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

桃石山是不能攀爬了,那就重点游览我们今天的主要看点—真寂之寺。要进这个圣地,首先要走进在灵岩山和慈航山的对峙之地形成了的一个山门。就在山门的两侧崖壁上,各雕有一个金刚力士护法门神,他身材魁梧,端肩架肘,叉开双脚,手持法器,神态威猛,忠实的护卫着辽代真寂之寺这片佛教圣地,同时,它也是辽代佛教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1)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2)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3)

另在岩壁和巨石之上多有清代阳刻梵文:“六字真言”。从这里就证明了,这是一座蒙古族喇嘛教的寺庙。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4)

真寂之寺石窟位于群山环抱之中。阿尔山乌拉、别愣乌拉、毕力格图哈达三山鼎立,自然造就一个箕形山谷,毕力格图哈达从谷底骤然拔起,悬崖峭壁,十分险峻,石窟寺就开凿在它向东南的陡壁上。窟分中、南、北三窟,喻示着佛今生、前世和来生,现保存均较完整。现借一幅示意图来表明其石窟位置。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5)

辽代石窟“真寂之寺”即林东后召庙石窟寺。真寂之寺清代称“善福寺”,一九七四年修缮庙堂顶盖时,在石窟门楣上方,发现阴刻“真寂之寺”四字。“真寂之寺”原系辽代开凿庙内石窟时所题之原名。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6)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7)

石窟开凿在桃石山东南面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窟前是清代续建的喇嘛庙“善福寺”。中窟眉额刻“真寂之寺”四个大字,当为辽代开凿石窟的题名。“真寂”二字与中中窟内释迦牟尼“圆寂”之意相合。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8)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9)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10)

走进寺庙,四大天王伫立其间,保护众生,护持国土,守护着这神圣之地。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11)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12)

一个棕色的圆形转经筒位于其间,这与藏传佛教并无二致,现在的蒙古族信奉的也是藏传佛教。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13)

天然护法金翅鸟,也称金雕奉佛,是召庙景区三大奇观之一。在灵岩山东侧顶端,山体山岩形成一只巨大的金翅鸟,与山下的真寂之寺直线中心相对,与石窟中的卧佛上下左右同心的天然完美结合,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余,也为世界唯一的金翅鸟与卧佛能够完美的结合称奇。金翅鸟展开双翼,一直站立在悬崖顶端,忠诚地守护着佛祖的安宁与世间的和平,用它那神奇的双眼,为每一位到召庙上香祈福的人解释心中的疑虑与忧愁,让这片佛国圣地充满了安详与和平。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14)

要进入石窟,得先穿过沿石窟门接建的藏传佛教寺院,就是现在的“善福寺”,因二者已连成了一体,故统称之为召庙石窟寺。召庙实际上就是善福寺,它是清朝初年建成的。据史料记载,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名札木杨史达巴的葛根喇嘛从青海的塔尔寺来到了灵岩山,他见该地山灵地吉,尤其是辽人开凿的石窟,古老而又神秘,于是,葛根喇嘛便住了下来,并筹划建寺奉佛。一天午夜,只见石窟内卧佛头顶有一束白光闪射出来,穿透山石,在山顶桃石之上向四面八方散去,这样,更坚定了葛根喇嘛建寺奉佛的决心。于是,他与巴林札萨克(旗长)说,灵岩山及附近诸山与山西五台山同为佛山,应该建寺奉佛,以保风调雨顺,百姓富贵平安。于是,在旗札萨克的支持下,便在辽代佛殿基础上,后倚石窟前壁,建起了喇嘛庙大殿七间。喇嘛庙建成时,初名“文殊师利庙”,当时由巴林左、右二旗轮流管理,清宫廷曾分别赐给每旗一块匾额,左旗的名为“善福寺”,右旗的名为“慧恩寺”。后来,右旗不再参与该庙的管理,而此庙又在左旗境内,故“善福寺”之名广为人知,而“慧恩寺”之称则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善福寺建成后,将辽代佛教遗物全部纳入该寺,使古朴的辽代石窟与富丽堂皇的喇嘛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到光绪年间,对善福寺进行了修缮和扩建,但文革期间,佛殿等建筑完全被拆毁,铜佛、法器、经卷等文物已不知去向。(该图片来自网络)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15)

1975年,国家对善福寺正殿、门窗及院墙稍作修缮。1987年,国家再次拨款,并按善福寺原貌进行修复,使善福寺旧观得以重现。新建成的善福寺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采用九脊歇山式屋顶,加之青砖灰瓦,显得古朴而庄重,沉稳而飞扬。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16)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17)

进入寺内,只见整个殿堂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大殿内设置佛龛多座,供奉着千手千眼观世音、白度母、绿度母、大白伞盖佛母、宗喀巴及班禅额尔德尼等佛像。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18)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19)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20)

进到石窟寺内,不看不知道,一看惊到了。没想到在这个山崖之中,有保存如此完好的石窟,进入石窟寺后,才会发现石窟不只一个,而是三个。在真寂之寺的石窟中,二号窟规模最大,面宽6.5米,进深5米,高约2.5米。里面主体为释迦牟尼涅槃像,凝目侧卧,薄衣赤足,神态安详;三世佛立于身后,观音地藏二菩萨分立头脚两端,旁有弟子十五,俱作悲哀状。因为寺内不允许拍照,我当尊重寺规,一张都没拍,现借助网络上的石窟图片与大家分享。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21)

主尊为释迦牟尼佛祖,佛祖全长为376厘米,枕右手面东侧卧在石床上,整体雕像脱离地面,也就是说明佛祖已经脱离世俗。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22)

佛经上说佛祖的涅槃像是头北脚南枕右手面西侧卧,而真寂之寺里的卧佛是世界上仅此一尊的头南脚北枕右手面东侧卧的雕像。据庙里的师傅说,摸佛脚可以给我们带来财运与吉祥;转佛祖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与安康。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23)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24)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25)

一号石窟略呈方形,正中圆雕释迦牟尼坐像,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列两边,有供养人服侍,窟门两侧雕有金刚力士,石壁上还有各种佛像45尊。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26)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27)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28)

三号四号窟实为一窟两室,外室雕像同于一号窟,内室造像均为浮雕,有佛弟子和供养人,天王像分立两侧,俨然护法神气魄。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29)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30)

真寂之寺石窟寺为四窟二龛式,石窟内共有大小佛像112尊。形态各异。全窟造像具有北方契丹民族雄浑粗犷的风格。石窟开凿的年代应为辽代中晚期。整个真寂之寺的石窟造像都是精雕细刻,圆润饱满,形神具备,从中可见承唐宋南北文化交融的迹象,为辽代佛教文化和石雕艺术的珍品。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31)

能有幸进入这样的石窟,亲眼观赏到辽代的艺术珍品,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我所说的“惊到了”,就是当时心里被震惊了的一种真实感受。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32)

虽然这次没能实拍到石窟内的图片,但我通过网络查找到了这些相关的图片,也算弥补了这个遗憾,只是查找到的这些图片文件太小,质量略微差点。我很后悔的是,当时应该与看管寺庙的喇嘛沟通一下,以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的身份拍摄下这些珍贵的资料备存。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33)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34)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35)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36)

在真寂之寺的旁边有个千佛殿。千佛殿为重檐歇山式古建筑,总面积480平方米,里面供奉的是巴林左旗历史上体量最大,3.9米高铜铸贴金横三世佛及弟子舍利子、目犍连与十八罗汉。横三世佛为:中间佛祖释迦牟尼主管着娑婆世界的和平;右边为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海的轮回;东面为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保佑世人消灾、延寿、去病。许多老者、病人都会礼拜药师佛,以求健康长寿。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37)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38)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39)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40)

千佛殿内也是不许拍照,我站在门外拍了几张。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41)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42)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43)

圣水山是召庙景区三大奇观之三。圣水山在桃石山的东面,海拔967米,因山中有三口井而得名,又因整座山犹如一尊仰面朝天的大佛,所以也叫做卧佛山。远观整尊大佛,形态安静慈祥,轮廓清晰,慈祥的双眼观察着世间生灵的吉祥安康。最神奇的是佛祖额头的肉髻,据庙里的僧人说每月的初一、十五,佛祖的肉髻和天眼都会有佛光发出来,与月光相辉映,照耀着召庙这片神奇的土地;每晚都会听到佛祖的诵经声,在告诫它的弟子,行善积德,弘传佛法,终会善始善终。距今千年前的辽代人也是因为看到佛祖在此山显灵,所以在灵岩山下开凿石窟把佛祖请进来,以供后人世世敬仰,因而召庙史称“格力布尔召”,意思为发光的庙。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44)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45)

圣水井。圣洁之水山上来,饮圣井水,祛病消灾胜甘露。圣水井为辽代开凿,经化验井水含有锗、锂、镁多种微量元素,常饮此水可以祛病消灾,洗脸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所以几千年来,周边地区的牧民都会花上几天或几个月的时间来召庙取水饮用,并带回去孝敬老人。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46)

释迦牟尼广场浮雕墙。在浮雕墙前可谒拜佛祖功德,聆听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文化广场是宗教文化的讲堂。释迦牟尼浮雕墙长为252米,高为2.5米,是仿青铜雕塑而成,一共20余组故事,主要讲述了释迦牟尼佛祖从出生到涅槃的故事。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47)

因当时不知道有这么个“景点”,故没走近去观看,只是远远的拍了张全景。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48)

其实召庙景区的奇观胜景数不胜数,由于我们事先不知,只是重点朝拜了真寂之寺,很多地方都未到达。这里的奇石奇景,神秘莫测,这里的一石、一树、一山、一水,都蕴含着佛的思想,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这里是游人拜佛、祈福、赏景、探险、品人生、参禅悟道的佛国圣地,只有走进召庙,你才能感受到它的真正神韵,体会到佛国圣地的神奇。召庙旅游不仅是对你胆量和勇气的挑战,也是你猎奇探险的好去处,更是你参禅悟道的绝佳圣地。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49)

召庙是看着养眼,摸着得福,心想着修心悟道。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50)

千百年来,古老而神秘的真寂之寺和后召庙成为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被誉为“草原小五台”,不仅一年一度的庙会延续至今,平时各地的信众、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51)

真寂之寺所处地域是辽代宗教活动的集聚地,各种物象内蕴灵气,山下岩壁凿窟雕佛涅磐,寺名真寂取其圆寂之意,圆寂即灵魂脱离肉身,升华至圣地。真寂之寺石窟是我国保存最好的辽代石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很有代表的佛教文化艺术遗产,是我国北方契丹民族与中原汉族文化交流象征之一,它为研究辽代石刻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契丹民族智慧深邃,文化博大,也只有这样的民族,才可能把传入的佛教与本民族原始信仰结合的如此完美。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52)

此行召庙,我们只是匆匆一游,但召庙是绝对值得一游的好地方。召庙,等你来挑战,等你来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等你来修心悟道带福还家,等你来融入至圣至美的灵山圣水,等你来感悟真正的无悔人生!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53)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54)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55)

巴林左旗旅游人文资源(内蒙古行游影记)(5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