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米粉的方法和步骤(宝宝该吃米粉了)

最近宝妈小颖为了宝宝添加米粉的事情纠结不已。小颖家的宝宝已经六个月了,到了可以添加辅食的时候。跟很多宝宝的第一顿辅食一样,小颖也给宝宝准备了婴儿米粉。由于是第一次给宝宝添加米粉,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开始添米粉时,婆婆就说米粉自己制作的好,安全营养无添加剂。小颖认为要买市售的营养米粉,强化铁的米粉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于是两个人都争执起来了,谁都不肯让步。后来在小颖的坚持下,还是给宝宝喂了营养米粉。不过在冲调米粉时,小颖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每次给宝宝冲米粉,不是太稀就是太稠,而且宝宝每次都吃的很少。

自制米粉真的比较安全营养吗?怎么冲调米粉,什么浓稠度合适?宝宝不爱吃米粉怎么办?

宝宝吃米粉的方法和步骤(宝宝该吃米粉了)(1)

  • 确保各个操作环节的卫生,一定要现吃现做,避免细菌污染;

  • 一定要细腻,尽量不要有颗粒,如果颗粒太大,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 及时添加肝泥、肉泥、虾泥等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避免造成缺铁性贫血。

  • 宝宝吃米粉的方法和步骤(宝宝该吃米粉了)(2)

    3.如何选择市售米粉?

    ①首选强化铁米粉

    需要注意的是,米粉的铁含量并非越高越好,铁摄入过多不但会刺激肠胃、呕吐,还会影响吸收。因此选择铁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米粉,铁:0.25-0.5mg/100KJ。

    ②优先选择大米米粉

    米粉有大米、小米、糙米、小麦等种类,一开始建议首选大米。研究发现,大米富含淀粉,是谷类食品中不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之一,而且易于宝宝消化吸收。

    ③尽量选原味

    首次添加米粉最好选择原味,待宝宝慢慢适应之后再考虑蔬菜味、水果味以及三文鱼味等口味。

    宝宝吃米粉的方法和步骤(宝宝该吃米粉了)(3)

    ④查看成分表

    选择米粉时要注意查看米粉的成分表,有些米粉添加了白砂糖、盐、人工香精等,宝宝摄入过多容易患龋齿和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⑤正规途径及品牌

    建议符合国家食用卫生生产要求的品牌婴儿营养米粉,尽量选择市场历史久、口碑好的大品牌。

    三、怎么添加米粉?

    1.米粉的冲调

    米粉可以用水、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冲调。如果用配方奶冲调米粉,可以先冲好奶,再用冲好的奶来冲米粉。不同品牌的米粉冲调比例可能略有不同,可以按照说明书操作即可。刚开始添加辅食时,米粉不用太稠,这个时候建议冲调成稍稀的泥糊状,能用小勺舀起不会很快滴落为宜。

    冲调时米粉的状态根据宝宝的月龄及咀嚼能力来进行调整,由稀到稠,量由少到多。

    宝宝吃米粉的方法和步骤(宝宝该吃米粉了)(4)

    2.水温

    不同米粉可能冲调的温度不一样,建议在冲调时,按照米粉说明书上的温度冲调,并且冲调完,宝宝吃之前,一定要试一下温度,避免烫伤宝宝。

    家里可以备一个辅食感温勺,如果食物超过一定温度,勺子会变颜色来提醒食物过烫,不适合宝宝进食。

    3.添加量

    由于小宝宝刚开始接触辅食,第一次给1~2勺即可,目的是观察宝宝是否对米粉过敏。如果宝宝没有过敏症状发生,再根据宝宝的胃口大小逐渐增加喂养量。

    4.不推荐用奶瓶喂养

    用勺子喂米粉可以让婴儿学会卷舌、咀嚼和吞咽动作,如果不抓住这些有效练习的机会,有些宝宝很难过渡到成人的饮食模式,会形成挑食习惯。

    四、婴儿米粉添加常见问题

    1.宝宝对大米过敏怎么办?还有什么可以替代的吗?

    如果宝宝对大米过敏,那可以尝试选择燕麦米粉、小米米粉等其他单一粮食来源的米粉。

    2.宝宝不爱吃米粉怎么办?

    如果宝宝不爱吃米粉,可以在冲调时加少许奶粉,或在米粉中加入一些水果泥、带甜味的蔬菜泥。宝宝倾向于有甜味和奶味的口感,这样可以促进其食欲。

    如果宝宝坚决不吃米粉,那可以找一些与含铁米粉作用相同的替代食物,可以是:红肉泥、动物肝泥,搭配粥、面、薯类等主食食用。

    3. 婴儿米粉没有味道,可以加点糖等调料,让宝宝更有食欲吗?

    2岁之内,不建议添加糖,尽量去品尝食物天然的味道,增加宝宝对食物的接受度。而且在米粉中添加糖很容易使宝宝养成爱吃甜食的习惯,还增加患龋齿的风险。

    4.添加米粉的同时可以添加其它食物吗?

    初次给宝宝添加,仍要以纯米粉为好,宝宝适应后,即可逐一引入菜泥、蛋黄泥、果泥、瘦肉糜、鱼泥、猪肝泥、鸡肝泥等含铁丰富又容易吸收的食物。

    宝宝吃米粉的方法和步骤(宝宝该吃米粉了)(5)

    雨滴医生温馨提示:

    婴儿米粉只是婴儿辅食添加中的一个过度阶段,大概喂两三个月左右的米粉,待宝宝可以接受稠粥、烂面条后,就可以逐步停止喂米粉。最后,家长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饮食,以保证宝宝的营养均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