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丝佛陀哪国的牌子(108岁的蜜丝佛陀迎来)

导读

易主科蒂近两年后,蜜丝佛陀终于在近日迎来其中国代理权的调整。于是,这个命运多舛的彩妆再一次伫立在大雾弥漫的交叉路口,前途未卜。

CBO资深记者 吴思馨

和同级别的美宝莲相比,已有108岁、大名鼎鼎的蜜丝佛陀在中国市场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

蜜丝佛陀于2005年第一次进中国,仅一年半就因经营不善黯然退场;2009年再次入华至今,虽然品牌体量在颖通(远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颖通”)的运作下在2015年达到零售额12亿元,似乎仍没发挥出这个资深彩妆品牌的最大潜力。

不久前,科蒂公司被曝调整中国区业务,收回颖通蜜丝佛陀、妙巴黎、Gucci、Hugo Boss的中国区代理权,由科蒂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蒂商贸”)负责运营。这意味着,蜜丝佛陀将迎来新一轮运作策略调整。

多省蜜丝佛陀代理商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表示,对科蒂公司直营品牌后的市场新政十分期待。但就科蒂在中国市场自营品牌的案例来看,耐心培育一个护肤或彩妆品牌似乎一直不是这个香水巨头的强项。

对于蜜丝佛陀“科蒂时代”的到来,他们充满期待。“公司直营,在我们看来就意味着利润空间和政策支持的增加”,上述代理商表示。

代理商的诉求,简单来说有三点:其一,在进货折扣上有所调整,增加品牌利润空间;其二,在柜台、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其中柜台支持尤为重要;其三,在几款明星底妆产品的基础上,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但科蒂公司方面表示,目前具体的渠道政策尚未出炉。

>>> 两次前车之鉴,科蒂这把能否读懂中国?

蜜丝佛陀哪国的牌子(108岁的蜜丝佛陀迎来)(1)

作为以香水产业享誉全球的美妆公司,科蒂在某位前大区经理眼中是一家典型的仅擅长做贸易的“报表主义”公司。在他看来,科蒂集团以品牌业绩为硬性标准,擅长香水制造以及大手笔做品牌收购,但通常选择将销售业务外包,品牌培育力不足。

就多年来科蒂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来说,的确如此。羽西、丁家宜的黯然退场,甚至芮迷(Rimmel)、阿迪达斯、花花公子等品牌代理权的几经更替都是案例。

1996年,科蒂通过收购本土品牌羽西打入中国市场,但没有显示出运作品牌的能力。随着羽西快速陷入业绩低谷,2004年,科蒂又将其转手卖给了欧莱雅集团,并于同年将阿迪达斯和芮迷(Rimmel)的中国代理权分别交给本土公司上海家化和日本高丝集团。至此,科蒂第一轮“中国战役”失败。

二进中国市场,科蒂走的仍是条老路——通过收购中国本土品牌丁家宜来完成,而这次,科蒂在同一个坑里摔了第二跤。

2010年,科蒂以人民币24亿元高价完成对丁家宜的收购,同时收回阿迪达斯和芮迷(Rimmel)的中国代理权。四年时间过去,随着丁家宜销量的惨烈下滑,科蒂于2014年6月宣布再次调整中国区架构,停售丁家宜并将阿迪达斯、芮迷(Rimmel)、花花公子等品牌的中国代理权转交给香港利丰集团。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芮迷(Rimmel)的代理权并未被利丰成功接收,而这个品牌在中国的悄然“烂尾”也证明了科蒂自营品牌的能力非常薄弱。

2016年8月—9月,完成“一揽子”收购后近一年,科蒂中国宣布收回北京美缇商贸有限公司Marc Jacobs、Calvin Klein、Chloé等数十个香水品牌的全国代理权,转而直接与包括北京恒城商贸有限公司在内的区域代理商合作。另外,包括阿迪达斯在内的大众品牌则交给香港大昌行代理。

因此,这次科蒂收回颖通4品牌中国代理权,如果仅从历史经验来看,对于这几个品牌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科蒂集团不组建新团队改变糟糕的运营策略,品牌面临的不过是又一次代理权更迭甚至退市。

前有芮迷(Rimmel)的悄然淡出,希望蜜丝佛陀不会再次撤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