货”,还是不忘美食的“诱惑”,他最知道黄州之地江鱼的美味,竹笋的香味,这种豁达旷世的胸襟,着实让人钦佩。


《浣溪沙·咏橘》

【宋】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描写美食不可辜负的古诗词(他不只是千古第一诗神也是食神)(3)

作品赏析:霜冻之后,菊花凋残,荷花枯萎,但新橘和绿叶却光亮照眼。剥开一个橘子,那香喷喷的橘汁水喷洒出来,那种芳香的味道让人惊喜不已,想想那新橘是不是有些酸涩?尝尝才知道那味道甜中带酸,口感新鲜,让人心生狂喜之情,就连江南的女子,手剥了橘子之后,三天了手上还是留着橘子的香气。

这就是资深“吃货”,吃一个橘子也能吃出诗意来。


《猪肉颂》

【宋】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作品赏析:"东坡肉"起源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这首《猪肉颂》,苏轼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吃货”,你看他在这首打油诗中描写做猪肉的过程,经历了近千年的岁月,中国人还是没脱离他这种用慢火煨炖的手艺。

在苏轼的世界里,人生是经历苦难熬出来的,猪肉是慢慢微火煨炖出来的,智者,吃也能吃出哲理,吃出诗意。


《寒具诗》

【宋】苏轼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作品赏析:苏轼在徐州任职期间,很喜欢吃当地的蝴蝶馓子,这种馓子是一种油煎的美食,有着香脆、咸淡适中、入口即碎等特点,即便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吃这种美食。

苏轼不仅把这种美食的做法也写出来了,而且把这种美食的主要特点“嫩”写的让人忍不住直流口水。


《为甚酥诗》

【宋】苏轼

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

已倾潘子错注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作品赏析:说到苏轼的这首诗,还有一个典故。据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有一个秀才慕名而来,为大诗人送来了一些油炸的米果,苏轼品尝之后,就问这是什么?秀才说无名,苏轼又问为甚酥?这种米果就此叫成了“为甚酥”,苏轼也为这种“为甚酥”就写下了这首《为甚酥诗》。黄州人也把这种“为甚酥”称作为“东坡饼”,以表对伟大“食神”的尊敬。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既富含哲理,又有情韵的词,作者不仅把物质的、精神相结合,还把美德与美食相统一,词中不仅对於潜的品格有着极高的赞颂,也是对缺乏风节之辈的一种示警。

全词平凡中见新意,议论中见风采,风采中有波澜,波澜中见形象。诗神能从美食中幻化出无限的哲理人生,看来“吃”也是一种人生。

读了以上10首苏轼的经典词作,你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呢?如果你有更经典的作品推荐,不妨写下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谢谢。

注:本文词作等部分内容均为引用,全部来源于网络,其他内容为作者原创,仅为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观点,以飨读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