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后面是什么(明知山有虎下一句是什么)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意思是:明明知道山中有老虎,可偏偏要去虎山,形容:勇敢,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明知道做某件事情有困难,而为了做好这件事却偏要去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明知山有虎后面是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明知山有虎后面是什么(明知山有虎下一句是什么)

明知山有虎后面是什么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意思是:明明知道山中有老虎,可偏偏要去虎山,形容:勇敢,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明知道做某件事情有困难,而为了做好这件事却偏要去做。

出处: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作品简介:《阅微草堂笔记》共38万余字,二十四卷,全书分五大栏目,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清嘉庆五年(1800),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