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香港组织投资推介会(进一步拓展香港与内地投资合作空间)

作为亚太地区商业贸易枢纽,香港一直是国际资本的汇集之地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内地的门户港资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得益于其所拥有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及背靠内地广阔腹地的优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赴香港组织投资推介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赴香港组织投资推介会(进一步拓展香港与内地投资合作空间)

赴香港组织投资推介会

作为亚太地区商业贸易枢纽,香港一直是国际资本的汇集之地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内地的门户。港资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得益于其所拥有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及背靠内地广阔腹地的优势。

郝红梅

内地是香港对外直接投资重要目的地

境外资金投资中国内地,主要是通过香港来进行的,内地是香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港资约占内地吸收外资的80%左右。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其他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增加,港资比例逐年下降,但累计仍占近60%。

香港是国际自由港,资金、货物、信息、人才自由进出;简单低税制;监管制度健全;法治和司法独立及高素质专业服务是其制度优势及核心竞争力,国际资本以香港为中转站可以避免对内地经济制度的不适应。香港对内地的投资并不都是香港本身的资金,有很多欧美日的企业,还有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以及部分国内资本出于谋求境外上市和避税的考虑,也选择先在香港注册企业,然后再投资内地。目前,我国按照投资者所注册的国别/地区确定外商投资的来源,在香港注册的企业到内地投资的,视同为外资企业。

2020年1—10月,香港地区在内地设立企业11884家,实际使用外资840亿美元,占全国外商投资流入总量的73%。从行业分布来看,香港地区投资主要行业是房地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实际投入金额占比约75%。

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早开始改革开放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也是最早吸引香港直接投资的地区。深圳的市场经济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港资企业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而起步的,港资企业占深圳外资企业85%。近年来,港资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逐渐转移的趋势,中部的安徽、河南、江西和西部的重庆港资增长都比较快。

政策变量、成本因素、市场规模、地理位置、产业集聚、关联效应、现有外商投资规模等是影响香港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港资分布在中低技术层次的行业,机电、电气、手机、电脑、服装、玩具、鞋帽等产地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尤其是深圳、东莞。受中美贸易摩擦、香港自身的局势动荡及疫情影响,部分港资企业为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加快将订单和产能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并逐步调整其全球布局,个别企业面临着停产转产、工人失业等风险,各种不确定性已开始影响企业和投资者信心。

港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三方面

美国传统基金会2019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显示,香港连续25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作为亚太地区商业贸易枢纽,香港一直是国际资本的汇集之地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内地的门户和跳板。港资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得益于其所拥有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及背靠内地广阔腹地的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港资以大量中小厂商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入沿海地区为主要特点,为内地发展外向型经济、从农业经济变成现代化的制造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港商成为外资进入内地初期的“拓荒者”,深圳的成功,离不开港商的贡献。

港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了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产业的多元化格局。二是使电子、家电这些行业在较短时间内融入国际供应链。三是港资在市场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内地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香港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

2020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演进、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因素,香港的经济民生受到影响,预计全年经济收缩幅度达到6%,已连续两年呈负增长。

香港回归祖国后,继续保持自由港和独立关税区的地位,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与国际组织,在经贸层面,香港可以自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商讨双边合作。2020年6月,美国宣布取消对香港的特殊相关待遇,包括暂停出口许可证豁免,同时调整相关科技对香港的输出政策。美国对香港的特殊政策集中在三点,一是香港的独立关税地位,二是技术转让,三是美元与港元可以自由兑换。美国取消香立关税区地位,限制某些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并对香港的资金流入和流出实行一定管制,这将削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将进一步影响若干西方国家对港政策。如果香港不能得以继续保持中西方之间枢纽的角色,国际投资者可能会失去信心,这将对香港对内地投资造成不利影响。

两地之间的投资活动有可观的增长潜力

让香港更好地保持特色和发挥比较优势。香港拥有外循环的优势,在促进本地区贸易、投资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服务业优势和人文优势。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推进及逐渐与国际市场直接对接,香港服务内地经济的功能与优势逐渐下降,香港如何继续在国家改革开放中发挥独特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重大课题。应支持香港在巩固传统的法治与国际化优势,继续加强与全球经济伙伴的联系,尤其是与各新兴市场的经济体联系的同时,增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实现自身功能角色的转变和提升,为香港经济提供一个全新的前景。

进一步提升两地间的投资自由化水平。2015年11月27日,两地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标志着内地全境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2017年6月28日,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框架下签署的《投资协议》是内地首份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开放非服务业投资准入的投资协议。对香港开放的幅度,始终保持着内地对外开放的最高水平,但由于制度的不同,政府运作模式和工作效率的较大差异,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仍存在一定的阻碍,存在“大门已开,小门不通”或“玻璃门槛”的问题,某些领域投资门槛较高,开放领域有待拓宽,电信金融领域开放程度有限,降低了香港企业参与积极性,使CEPA协议难以进一步落到实处。在提升内地对香港开放水平,切实推动CEPA系列协议落地的同时,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府服务体系,为香港投资者进入内地消除隐形障碍。随着内地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加上香港有利的营商环境,两地之间的投资活动仍有增长潜力。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目前大湾区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资金过境、税收平衡、人才往来和培养、科研设备进口关税、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平台开放共享不足、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强问题突出。

健全外国投资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标准。随着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变化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按照投资者所注册的国别/地区确定外商投资的来源已经不能满足研究外资经济和制定外资政策的要求。为确保国家安全,规范和促进外国投资,建议借鉴国际相关统计标准、结合我国利用外资实践,按最终实际控制人(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外国投资者或者外国投资企业的自然人或者企业)来源地统计外国直接投资,并将存量调查和核算纳入中国外商投资统计的年度工作。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