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见的错误执笔方法(原来是执笔不正确)

1、为什么要讲究执笔?

答:执笔不得法,字就写不好。

2、怎样才是正确的执笔法?

答:正确的执笔法,简单地说,就是“指实掌虚”四个字。

3、怎样执笔才能指实掌虚?

答:食指、中指并拢,在笔管前面用指尖勾住;拇指在笔管左面用指尖向右擫(ye);无名指的指甲中部紧靠中指在笔管里面往外抵,小指紧贴在无名指一起。这样,五个指头欑在笔管四围,拇指的指骨突出,掌心就空了,空得差不多可以放进一个鸡蛋,这就是“指实掌虚”。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拇指和食指、中指必须欑在一起,无名指、小指必须要紧靠中指,拇指的指节必须突出。

四种常见的错误执笔方法(原来是执笔不正确)(1)

4、笔要执得紧好,还是执得松好?

答:执笔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太松了笔管容易掉落,太紧了笔管会颠抖,手也容易累。拿骑自行车来作比,初学骑车的,为了怕摔跤,往往把车把攥得紧紧的,结果车身反而更容易倾倒。执笔跟攥车把一个道理,要不松不紧,恰到好处。相传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小儿子献之在练宇,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竟没有拔动。由于这个故事,后人便误以为笔要执得紧。其实如按照前面所说的方法执笔,不用很大的指力去攥住笔管,而笔管自然稳如泰山,要想拔去,确实是不大容易的。

5、笔要执得高好,还是执得低好?

答:执笔的高低,要根据字的大小而定。总的原则是,字越小,笔执得越低;字越大,笔执得越高。一般说来,写小楷笔要执得低些,拇指距离笔尖约四至五厘米左右;写中楷(也称寸楷)执得稍高些,拇指距离笔尖约六至七厘米左右;写大揩执得更高些,拇指距离笔尖约七至八厘米左右。不过这不是硬性规定,除字的大小有别外,还有笔管的长短、写字的姿势(坐或立的区别)等因素,也影响到执笔的高低,因此,究竟执得多高,要写字者自己去体验掌握一个合适的尺度。

6、怎样运笔?

答:运笔必须用腕运。五指攥住笔管,使笔管直立不动.全用腕力使手活动,笔管随着手的活动方向来回运转,这就是“腕运”。

7、为什么不可以用指运笔?

答:用指力去拨动笔管,笔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动,笔管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小,写小字还可勉强对付,写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无法运转了。而且,用指力运笔,笔不踏实,写出的字也是虚浮无力的。

8、以腕运笔,腕的姿势应该怎样?

答:以腕运笔,手腕必须离开桌面,使之悬空。悬空的腕部又须平覆,同桌面平行。

9、为什么腕要平覆?

答:手腕平覆,就可以使笔管保持垂直。

10、笔管是否应永远保持垂直?

答:笔管不能永远保持垂直,必要时是可以而且应该倾侧的。例如写较长的直画,笔势由上而下,笔管就要随着向前倾侧.直画超长,笔管向前的倾斜度也越大,横画笔势自左而右,则笔管改为向左倾侧;其它撇、捺等笔画,也都依此类推。但须注意的是,笔管可以向前或向左倾侧,而不可向后或向右倾侧,向后或向右,就不是以腕运笔了。

11、腕要悬得多高?

答:悬腕的高度同执笔高低一样要视所写字的大小而定。一般说来,写中楷手腕离桌面约四厘米左右。字写得大,腕悬得高些,离开桌面远些,字写得小,腕悬得低,离开桌面近些,也没有硬性规定。

12、为什么要悬腕?

答:悬腕写字,就可使手转动灵活;如不悬腕写字,手就无法活动,笔管也必然运转不灵。

13、初学悬腕,手会颤抖,怎么办?

答:必须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方法有二:一种是空闲时候,倒拿笔管,或者拿一根筷子,按照正确的执笔法执住,悬起手腕,在桌面上绕圈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手腕自会逐渐稳定。另一种是写字时将左手平覆在桌面上,右手腕搁在左手背上写,这种做法叫“枕腕”,时间长了,抽去左手,右手也能稳定。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练习一段时间,就能收到效果。

更多练字知识请搜索“六品书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