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十大顶级川菜大师(川菜大工匠记世界名厨国宝级川菜大师陈松如)

如果把川菜进京,看作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旷世壮举的话,那么历经奢华与质朴、巅峰与坦途的碰撞相融,经过了1954年(北京饭店川菜的建立)至1959年近六年的平稳发展期后,又出人意料地迎来了川菜的再次鼎盛时期——四川饭店。

灰墙碧瓦朱红门,金字牌匾巴蜀韵。忽闻其香随风溢,原是川味也醉人。据前辈师傅们所讲,在这家有再次建立川菜进京高潮之丰功伟绩、专营川菜的高档食府内,集中了一大批以“黄氏川菜”创始人黄绍清老先生,为领衔的、来自巴蜀大地的业界翘楚。

【奉调厨师长,终身做掌门】

在这群能给川菜带来第二个里程碑式之美誉的厨师中,有一位来自成都,当时(1957年)也就三十六七岁的年轻师傅,因其“厨师长”之身份被聘调来京,而格外引得同行们的关注和羡慕。这位青年厨师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是四川饭店的首任,也是终身的厨师长陈松如师傅。

国宴十大顶级川菜大师(川菜大工匠记世界名厨国宝级川菜大师陈松如)(1)

国宝级川菜大师——陈松如

陈松如出生在成都郊区的资阳县。由于家境贫寒,十几岁就开始了漫长且艰辛的学徒生活。由于幸遇名师,至一九五九年进京之时,已在成都的餐饮界有了些名气。尤其是那今绝大多数同行们都感到头疼的厨政管理技能,他不仅擅长,在业内得到了名家们的认可,被同事们口口相传而瞩目,而且更是被慧眼识才的四川饭店第一任经理所看中,特例以“厨师长”身份请他调来北京主政四川饭店的厨务管理。

可能连他本人也不曾想到,这次进京赴任竟把他个人前途与这家饭店的命运紧密地融联在了一起,也就是后来我们所看到的老人把平生所学和毕生精力全部都奉献给了四川饭店。

【服务工作无小事,一汤一菜有政治】

四川饭店自打开业的那天起,正如初心所示,即刻就成为了党和国家,举行重要宴请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黄绍清老先生的把控,更是给这家饭店所做菜点,在始终沿正宗川菜轨迹前行的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因客观条件所限,陈师傅所练就的那套厨务管理技能,在来京前还不能百分百的有所发挥的话,那么来到四川饭店以后,他的这项令同行们自叹不如的厨房管理才能,得到了如鱼得水、淋漓尽致发挥的施展平台与良机。尤其是他平日所积累的那手娴熟菜单开列之技能,在这家每天宴会不断的饭店里,更是得到了难得的用武之地。在黄大师傅的悉心顾问下,当年四川饭店的宴会菜单十之八九都是由这位年纪尚轻的陈松如师傅开列的。

国宴十大顶级川菜大师(川菜大工匠记世界名厨国宝级川菜大师陈松如)(2)

陈松如

后来已经成为名厨大家的陈松如师傅,时不时的也会对我们这些饭店的新一代厨师讲起令他铭记的那段事厨经历。

陈松如师傅说,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承办贺龙、罗瑞卿两位副总理举办,周恩来总理、彭真副委员长作陪,宴请刚刚回国的李宗仁先生的宴会菜单的制定。

国宴十大顶级川菜大师(川菜大工匠记世界名厨国宝级川菜大师陈松如)(3)

陈松如(前中)与四川饭店同事及领导合影

菜单我们并不陌生,简单说来,其实就是一席菜点制作与上席时的行为规范。其理论基础在“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古人所云的立政警言中就可以找到根据。谁都知道这次宴会的举办,其政治意义无疑应是第一位的。所以从菜单的开始制定就得到了饭店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又从北京饭店特意请来了有“国宴四大名厨”之美誉的罗国荣师傅。几易其稿,最后由陈松如师傅主笔,才开列出了这张在四川饭店有示范效应的集政治与厨艺完美融合的经典国宴菜单。用师傅后来的话讲,这次宴会菜单开列,无疑也是他学习提高、汲取经验的绝佳机会,正可谓“名菜名点出笔端,我更获益在其间。”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