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陕西省简化县名及近期恢复使用生僻字地名趋势之我见(1964年陕西省简化县名及近期恢复使用生僻字地名趋势之我见)

原创 牛汝辰

1964年5月3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在文章中郭老向读者介绍了日本进行汉字改革取得的成就。他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学生,可是现在学生在汉字改革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作为老师中国更应该迎头赶上。

可是改革文字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能先从改地名做起:"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拟声词和外国的人、地名可以用拼音写等等。"

1964年陕西省简化县名及近期恢复使用生僻字地名趋势之我见(1964年陕西省简化县名及近期恢复使用生僻字地名趋势之我见)(1)

文章发表后,被当时在杭州疗养的乔木同志看到,引起共鸣,就给当时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写信,提出西北地区有不少难认难读的生僻地名字,太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了。

因为当时没有手机和电话,也没有电子邮件,人们的交流都是用书信,写地址的时候太难写。随后这封信被刘澜涛转给了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张看后没有异议,立刻布置省民政厅去完成此事。民政厅的同志雷厉风行,改地名方案很快就出台了。

1964年9月10日,陕西省人委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发出《关于更改盩厔等13个县和商雒专署名称的通知》,一锤定音,将陕西的生僻字地名进行大改动。此时距离郭沫若写下那篇文章,过了只有4个多月。

其中盩厔县改为周至县(《元和郡县志》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郿县改为眉县、郃阳县改为合阳县、鄠县改为户县。雒南县改为洛南县,邠县改为彬县。鄜县改为富县,葭县改为佳县,沔县改为勉县。栒邑县改为旬邑县,洵阳县改为旬阳县,汧阳县改为千阳县。

陕西有个醴泉县,也被改名为礼泉。

醴,汉语词语,意为甜酒、甜美的泉水;取名为醴泉县,皆因县北有泉水甘美如醴,改为礼泉,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所以同样这个字作县名的湖南的醴陵县并没有改名,现在是醴陵市,一直保存着原来的字形字义。

而改为礼泉后,在后来遇到麻烦,被认为迎合了孔夫子的"克己复礼",受到批判,差点又改回去。

1964年陕西省简化县名及近期恢复使用生僻字地名趋势之我见(1964年陕西省简化县名及近期恢复使用生僻字地名趋势之我见)(2)

应该说,当年简化地名用字,对当时民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和存在很多文盲的情况下,简化汉字是起过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近些年,随着县改市或者县改区,很多被当年简化了的地名又有被纷纷改回原生僻字,如户县改为鄠邑区,勉县撤县设市,打算恢复为沔州市。本人认为当年简化的汉字,在未简化前这些地名用字确属难认难记的生僻字,但地名用字不宜轻易改动,当年就不该简化,因为改动地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关键是作为文化遗产,有可能被割裂。改完了再改回去,又造成一次地名混乱,也不可取,将错就错不为错。因为已经使用了56年简化的汉字地名,现在再改回生僻字没有必要,这会给当地和全国人民造成地名认知的混乱,而且这些生僻字依然生僻,很多人不认识,为了辨识这些地名,无形中增加额外的成本和负担。另外,生僻字地名所蕴含的的文化遗产内容可以由少数学者来研究和传承,没必要让全国人民都来承担学习生僻字和传承地名文化的任务。

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