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

陪伴我们长大的香港电影是大多数人认识香港的开始。电影里一幕幕经典的镜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也许你还不曾到过香港,又也许你已经来过这里多次,无论怎样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徒步街头去探寻一下那些景点场景,寻找荧幕上的记忆,感受不一样的香港游。

【永利街】——《岁月神偷》

永利街是香港上环一条街道,位于上环南部必列者士街以南,楼梯街与城皇街之间,东西走向。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1)

一部《岁月神偷》让这一条安静得快被人遗忘的小街突然火了。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永利街,在香港繁华的背后,显得有些许的破落,这里没有杂乱的汽车声,有的只是懒洋洋的猫儿横穿马路。岁月荏苒,永利街依然原汁原味的呆在那儿,安详自在。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2)

现实中的旺角并不是如影片中一样恐怖紧张,相反,旺角是热闹的商业区,在西洋菜南街一带,商铺都会营业到晚上12点之后。旺角的黑夜,就是灯管璀璨,也许不漂亮不繁华,但确实是最原味的香港。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3)

【星光大道】——《孤男寡女》

独特的香港味道爱情喜剧片,刘德华与郑秀文默契的表演不仅让影片票房大卖,也让很多人记住了海滨长廊的星光大道。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4)

漫步星光大道,除了寻找自己喜爱明星的手印,纵览妩媚的维多利亚港风情。夜晚更可以以最佳角度欣赏每晚八点闪耀维港的“幻彩咏香江”多媒体灯光音乐汇演。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5)

【太平山顶】——《金枝玉叶》

你还记得《金枝玉叶》中太平山顶的浪漫晚餐吗?剧中那场让人捉摸不定的三角恋爱和太平山顶迷人的风景一样让人回味。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6)

太平山曾多次作为外景地出现在影视剧中,堪称经典外拍场所。海拔554米的太平山顶俗称扯旗山,是香港岛之巅,也是俯瞰维多利亚港景色的最佳地点。

【中环半山扶梯】——《重庆森林》

中环半山扶梯系统全长800米,垂直差距为135米,连接多条中干道路,是全球最长的户外有盖行人扶手电梯。扶梯系统还途经多个景点,包括充满欧陆风情,酒吧与餐厅林立的苏豪娶;有百年历史,被政府列为香港法定古迹的中区JS等。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7)

港片《重庆森林》中,饰演JC的梁朝伟搭乘自动扶梯上班,女主角王菲就从公寓窗口窥视着他,还有王菲每晚坐长长的手扶电梯去到梁朝伟家都成为电影的景点片段。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8)

【庙街】——《新不了情》

庙街夜市位于九龙油麻地,每晚灯火通明,饮食摊子与衣服摊子比比皆是,偶而可见占卜及演唱粤曲的摊子。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9)

庙街在不少香港电影和一些有香港作为场景的外地电影均会出现,通常被描写成为一个龙蛇混杂、充满罪案的地方。电影《新不了情》却展现了庙街里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10)

马坤记 大排档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11)

从鸿图道走过,途经励业街拐角处,这就是港片影迷心中的著名景点——“马坤记”大排档。这里经营都是简单的饮食,且只在早中供应。

观塘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12)

这是香港HBJF片的经典取景地,也是目前较活跃的香港电影人办公区,是香港电影的制作中心,也是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公司的所在地。在这里,你可能随时看到港片最后的大佬杜琪峰,衔着雪茄从公司出来,也可能转身就踏进倪永孝与韩琛举Q对峙的大排档,那记录了十年前刘伟强带来的风潮与港片荣光。

交通指南

从港铁牛头角站A出来,沿着行人天桥可到创纪之城三期,楼上即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公司。穿过创纪之城三期,沿创业街街尾西南方向可到鸿图道,至此街头街尾皆为偶遇偶像导演之重要据点,请君把握。当然,如果你只是银河映像的超级粉,也不想多走冤枉路,可以选择从港铁观塘站出来,沿着开源道西南方向走三个街口,左转几十米,细心人即可搜寻到银河映像LOGO。

鸿图道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13)

这里就是半个香港电影圈

《一代宗师》里,章子怡站在武馆林立的香港街头,感慨“这里就是一个武林”。而相似地,你如果走到观塘,大半也觉得这里是半个香港电影圈,尤其是观塘鸿图道,街头是发利大厦有刘伟强,街尾有杜琪峰。不过港片却有很多种,比如曾是典型文艺中产代表的陈可辛,多年前他的工作室就从尖沙咀搬到了附近,当然,他现在主要在北京。

众多港片宗师们选址于观塘,据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行业低迷,而观塘租金相对便宜,到尖沙咀等地的交通也相对便利,当时也不知道谁先来后到,但渐渐就成行成市。其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制作主要中心仍在太子、九龙城和新蒲岗一带,因为那边邻近钻石山片场。据说现在吴宇森还有工作室在太子、九龙城一带,就在花墟外某幢旧楼,那里过去制作公司林立,现在只剩下吴宇森的香港办留守独撑了。在八九十年代,更多制作公司选择开在尖沙咀,其中陈可辛也从尖沙咀诺士佛台搬到了观塘工业区,始终要面对现实。

在观塘街头,熟悉状况的粉丝更会一眼看出,这里是香港HBJF片的电影场景。比如《车手》很多飙车的片段,就在伟业街、鸿图道拍摄,而不远的观塘码头,则是十多年前刘伟强《烈火战车2》里,车神郑伊健赛车的起点和终点。最喜欢在这里拍戏的还是杜琪峰,《暗战》几乎全在这里几条街拍,《PTU》和《放逐》更是干脆在自己公司的大厦搞掂,至于《文雀》最后那段新老文雀雨夜过招的场景,其实就是开源道。导演们喜欢在观塘拍戏,一是香港电影工业追求高效率,就近从办公室出来就能拍了,而且观塘工业区尤其夜晚下班后,以及周六日相对行人少,在附近路上停车后、拍戏都很方便,要拍街景封路也可能爽快得多。

在润承大厦楼下,黑不溜秋的银河映像LOGO再低调,却是影迷朝圣必拍。一些设备和汽车看上去就像到了车库,至于杜Sir、韦生和银河创作组呢,或许正在你头顶上面开会。步行几分钟到鸿图道街头,则到了刘伟强的工作室。若打算偶遇偶像则要有心理准备,因为除了刘导近年忙于北上帝都或进军好莱坞,未必时常在港,他家的宠物犬妹妹也爱出门迎宾,相当生猛。

香港的影院文化也是港片强大的一个“软实力”,通常影院坐落繁华地带,不大,但人气很旺,票价基本都低于内地大中型城市。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14)

嘉禾港威戏院不仅是香港重要观影场所,也曾作为故事场景出现在《无间道》中。

尖沙咀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15)

如果说观塘是香港电影的重要作业处,那么尖沙咀则是每年论尽成败的重地。尖沙咀的街头除了购物人潮,还充满了记忆和故事,这里真的不仅有人们多年津津乐道的重庆大厦,还有李小龙青少年时的学校和故居,也有梁小龙年轻时为太太打架出头的往事。而作为拍摄场地,它不仅与观塘遥相呼应、同为刘杜两位大导近年经典电影的拍摄场景,而且更贴合近十年香港社会的时代脉搏。

交通指南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16)

从港铁尖沙咀站不同出口,可分别抵达海运戏院、嘉禾港威戏院(邻近中港城)、香港文化中心。如有意重走从华少变刘建明之路,可从海运戏院出来,沿从天星码头到中国客运码头的海傍路,往北走到嘉禾港威戏院。从两家老戏院到一路之隔的文化中心,则需走与地铁相通的地下隧道。文化中心与维多利亚港之间有尖沙咀钟楼,2B青年可在此间广场漫步,模拟踏上金像红地毯的感觉,文艺青年移步东边的艺术中心看展览,而普通青年则可进入文化中心获取各种演出资讯,或者借用公共洗手间。

伟业街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17)

消失中的胶片电影,消失中的黑帮最爱大排档

从鸿图道街头走向海傍,途经励业街拐角时,会看到影迷心中的著名景点—“马坤记”大排档。这就是十年前,《无间道2》完场时吴镇宇拿Q指着曾志伟的地方,也是王晶去年拍《新古惑仔》企图来一个经典返潮的取景处。上世纪八十年代,典型的港产片标志之一,是总少不了在大排档吃饭的场景,但近年这类画面几乎消失不见,个中原因,自然是港产片少了,而电影和城市一样更资本化了。过去观塘作为工业区,周边工友热衷聚于大排档用餐,因为物美价廉,如今观塘工业规模缩小,大排档也越来越少,或被以不卫生为由搬到街市里。而大排档在香港也越来越少,于是在传统JFHB电影里,大哥小弟们聚会群殴翻桌子的地点又少了一个,而未来更多此类题材的港片,或许会搬到尖沙咀或港岛拍摄,更高端更华丽也更冷峻。

从“马坤记”转向伟业街,131号的大厦五楼原来是东方冲印公司。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节目经理郑子宏,曾在香港电影资料馆工作,他介绍香港很多电影正是在这里冲印的。三四年前,他仍会上去看片,也会碰到明星上来配音。四五年前,他曾在此看修复后的《悲情城市》。但如今35mm片真的在逐渐消失中,戏院商逼片商交数码拷贝,冲印需求量锐减,冲印公司式微,这所富于历史意义的冲印公司也搬走了。郑子宏前不久听电影资料馆的朋友提及,曾从这里搬一些无人认领的东西回资料馆收藏,因为在这里,你可能会发现几十年没人记得的东西。本刊记者去年访问侯孝贤,他言辞间也流露对数码拍摄的忧虑,大概冲印技术的改变影响拍摄方式,进而影响电影美学。

广东道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18)

一条广东道两家老戏院,三分钟从华少到刘建明

观塘在东九龙,尖沙咀在九龙南端,观塘的鸿图道两端连着杜琪峰和刘伟强,尖沙咀段的广东道,则连着嘉禾港威戏院,以及海运戏院。为什么是嘉禾港威戏院?刘建明,你还记得十年前《无间道》在戏院和韩琛接头,出来差点被陈永仁识破卧底身份的那条后巷?可不就是这里咯。嘉禾港威戏院位于尖沙咀最旺的高端购物区,但十年前的刘德华与梁朝伟,不必在某某和某某名牌店外苦侯的豪客方阵间玩闹剧般的追逐,他们只需不露声息地在空空落落、只有大理石圆柱的戏院后巷里跟踪与反跟踪,就已经悬疑酷劲十足。从嘉禾港威戏院后巷出来,向中港客运码头走三分钟,如果看见碧海蓝天,或许还有豪华邮轮,此时你或会想起十三年前驾着摩托车一秒出现的华少?那就是他出演杜琪峰的《孤男寡女》。

如果这种朝圣行为,纯属《无间道》或刘华或Sammi或杜琪峰的狂热粉丝所为,那么另一种影迷可以奔靠近天星码头的海运戏院,那是有了年纪的港人记忆中的经典戏院。据说八九十年代后,香港兴起迷你戏院,即把戏院大放映厅改为中小型厅,而海运戏院则是香港至今少有的大戏院,大放映厅合共有576个座位。

至于与海运戏院只隔一条梳士巴利道的香港文化中心,是另一个与香港电影、演艺圈渊源深厚的地标。除了每年的金像奖颁奖礼在此举行—外面标志性的尖沙咀钟楼,也是金像奖红毯的起点;它还是历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场所,今年焦点影人刘伟强也会于3月28日在此举行讲座。另外,进念二十面体等文化组织也常驻于此。至于附近不远的香港艺术馆,最近也在举行“安迪·华荷—十五分钟的永恒”展览,二十港元门票即可看到大师难得东巡的数百作品,完全超值。

深水埗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19)

电影及其工业,也是一面反映社会、人生的镜子,当黄金时代过去,太阳底下依然有新故事,只是如何教人看见?你一定记得《桃姐》,从菜市场到老人院,几条街从红颜走到白发,老区旧人最后的温暖与苍凉尽在此间。你或许还记得十年前《无间道》,梁朝伟、刘德华相遇的鸭寮街音响店,“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背后,是密云暗涌敌我难分的末日丛林。这是深水埗,典型香港九龙旧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制造业发达,大量新移民涌入,政府公屋ZC试验自此而起,至今仍因基数大而人口稠密,但老年人占了大多数。如今老人们,多如电影般活在属于他们的过去时代;老建筑则近年经过活化改造,得以幸存活在当下。

交通指南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20)

从港铁深水埗站C2出口,沿桂林街西南方向走五个路口,向右转入医局街,路的尽头即是杏林护老院。从杏林护老院出来,在医局街这一尽头即与钦州街交界,沿钦州街东北方向走,第一个路口与荔枝角道交界,停下来等红灯过马路时,左手边即是深水埗JS。如果继续走到钦州街的尽头,转入青山道,向东走的第一个路口左手边就是白田街,爬一个缓缓的坡,即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对了,爬坡时如若伸长脖子往左望,可以见到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北九龙裁判法院,前几年也被活化运用,如今是“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

《桃姐》的工作照,在“杏林护老院”门口,导演许鞍华在给刘德华和叶德娴说戏。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21)

人都有势利的一面,比如李安二度扬威奥斯卡时,当年前途未卜的“家庭煮夫”生涯被翻出镀金,而前两年《桃姐》横扫国内外大奖,旧区深水埗、老人院聚落才重新在香港被“看见”。电影热潮终会过去,故事在生活中依然日夜生长。

确如许鞍华所说,深水埗是不为人所熟悉的香港。与步行路程在20分钟以内的旺角相比,那里促销声浪翻天、人多得挪不动脚步,这里却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街道行人稀落,节奏明显缓慢,弥漫着一股蔼蔼暮气。但许鞍华也说过,这里居民与商户之间充满温情,很有人情味,有些人会觉得这里节奏懒散,但她偏爱它的人性化。《桃姐》中的杏林护老院,位于医局街238号嘉美中心地下A-D座,附近几条街乃至整个深水埗,老人院的招牌几乎数步之内抬头可见,原因很简单:租金便宜。近年香港地价、租金高昂得被认为是“匪夷所思”,但旧区深水埗却租金相对便宜且交通方便。

同样讲述衰老死亡问题,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的《爱》之思考深沉严肃,而许鞍华的《桃姐》相对日常温暖,总有一抹希望的亮色。至今仍有粉丝访港之际,会到杏林护老院周边徜徉。那里岁月静好,门庭安逸,透过玻璃依稀可见大厅里,老人们排排坐,用闲聊或发呆各自打发着下午时光,似悲似喜归于平静,与电影中的场景无异。而几个路口之外的东沙岛街,就是Roger带桃姐散步的公园,他笑她终身不嫁是不是暗恋他爸,她反唇相讥他很高很漂亮的模特儿朋友去哪啦,他说,跟了郭富城啦。主仆二人的言谈笑声犹在公园回荡。

油麻地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22)

与深水埗相比,相距不远、同样为旧区的油麻地,无论过去与现在,生活气息一直浓厚。街市、果栏、戏院、茶餐厅未必急于与商业中心“接轨”,却一直鲜活、自信、热闹,而这恒常的生活味、烟火气,之于旧日经典港产片,犹如“镬气”之于粤菜,可是游走江湖必备的标签气质呀。油麻地之有趣和丰富,在于可以在五分钟不到的路程内,从九十岁高龄的油麻地戏院,走到江志强创办的百老汇电影中心,并途经一百岁的油麻地果栏,并且,是的,它们都与港片有关。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23)

美都餐室出现在过很多港片港剧中,曾经有“明星饭堂”之称。

交通指南

香港地铁油麻地站B2出口,沿窝打老道向西边走,到新填地街交界处,即是油麻地戏院。沿着新填地街往南走,第一个路口右手边即可见油麻地果栏。而沿新填地街继续往南走到众坊街,右手边骏发花园外就是百老汇电影中心,以及库布里克书店。而转入众坊街,向东走一个路口,与庙街交界处的庙街63号则是美都餐室。随便吃点后,如果再沿众坊街往东走一个路口,就是更热闹的庙街,在这里不但拍过《新不了情》、《食神》,而且大排档、小商品摊、算命铺、街头KTV等一应俱全,人称“平民夜总会”。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24)

油麻地有很多香港历史记忆。建于1925年的油麻地戏院,是香港现存最古老的电影院之一,早年常常播放电影、上演粤剧,是本地中下阶层的YL中心。或许油麻地戏院本身就是一部纪录片,它经历过默片、有声电影时代,见证过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本地电影业的崛起与辉煌。后来新式戏院越来越多,它为生存变成每天连环播放S级影片的SQ戏院,1998年最终经营无以为继,黯然关闭。五六年前,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得以被修复,活化为粤剧表演中心,而戏院往日的历史、古董放映机也被陈列在大堂。

油麻地戏院附近的果栏,也即水果批发市场,传说中它曾见证过无数BP斗争,这也是当年王家卫《旺角卡门》的取景地。白天里,档主们在吊扇下波澜不惊地打着麻将,仿佛生意都不用谈,石建筑的屋檐上招牌斑驳古朴,均名为XX栏,一副百年来见惯风雨的模样。而沿着新填地街往南走,就是油麻地警署,这里不但拍过《半支烟》、《HSH》,而且在众多香港JF类影视作品中,也常以一秒镜头闪过,但经典建筑风格、招牌却让粉丝见一次爱一次,历久难忘。这幢有着圆柱门廊的殖民地时期建筑,同样有着一百多年历史,如今依然在使用。

在油麻地JS往东走过一个街口,则是粉丝们最爱朝圣的怀旧茶餐厅之一,美都餐室。能在龙蛇混杂之地稳扎稳打六十余年,从老板到伙计皆带有凛然倨傲之气。这餐室因早年已被老板买下,所以无惧近年租金猛涨的冲击,有关起门来怀旧的定力。马赛克地板,满墙手写的推荐菜单,捧上来的菜式也是粤式旧时做法,往窗下一望还有庙街人来人往中的灯光,时光仿佛停住在上个世纪……这或许就是它为何曾是明星饭堂,而且从近年的《酒店风云》到更早的《九龙冰室》等也在此取景的原因。

百老汇电影中心:

老香港真实的生活(体验黑道大哥走过的路)(25)

文艺相传功德无量

很多年前周星驰说过,一个人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而一个城市没有文艺,不过也就是个巨型的富士康。商人江志强,除了发行、投资、经营院线,过去十多年里做起来的百老汇电影中心,如今在香港、北京各有一家,为当地引进艺术电影、定期举办电影节以及各种文化活动,提供更多元的文化选择,虽是星星之火,培养年轻受众这事已然功德无量。

位于油麻地众坊街3号骏发花园的百老汇电影中心,开业已经踏入第十七年,包括电影院和库布里克书店。去年经过全面翻新装修,二楼中庭划出可容纳数十人讲座空间,而四个影院内的银幕式天窗设计也殊为有趣,——倘若电影未开场,望着窗外日常生活亦如看着另一部电影。而一楼的库布里克书店不但是城中文艺青年的聚脚点,还能不时碰到新晋导演和影评人,每年三四月国内外影评人或影迷到香港, 百老汇电影中心也是他们必到的地方。

关注冷门景点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冷门景点”即可关注),冷门景点攻略在手,说走就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