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映管被谁收购了(中华映管正式宣告破产)

中华映管被谁收购了(中华映管正式宣告破产)(1)


8月30日消息,昨日台湾大同集团代子公司——台湾面板大厂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映管”)发布公告称,经桃园地方法院裁定,中华映管宣告破产,负债总金额为新台币418 亿3,355 万7 千元(约合人民币95亿元),将于今年10 月28 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大同集团称,对中华映管综合持股约39.67%,中华映管已由法院宣告破产,将选任马国柱会计师、刘慧君律师、杨晓邦律师3 人作为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期间自即日起至今年10 月21 日止,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定于2022年10 月28 日上午9 时45 分,在桃园地方法院四楼的第42、43、44、45、46 法庭召开。


大同公告说明,中华映管的资产不足抵偿负债,且众多债权人竞相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华映公司土地、建物、设备等各项资产,中华映管已无法继续生产、营运,因此中华映管董事会于108 年9 月18 日依公司法第211 条规定决议声请法院宣告破产,以使员工及各债权人能依法律规定公平受偿。


经法院认定华映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因此法院裁定宣告破产。


资料显示,中华映管成立于1971年5月,是全球显示器制造大厂和台湾岛内的“面板五虎”之一。它是台湾早期研发视讯产品关键零组件显像管的重要厂商,其显示器产量曾为全球前三,并因此将台湾推向“显示器王国”的世界舞台。1997年华映引进日本技术,为台湾显示器进入平面化拉开序幕。有岛内媒体甚至称它为“显示器的黄埔军校”。


但是十多年来,由于经营不善,外加大陆面板产业的强势崛起的冲击,中华映管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业绩也是一落千丈。再加上中华映管债务问题引发的系列影响,以及资产减值、运营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加剧等,华映科技在2018年迎来自2010年重组后首亏,2018财年亏损高达49.66亿元人民币。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第三季,中华映管功能机面板的全球市占率约为10.5%,智能手机面板的全球市占率约为5.4%,平板电脑面板的全球市占率约为15.8%,车载显示面板的全球市占率约为7.4%。


2018年12月13日,中华映管就宣布将依公司法相关规定决议向法院声请重整及紧急处分,以防止债权人进行假处分的扣押动作(资产冻结)。


据悉,中华映管与100%持股的子公司中华映管百慕达公司,均发生债务无法清偿情事,往来银行有权宣布中华映管违约,到期借款须立即偿还,将加剧营运资金缺口,并加速全体债权人催讨债务,恐导致营运资金严重不足,面临被迫停产、暂停营运、甚至停业的危机。


根据当时中华映管公布的9月个体财报自结数显示,其负债总额为新台币348亿元(约77.6亿人民币),而为保障员工薪资及公司必要营运费用之支付,公司董事会通过与叶大殷律师签订二纸信托契约,信托总金额各以新台币6亿元为上限。


另外,中华映管持股26.37%的华映科技,还收到其第二大股东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要求中华映管偿还华映科技33亿元人民币货款通知,其中已逾期货款约人民币20亿元,并于2018年12月4日来函催告要求清偿,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华映科技此举已经导致华映100%控股子公司华映百慕大子公司向香港民生银行5300万美元贷款,无法顺利进行展延,将于12月18日产生贷款违约,加上,中华映管对台湾11家供货商也有约1亿元货款未付,并收到供货商寄来的存证信函。


2019年3月11日,中华映管发布公告宣布将在2019年5月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当时员工约4500人,裁员比率约44.44%至55.55%,涉及生产线员工及幕僚员工人数约2500人。同时,在面板产线方面,中华映管也将进行裁剪,未来将只保留6代线,专注中小尺寸面板最具经济效益的产线,另外2条4.5代线(其中1条4.5代线已停产,仅供实验线之用),未来将全数出售,也不排除出租。


2019年8月29日,中华映管发布声明称,申请重整遭法院驳回,订单已遽减至零,将依法办理大量解雇劳工。因为拖欠巨额电费,9月2日台湾显示面板厂商华映的工厂将遭断电,未来或将无法生产。根据裁员计划,中华映管逾2100名员工预计只留50人下,等于公司 97% 员工都将遭解雇。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