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鱼松的配方(松溪巧做水文章)

自制鱼松的配方(松溪巧做水文章)(1)

一溪绿水绕渡头。近年来,松溪县坚持“绿色发展、后发赶超”的生态发展路线,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全县河道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河道有了“河长”,管护有了“河道专管员”,人民群众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列,通过河道清淤、河岸保洁、植被保护、污水截留,河水恢复了往日的清澈,鱼儿也悄悄地游了回来,偶见几只白鹭停留在河床上觅食,一幅生态优美的画卷已重现在人们面前。图为松溪县渭田溪渡头村河段。(王大伟 摄)

自制鱼松的配方(松溪巧做水文章)(2)

2017年以来,松溪县境内所有河流实施河长制,全面落实履行河流保护管理责任,实行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四水”工作,提升了河流保护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松溪河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的总目标。图为松溪县松溪河林屯河段。 (范德平 摄 )

自制鱼松的配方(松溪巧做水文章)(3)

28日,旧县乡水厂工作人员在进行水质检测 (林清辉 摄)

自制鱼松的配方(松溪巧做水文章)(4)

万家灯火照溪明。松溪县水美城市项目绿水1号坝和樟树林湿地公园,是松溪水美城市建设项目的子项目之一,项目的建成不仅改善了水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周边地块增值,成为了松溪人民清晨锻炼或是黄昏休憩的好去处,也是每月“水美松溪”护河宣传的网红打卡点,同时,该河段还是松溪县县级河长示范段。(杨小草 摄 )

自制鱼松的配方(松溪巧做水文章)(5)

近年来,松溪县紧紧围绕着“行洪排涝、农业用水、景观用水”目标,通过改善河水、改良河床、恢复河滩、修复河岸等措施,积极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着力打造生态亲水景观带,让河流重现生机。图为花桥乡长衍村水美乡村。(范德平 摄 )

建立健全河湖管理制度、推进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建设生态景观工程、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因水而美、由美而富、富而文明。近年来,松溪牢牢把握“水美经济”机遇,巧做“水文章”,以水为题、多计破题,在管水治水上打出“组合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答好“生态卷”,走出了一条“山水文旅”一体化发展之路,带动了松溪的文化转型、经济转型、城市转型。

松溪碧波映古城

初冬时节,徜徉在旧县乡旧县村的松溪河畔,抬头便看见湛蓝的天空,低头可见绿树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村民毛有爱面向夕阳,将手机摄像头对准了在旧县村安全生态水系滨水休闲观光带上跳舞的同伴张珍爱、潘春爱。“自从2018年沿岸景观开放以来,我们村跳舞队的‘主阵地’从村中心的广场移到了河边,由于这里风景好,抖音号的粉丝数从不足500升到了2000多。”说着,潘春爱晒出了她们跳舞的抖音视频。“哪里,明明是我们跳得更好了!”张珍爱笑着说。

“放在以前,村里有这样的亲水平台是不可想象的。”一旁,村民刘世良对记者说,早些年旧县村河岸边,是成片的芦苇和杂草,直到2017年底,这里垃圾被运走了,芦苇被割走,移栽来的小树变粗变壮,法治宣传石刻映入眼帘……这片荒凉地渐渐变了模样,并有了新名字——旧县乡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云腾秀水绕青山,一步一景景醉人。放眼松溪各地,河溪两岸柳绿花红,当人们闲暇漫步时,尽收眼底的是更清的水、更绿的山。有着“百里松荫碧长溪”美誉的松溪因水而名、因水而兴,这里碧波映古城的柔性美得从何而来?或许,还要从松溪坚定不移地走“水安为先”的生态立县之路,建立将水美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相结合,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机制中去寻找答案。

27日傍晚时分,位于郑墩镇的梅口埠宛如春天,景观生态坝上鲜花怒放,延绵似锦,游客置身花海,流连忘返。如今,为呈现古码头昔日繁华,梅口埠景区对古码头进行修缮,色彩明艳的花圃与淡雅古朴的建筑交相融合,房前屋后,小巷悠悠。“设施的布局既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又增加休憩游赏功能,从码头到岸上,如织的游客让我回忆起儿时人来人往、樯帆林立、舟楫穿梭的梅口埠。”当地村民,75岁的老人黄世超表示,梅口景区沿岸护岸工程、生态步道、景观工程正散发迷人气质,为景区带来了人气,增添了文化底蕴。

“水美城市建设项目是松溪县迄今为止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带动投资或超40亿元,已成为加速松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县长苏建旗介绍,“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就是要通过水美城市项目建设,让

城市每天都有一点变化,让人民群众每天都多一些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品质推进,水美松溪城市建设由省水投集团总体筹划,采取PPP EPC运作模式,策划生成14.5公里滨水景观带、4.5公里文秀湖小流域和20公里小武夷水利风景区等10个子项目,涵盖松溪干流、文秀湖流域和小武夷水利风景区3个区域,与闽江防洪工程南平段四期(松溪)项目、城市湿地公园、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湛卢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项目统筹结合,2017年项目实施以来已完成投资4亿元,实现征地300亩,完成城区绿水1号坝工程、樟树林湿地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东门头至东关桥旧城墙改造、东关桥左岸段滨水景观提升工程等建设内容,形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一溪两岸”经济休闲文化带,实现“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便民”的目标。

“水美松溪”建设还将依托梅口古渡等历史文化景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休闲旅游,进一步打造城区文秀湖畔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国家3A旅游景区,有效拓宽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土地利用价值,逐步走出一条三产融合、协调并进的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新路子。

“源头”到“龙头”,水甜心更甜

夕阳斜照,余晖洒落。28日黄

昏,松溪乡间的农家村落已是炊烟袅袅。在旧县乡旧县街一户整洁的院落内,73岁的脱贫村民史小妹瞅着自来水哗哗入桶,嘴角流露出惬意的微笑。“前些年,如果遇上下雨,家里的自来水就会变黄,水质也时好时不好。2017年咱家脱了贫,还用上了虎洋水库的水。现在喝的水不仅干净,而且甜,喝了心里也甜”。

曾经,由于村庄供水管网老化,供水漏损较大,水质受影响,这让住在供水管网末端的史小妹用水感到不便。2017年,水利部门兴建的旧县乡水厂投入运营,为旧县乡镇和工业园区供水,用水人口达2600人,县水利局还对村内的供水管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到户水价也同步降低。

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福祉,也是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松溪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结合县域水资源禀赋和城乡水系特点,做足水的“功夫”,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的优势,立足民生,确保城乡百姓饮水安全,因地制宜,建立科学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把饮水安全从民生工程提升成民心工程,让人人喝上“放心水”。

近年来,松溪县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集镇饮水工程点改造提升,做好

建立健全河湖管理制度、推进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建设生态景观工程、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因水而美、由美而富、富而文明。近年来,松溪牢牢把握“水美经济”机遇,巧做“水文章”,以水为题、多计破题,在管水治水上打出“组合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答好“生态卷”,走出了一条“山水文旅”一体化发展之路,带动了松溪的文化转型、经济转型、城市转型。

松溪碧波映古城

初冬时节,徜徉在旧县乡旧县村的松溪河畔,抬头便看见湛蓝的天空,低头可见绿树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村民毛有爱面向夕阳,将手机摄像头对准了在旧县村安全生态水系滨水休闲观光带上跳舞的同伴张珍爱、潘春爱。“自从2018年沿岸景观开放以来,我们村跳舞队的‘主阵地’从村中心的广场移到了河边,由于这里风景好,抖音号的粉丝数从不足500升到了2000多。”说着,潘春爱晒出了她们跳舞的抖音视频。“哪里,明明是我们跳得更好了!” 张珍爱笑着说。

“放在以前,村里有这样的亲水平台是不可想象的。”一旁,村民刘世良对记者说,早些年旧县村河岸边,是成片的芦苇和杂草,直到2017年底,这里垃圾被运走了,芦苇被割走,移栽来的小树变粗变壮,法治宣传石刻映入眼帘……这片荒凉地渐渐变了模样,并有了新名字——旧县乡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云腾秀水绕青山,一步一景景醉人。放眼松溪各地,河溪两岸柳绿花红,当人们闲暇漫步时,尽收眼底的是更清的水、更绿的山。有着“百里松荫碧长溪”美誉的松溪因水而名、因水而兴,这里碧波映古城的柔性美得从何而来?或许,还要从松溪坚定不移地走“水安为先”的生态立县之路,建立将水美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相结合,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机制中去寻找答案。

27日傍晚时分,位于郑墩镇的梅口埠宛如春天,景观生态坝上鲜花怒放,延绵似锦,游客置身花海,流连忘返。如今,为呈现古码头昔日繁华,梅口埠景区对古码头进行修缮,色彩明艳的花圃与淡雅古朴的建筑交相融合,房前屋后,小巷悠悠。“设施的布局既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又增加休憩游赏功能,从码头到岸上,如织的游客让我回忆起儿时人来人往、樯帆林立、舟楫穿梭的梅口埠。”当地村民,75岁的老人黄世超表示,梅口景区沿岸护岸工程、生态步道、景观工程正散发迷人气质,为景区带来了人气,增添了文化底蕴。

“水美城市建设项目是松溪县迄今为止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带动投资或超40亿元,已成为加速松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县长苏建旗介绍,“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就是要通过水美城市项目建设,让城市每天都有一点变化,让人民群众每天都多一些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品质推进,水美松溪城市建设由省水投集团总体筹划,采取PPP EPC运作模式,策划生成14.5公里滨水景观带、4.5公里文秀湖小流域和20公里小武夷水利风景区等10个子项目,涵盖松溪干流、文秀湖流域和小武夷水利风景区3个区域,与闽江防洪工程南平段四期(松溪)项目、城市湿地公园、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湛卢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项目统筹结合,2017年项目实施以来已完成投资4亿元,实现征地300亩,完成城区绿水1号坝工程、樟树林湿地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东门头至东关桥旧城墙改造、东关桥左岸段滨水景观提升工程等建设内容,形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一溪两岸”经济休闲文化带,实现“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便民”的目标。

“水美松溪”建设还将依托梅口古渡等历史文化景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休闲旅游,进一步打造城区文秀湖畔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国家3A旅游景区,有效拓宽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土地利用价值,逐步走出一条三产融合、协调并进的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新路子。

“源头”到“龙头”,水甜心更甜

夕阳斜照,余晖洒落。28日黄昏,松溪乡间的农家村落已是炊烟袅袅。在旧县乡旧县街一户整洁的院落内,73岁的脱贫村民史小妹瞅着自来水哗哗入桶,嘴角流露出惬意的微笑。“前些年,如果遇上下雨,家里的自来水就会变黄,水质也时好时不好。2017年咱家脱了贫,还用上了虎洋水库的水。现在喝的水不仅干净,而且甜,喝了心里也甜”。

曾经,由于村庄供水管网老化,供水漏损较大,水质受影响,这让住在供水管网末端的史小妹用水感到不便。2017年,水利部门兴建的旧县乡水厂投入运营,为旧县乡镇和工业园区供水,用水人口达2600人,县水利局还对村内的供水管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到户水价也同步降低。

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福祉,也是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松溪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结合县域水资源禀赋和城乡水系特点,做足水的“功夫”,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的优势,立足民生,确保城乡百姓饮水安全,因地制宜,建立科学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把饮水安全从民生工程提升成民心工程,让人人喝上“放心水”。

近年来,松溪县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集镇饮水工程点改造提升,做好水厂自检、水价计费和收缴等工作,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程监管,筑牢供水安全屏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针对一些偏远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并推广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水处理技术,提高供水规模,保障水质安全稳定。

“松溪还将河道管理、农村安全饮用水、人居环境、环保监管、渔政监察、畜禽水产养殖等巡管工作进行有机整合,尝试出一套符合松溪实际的‘生态巡查 管理处置’的监管工作体制。” 松溪县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松溪在南平首创将农村安全饮用水巡管工作有机地融入生态巡查管护中,实行专业化管理,组建“巡护”一体的专业化队伍,做到生态巡管员即是问题“巡查员”,也是实时“管护员”,实现全县39座千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常态化管理。截至10月底,全县共计开展巡查、消毒、投放净水药剂等管护工作3700余次,全面提升了全县12.47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品质和供水保证率,其中贫困村31个,贫困户2008户,贫困人口6443人。

据介绍,生态巡管员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处理解决,对难以解决的问题经系统研判,分派相关职能部门或属地乡镇予以解决,形成生态共治、部门联治、专业管治、全民群治的全方位常态化巡查监管机制。

☉林奥 李立进 林清辉 蔡城

来源:闽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