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市区和县里互通(车村镇五县交界地)

【文明小编语】车村镇地处嵩县南部伏牛山核心区,位于洛阳、南阳、平顶山三市嵩县、栾川、汝阳、鲁山、南召五县接合部。伊河、汝河、白河均发源于车村镇境内,该镇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江河流域。车村镇地处嵩县南部伏牛山核心区,位于洛阳、南阳、平顶山三市嵩县、栾川、汝阳、鲁山、南召五县接合部。伊河、汝河、白河均发源于车村镇境内,该镇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江河流域。该镇历史悠久,因境内二十余里可通车马而得名。镇内有5A级景区白云山、4A级景区木札岭等。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简称红二十五军)曾夜宿车村镇,留下战壕遗迹。

库尔勒市区和县里互通(车村镇五县交界地)(1)

红军长征,途经车村镇

据车村镇志《厚重车村》记载,早在1932年10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放弃洪湖根据地,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简称红三军)向湘鄂川陕转移,红三军在向陕东南转移途中,曾绕道嵩县,路过车村镇。1932年11月初,红三军3000多人在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率领下,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向北出发,越过桐柏山,进入豫西南,途经桐柏、方城、南召,进入嵩县车村,再向西进入卢氏县。此前,国民党嵩县当局奉上级命令,纠集地方武装,在车村南部险要之地设卡,妄图阻挡红军去路。红三军对国民党地方武装来了个突然袭击,最终顺利“闯关”。1934年12月1日下午,红二十五军从鲁山急行军进入嵩县,经过车村木札岭时,假装在前方的树仁村驻扎,天黑后悄悄返回木札岭修筑工事。第二天,国民党军队追赶红二十五军来到此地,遭到红二十五军伏击。国民党军队招架不住,只得撤退。红二十五军在车村镇休整一天,当年12月3日离开嵩县。虽然红三军和红二十五军在车村镇停留的时间很短,但是车村人民没有忘记这段红色历史。在木札岭景区山门外有一座红军长征纪念碑,是嵩县人民政府2010年修建的,碑体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交通要道,成就“中州名镇”

在红二十五军抵达车村镇81周年之际的2015年12月2日,我乘车来到车村镇,实地感受了车村镇的历史风情。在车上,我一直在翻阅一本《冉令闻杂文集》。冉令闻先生是嵩县旧县人,生于1916年,1933年加入共产党,1958年被错划成右派分子,1981年得到平反,在嵩县三中代课。他先后在嵩县县志室撰写县志、给县地名办撰写地名词条,写有《嵩县概况》《嵩县乡土地理》《嵩县自然地理》等。1992年,冉令闻因病去世。冉令闻对车村镇颇有研究,认为“车村盆地较大,在二十余里内可通车马,车村之名由此而来”。由栾川合峪镇向东到车村镇,是一条重要的大道。从车村镇向西或向东的大道,在外方山与伏牛山之间,为豫中通陕东的捷径,古往今来为兵家必经之路。前面提到的红军过车村镇,也是由此路向西的。站在车村镇政府所在地四望,北为六龙山(主峰海拔1618米),南为摘星楼山(海拔1574米),西为白云山(玉皇顶海拔2216米),东为莲花山(海拔1300米),中间为车村盆地。在车村镇,几乎找不到完全平坦的地方。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深山区的车村镇却毫不闭塞。311国道穿镇而过,与洛栾快速通道、245省道在此交会,洛栾高速、郑尧高速、洛南高速近在眼前。在古代,车村镇就是洛阳到南阳、平顶山的必经之地,现在更是身处“三市五县”接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车村镇交通发达,流动人口多。冉令闻曾著文《嵩南纪行》,提及当时的车村镇:“进入车村盆地,顿觉胸怀开阔,似入平原。雨稍停,步村后小山,鸟瞰盆地,南望伏牛山,在云雾中隐约可见。盆地土地平广,河渠纵横,村落星布,为嵩南农业基地。”

库尔勒市区和县里互通(车村镇五县交界地)(2)

三川发源地,国家级“旅游名镇”

车村镇境内有5A级景区白云山、4A级景区木札岭和3A级景区卧龙谷等,很多市民和游客都曾前往游玩,这里不再详述。山水相依,车村镇不仅有名山,还有“大川”。伊河(汇入黄河)、汝河(汇入淮河)、白河(汇入汉水,并进入长江)均发源于车村境内,所以说车村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2007年,嵩县正式启动申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开始深入嵩县各旅游景区及独特地质景观区进行考察。此次考察,为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找到了确切的分水岭,分水岭位于车村镇栗树街村境内的跑马岭,海拔1320米。2009年,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获批后,嵩县人民政府在分水岭处立了一座钢塔,作为三川分流的坐标。在嵩县跑马岭标志牌上,注明跑马岭不仅是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的分水岭,还是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的交接点,也是北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的临界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车村镇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其原生性、多样性和独特性,成为伏牛山生态旅游规划的核心区。2010年3月,车村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

库尔勒市区和县里互通(车村镇五县交界地)(3)

《重修红椿寺记》碑 (资料图片)

诸多遗址,构成“厚重车村”

《厚重车村》还详细记录了车村镇的文化遗址,如明代皇家寺院红椿寺遗址、清代四品守备署遗址等。红椿寺遗址发现于2009年年初,位于车村镇高峰村南部的山涧中,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红椿寺始建于唐,重修于明。据史料记载,红椿寺重建工程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春竣工。当时,神宗皇帝曾命翰林院修撰傅野肖、徐联芳二人组织召开庆典大会,并撰文为红椿寺立碑留念。竣工庆典及千盘胜会选在释迦牟尼诞生之日——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傅野肖、徐联芳二人举行特别仪式,将“钦封伏牛山寺院之首”的金匾悬挂在红椿寺东门之上。从此,红椿寺声名大噪。鼎盛时,红椿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是一处规格很高的皇家寺院,可惜在明朝末年毁于战火。现存两通《重修红椿寺记》碑等遗物。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河南巡抚雅尔图批准嵩县守备带步兵52名,移驻车村镇孙店村,设孙店守备署,当地人称为四品守备衙门。孙店守备署位于孙店村中,坐北向南,前临汝河,后靠松坡,今已坍塌。

(来源:洛阳晚报 网络综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