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两个儿子(了解徐达一家人)

徐达两个儿子(了解徐达一家人)(1)

上期知道这些人物,你才能看懂《山河月明》第1期我们聊了第一集出现的朱柏、李文忠和王保保这三个人物,很多网友点赞、留言,感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

历史就是如此戏剧化,料想用兵如神的徐达也不曾料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儿女会分属两个不同阵营、刀兵相向,自己的儿子会夹在南北两方之间,成为墙头草、两面人招致杀身之祸、不得善终~

《山河明月》剧组在很多镜头、台词与细节的设计上也颇为用心,处处埋伏笔,追剧的你又发现了么?

这一期,我们以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为切入点,聊聊徐达一家人的那些事。

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开国“六王”之首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他出身农家,性情刚毅,身材魁伟,自幼习武,和未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徐达两个儿子(了解徐达一家人)(2)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江淮地区豪族郭子兴聚集数千人,起兵攻占濠州,拉开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序幕。朱元璋也应汤和之邀投身郭子兴部,徐达因为朱元璋的关系也欣然应召,从此致死追随,开启自己戎马的一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徐达协助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以少胜多(20万vs 60万),歼灭陈友谅。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率军东征攻取淮东,历时两年攻克平江,剿除张士诚。之后徐达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挥师北伐,于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元朝至此覆灭。

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明朝建立后,他着力打击元朝残余势力,由于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太子少傅,封魏国公。这也是为何剧中朱元璋对马皇后所说的“赏无可赏”、可以代为管教性情顽劣的四子朱棣。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次年二月病情加重,随后去世。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关于徐达死因,《明史》记载为病死,野史则有两种说法,一为民间广泛流传的因为功高盖主,朱元璋赏赐徐达鹅肉,食后背疽发作而死;二为被朱元璋毒死,前者出自王文龙的《龙兴慈记》,后者出自徐祯卿的《翦胜野闻》。

剧中对于徐达喜食鹅肉多有刻画,实际上并无史料依据,应该是为后续食鹅肉引发背疽发作的情节进行铺垫。

徐妙云:享有“女诸生”的美誉的“贤内助”

徐氏为明朝开国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长女。她天资聪慧,徐达曾对其母谢氏说:“此女天赋非常,宜以经史充其知识”。

徐达两个儿子(了解徐达一家人)(3)

《明太祖实录》记载,她自幼饱读诗书,记忆力超群,有过目不忘,一览成诵之能,放在今日也是一枚天才学霸。剧中通过其管教徐达、劝导其弟的情节,已经将她的处事得体的将门虎女之风刻画出来。

朱元璋闻知徐氏才德俱佳,便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到今日仍然同心同德,始终没有嫌隙,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亲。朕的第四子气质不凡,知道你有个这么好的女儿,能将她配给我的儿子吗?”徐达马上叩头拜谢,徐氏与朱棣遂约定婚姻(剧中徐达不允二人婚事的情节属于艺术夸张)。

徐氏在年仅十二岁时(洪武六年),便已入宫陪伴侍奉朱棣,并接受马皇后的教诲,洪武九年(1377年)正月被册封为燕王妃,深受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喜爱。

洪武十三年,徐氏随朱棣就藩北平,并将燕王府上上下下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为朱棣育有三子、四女。后来朱棣在立后诏书里也说到:“内助藩国二十余年”“嫔于肇封,家政辑宁”。

靖难之役爆发后,正是由于有徐氏镇守北平参与军务,才能使率军南下的朱棣免除后顾之忧。当朱棣率军袭击大宁,北平被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率军围攻之际,徐氏指导世子朱高炽守卫北平,顺利支撑到朱棣顺利回师。

建文四年(1402年)徐氏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十月上谥号曰“仁孝皇后”。

后由于朱棣迁都北平,她的灵柩停放在南京皇宫中整整六年之后,朱棣命次子汉王朱高煦将母亲仁孝皇后的梓宫从南京护送至北京葬于长陵,徐皇后也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

徐允恭(后名徐辉祖):徐达长子,建文纯臣、屡抗燕军的国舅爷

《明史·徐辉祖传》记载,徐辉祖身高八尺五寸,英俊潇洒,颇有才气,作为纯正的“官二代”,他年幼时常常陪侍于皇太孙左右,与建文帝朱允炆情谊深厚。

徐达两个儿子(了解徐达一家人)(4)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病逝,徐辉祖袭封父亲的爵位魏国公,赐诰“扬中山王之烈,而勉公忠以立志,礼以守身,恪尽继承之道”。后为避皇太孙朱允炆的名讳,改名徐辉祖。建文帝登基后,对徐辉祖尤为信任,加拜他为太子太傅。

建文元年四月,逢太祖忌日,朱棣派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京。徐辉祖向建文帝奏报:“我的三个外甥中,只有朱高煦勇猛剽悍而且无赖。他不但不忠于陛下,也会背叛他的父亲,他日一定会成为大患。”但由于徐增寿(徐达次子)和驸马王宁的意见,对此三人加以包庇,建文帝遂未采纳徐辉祖的建议,允许三人归国。靖难之役期间,朱高煦作为燕军主将出力甚多,建文帝说:“我后悔不用徐辉祖的建议!”

建文三年(1401年)四月,李景隆所率南军在白沟河之战中惨败,损失十余万人,正是由徐辉祖率领的三万京军前往殿后,李景隆才得以侥幸回师。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徐辉祖带兵与燕军大战于宿州齐眉山,南军获胜,斩杀燕军骁将李斌。形势有利之时,由于有人进谗称徐辉祖是燕王是至亲,朝廷召回徐辉祖,此举使得在淮北的何福、平安因势孤而大败。

燕军准备渡过长江时,徐辉祖率军在南京浦子口迎击,成功阻击燕军 。然而南军大将盛庸率军再战时却遭遇大败,燕军攻克南京金川门,得以攻入南京。

燕军入南京后,徐辉祖被下狱审问。即使朱棣亲自召见,徐辉祖也毫无推戴朱棣称帝的之意,朱棣念其是元勋之后且身为国舅才没有杀他,勒令其返回私宅,革去他的俸禄和爵位。

永乐五年(1407年),徐辉祖病逝 ,朱棣以“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为理由,命其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

徐增寿:徐达次子,建文帝身边的吃里扒外的“两面人”

徐增寿生而长相清秀、眉宇秀朗,朱元璋为他赐名为“增寿”,身为勋贵的他,仕途顺遂,从勋卫带刀侍从一路升任至右军都督府左都督。

徐达两个儿子(了解徐达一家人)(5)

建文帝即位后,屡次怀疑燕王朱棣反,曾向徐增寿询问。徐增寿答道:“燕王和先帝(朱标)同气,富贵已极,怎么可能还造反呢?”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徐增寿选择了与其兄完全不同的道路,这也为他招致杀身之祸。

作为燕王朱棣的“小舅子”,徐增寿曾多次向燕军方面传递南京方面的兵力部署,“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最终为建文帝所发觉。据《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燕军渡过长江后,面对建文帝的质问,徐增寿不能回答,朱允炆持剑将徐增寿诛杀,而后自焚。

朱棣即位后,徐增寿成为朱棣登基后首个被封赠的功臣,被追封为武阳侯,谥号“忠愍”。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加授徐增寿为钦承父业推诚守正武臣勋号、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进封定国公,子孙世袭,此后共历九世九代,至明亡而绝。

这期先聊到这儿,剩下的我们之后再聊,还请喜欢《山河明月》这部剧的朋友多多评论、点赞和转发,再次谢过各位了

Thanks♪(・ω・)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