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后主孙皓(三国人物东吴末帝孙皓的三大爱好)

衣赐履按:这回讲一下东吴末帝孙皓的一些兴趣爱好。平心而论,孙皓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最直接的明证就是,这家伙上台以后,不到一年时间,就把权力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再也没有松开,直到东吴被晋朝所灭。

从宏观上看,只要晋朝没有大的动荡起伏,东吴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但就具体情况而言,东吴之所以亡于孙皓之手,则不能不考虑其自身的性格特点,比如,他的三大爱好。

第一大爱好:美女

这个爱好,讲真,估计大多数男人都有。不过,最开始,孙皓给人感觉是个另类——他居然不喜欢美女诶

公元264年,孙皓登基,发布诏书,抚恤人民,打开仓库,赈济穷苦。当时,前任帝孙休收集了很多美女养在皇宫,孙皓大手一挥,意思是朕怎么能沉迷于女色呢?把她们都给朕送出去。于是,大批美女出得宫来,嫁人生子,成就一段佳话。

一系列惠民政策组合拳打下来,孙皓人气暴涨,一时间,全国上下,无不庆幸我大吴国迎来了一位明君!

东吴后主孙皓(三国人物东吴末帝孙皓的三大爱好)(1)

【画家肯定跟孙皓有仇】

可惜,好景不长。

公元266年,荷尔蒙旺盛的孙皓把宫里的太监们派往各州郡,到文臣武将家去挑闺女。二千石级别的官员,每年都要把闺女的名字呈报朝廷,一个都不能少,到十五六岁时由宫里先挑,达标的,送入宫中,落选的,才可以嫁人。于是,孙皓的后宫很快就弄来了千余美女。这项美女选拔制度,成为东吴政府每年的例行工作之一。

美女多了,得有地儿住啊,我估摸着,这些准娘娘们不能跟衣赐履上大学那会儿似的,八个人挤一间十四平米的宿舍吧?还上下铺?那也太磕碜了点儿,得给她们盖公寓啊。公元267年,六月,孙皓兴建昭明宫(为避司马昭的讳,后改为显明宫)。当初,大皇帝孙权兴建太初宫,方三百丈;此番孙皓建昭明宫,比他爷爷还豪气,方五百丈!孙皓可能觉得官员们成天闲着没事干,要求所有二千石级别以下官员,都要亲自到山里去,督导伐木工作。此外,孙皓大肆开辟各种园囿,占用军营地盘,建筑土山高楼,各种景观,精巧奢华,工程费用以亿万计。到了十二月,孙皓就亲率美女们搬入昭明宫。

孙皓很博爱,但也很专情

故左将军张布的闺女被孙皓封为美人,倍受宠爱。有一天,孙皓问张美人,你爹现在何处?早在公元264年年底,张布就被孙皓你自己给杀了,现在又这么问,这不是找不自在吗!张美人一点儿没客气,回答说,贼人杀了我爹。孙皓大怒,立即命人把张美人乱棒打死。但是,张美人实在太美了,美人虽去,孙皓思之,就让工匠用木头刻了一个张美人的雕像,立在他的座位边上。

木头美人又不是田螺姑娘,到晚上能活过来,它只能一直跟那儿站着,不会说话不会动,孙皓可能觉得没意思,有天灵机一动,问左右说,张布还有闺女吗?左右回答,张布还有个大闺女,不过已经嫁给了故卫尉冯朝的儿子冯纯。孙皓大为兴奋,叫道,去,给朕接到宫里来,赶紧的!于是,手下把冯纯的老婆大张美人抢到宫中,果然是绝色美女。孙皓对大张美人更为宠爱,拜为左夫人,平日要么与大张美人在房中嬉戏,要么为大张美人组织各种娱乐活动,乐此不疲,不理朝政。

应该是在公元270年,大张美人去世了,孙皓十分悲痛,为她搞了盛大的葬礼,墓地就在御花园中,陪葬的各种宝贝不计其数。此后,孙皓因思念大张美人,半年没有出宫。由于葬礼规格太高,再加上孙皓一直不露面,吴国人都以为孙皓死了,那个葬礼实际上是孙皓的葬礼,而孙皓舅舅的儿子何都,长得跟孙皓很像,于是,民间就传说,现在宫里的皇帝,实际上是何都,不是孙皓。临海郡(浙江省台州市西北章安镇)太守奚熙相信了流言,就打算举兵攻打建业,诛杀何都。当时何都的叔父何植是备海督,斩杀奚熙,夷三族。

东吴后主孙皓(三国人物东吴末帝孙皓的三大爱好)(2)

【后宫佳丽三千】

衣赐履说:张美人事出自《江表传》,《三国志·孙皓传》本传则讲,左夫人姓王。除姓氏不同外,其他纪录都差不多,我们就不作深究了。

估计孙皓的后宫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也很不低。《晋书·武帝纪》载,公元280年,司马炎灭了东吴,公元281年,诏选孙皓妓妾五千人入宫。也即是说,司马炎从孙皓的妓妾中选了五千人,收到自己的后宫之中。看来,这哥儿俩对美女,都有异乎寻常的热爱。

《三国志·孙皓传》载,公元273年,九月,孙皓改封淮阳王为鲁王,东平王为齐王,又封陈留王、章陵王等九王,凡十一王。公元278年,七月,立成纪王、宣威王等十一王。公元280年,立中山王、代王等十一王。

以孙皓的性格,大约是不会立叔伯兄弟为王的,这三十三个王中,前二十二个应该都是他的儿子,公元280年立中山王、代王时,晋朝已经展开了对东吴的灭国打击,这十一个王则有可能是孙皓为了激励宗室抗敌,采取的权变措施。不管怎么说,在公元278年时,孙皓三十七岁,至少生了二十多个儿子,一方面说明他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另一方面也说明,后宫数量确实可观啊,呵呵。

第二大爱好:术数

术数,指各种方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来推测人的气数和命运。这东西包罗万象,按《汉书·艺文志》的解释,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读如诗)龟、杂占、形法六种,这些技能都是史官需要掌握的。不过,到了后来,史官除了天文、历谱之外,别的也都不会了。所谓的术数,就逐渐演化为各种迷信,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课、堪舆、占候等等。

这些个东西,我个人是不大信的,但确实不能否认它们有某种邪性的力量,这种力量甚至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不过,话说回来,要借助这种力量,你本身得是块材料,如果身为挼货一枚,却想借助这种力量,其结果可能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笑话。比如,刘秀玩儿谶语就得了天下,同时代的各种老大,大多也玩儿谶语,却身死为天下笑。

东吴后主孙皓(三国人物东吴末帝孙皓的三大爱好)(3)

【术数,蕴含极大的邪性力量】

孙皓对这些东西非常痴迷,至死不渝。

更改年号

孙皓朝一共八个年号,其中至少六个,是因为发现了所谓的祥瑞而改的。

公元265年,四月,蒋陵上报天降甘露,于是改年号为甘露

公元266年,八月,说是得到一个大鼎,于是改年号为宝鼎

公元271年,有人在西苑看到一群凤凰聚集,于是改明年年号为凤凰

公元275年,吴郡人挖地,挖出一条银尺,长一尺,宽三分,上面还刻有年月字样,于是,改年号为天册

公元276年,七月,吴郡又上报说,临平湖(浙江省余杭市)自从汉末就淤塞了,如今对外的水道突然自己开通了。这里的老人世代相传说: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这是天下将要太平,青色车盖进入洛阳的吉祥征兆。有人在湖边发现一个石函,里面有一块小石头,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余,上面刻着“作皇帝”的字样,于是,改年号为天玺

吴郡天天献祥瑞,鄱阳郡说,你有,我也有啊!于是,鄱阳郡上报,说是历阳(安徽省和县)有座石山,临水而立,高达百丈,在三十丈处,并排七个墓洞(穿),洞里都是赤黄色,跟其他地方颜色不同,相传谓之为“石印”。传言说,石印封发,天下当太平。历阳县令声称,石印的封已经解开了。孙皓于是派使者前往,用太牢标准祭祀历山。使者制造长梯,爬到上面,用红笔在上面写了“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二十个字,回去向孙皓汇报。孙皓大喜,说:

吴郡当为九州之都乎!从大皇帝到孤,正好是四世,太平盛世之主,除了我,还能是谁!

紧跟着,吴兴郡(公元266年,从吴郡、丹阳郡分出数县,设置吴兴郡,治所乌程县,现浙江湖州市南)上报,说是阳羡山上有一块十余丈的巨石,中间是空的,名为石室,这可是大大的祥瑞啊。孙皓于是又派使者前往,封禅阳羡山。改明年年号为天纪,以配合石头上的文字。

天纪,是孙皓的最后一个年号

皇后保命

孙皓在当乌程侯的时候,娶了五官中郎滕牧的女儿。孙皓即皇帝位之后,滕姑娘升格为滕皇后,作为皇帝的岳父,滕牧封高密侯,拜卫将军,录尚书事。孙皓做事,经常由着性子来,很多朝臣就撺掇滕牧去给孙皓提意见。滕国丈是个实在人儿,他真的去批评孙皓诶!批了几次之后,孙皓看到老滕就烦,后来连带着看到滕皇后也烦,甚至打算把滕皇后换掉。幸亏孙皓的老娘何太后(不是孙皓的亲娘)一直护着滕皇后,另外,东吴太史劝告孙皓说,从国运上看,皇后不可更换。孙皓这才忍住没动皇后,但是,老丈人滕牧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公元266年,十二月,孙皓将首都从武昌(湖北省鄂州市)迁回建业,命滕牧留守武昌,不久之后,又打发滕牧去苍梧郡(广西梧州市)居住,虽然没有削夺他的爵位,实际上是放逐了,滕牧在去苍梧的路上病故。

拜祭亡父

公元267年,孙皓带车队出宫,向东迎接他父亲、前太子孙和(被孙皓追封为文帝)的神灵到明陵。路上使者来往不绝,敬问神灵的日常起居。随行巫师向孙皓报告说,看到了孙和,其服装、面容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孙皓又悲又喜,在东门外迎拜。等到把孙和的神灵迎进祖庙,七天之内,孙皓拜祭了三次,而且,安排了各类歌舞艺人,白天黑夜地为老爹的神灵表演。

孙皓,是个孝顺孩子。

占卜国运

之前,我们讲过,孙皓于公元265年年底到公元266年年初,把首都从建业迁往武昌,十二月,又从武昌迁回建业,搞得迁个都跟闹着玩儿似的,为什么?其实,并不是孙皓故意瞎折腾,而是有望气师跟他说,荆州有帝王之气,能够攻破扬州,所以孙皓才不畏劳苦、不顾大臣反对,坚持迁都武昌。后来,孙皓平定了一次在建业的民变,应了望气师“荆州攻破扬州”的话,他这才返回建业(详见拙文《东吴左丞相陆凯密谋废掉皇帝孙皓》)。

又有一次,东吴一个干部,瞎编了一条谶语:

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

意思是,黄色的旗帜、紫色的车盖,出现于东南方,最终得天下的,是荆、扬之地的君主诶!恰巧又有人从晋朝投降过来,说寿春有童谣说:

吴天子当上

孙皓无比激动,说,此天命也!

东吴后主孙皓(三国人物东吴末帝孙皓的三大爱好)(4)

【青盖入洛阳】

于是,公元271年,正月,孙皓率军,载着太后、皇后、儿子,以及后宫数千人,向西进发,说是要去洛阳当皇帝去。结果天寒地冻,没走多远,士兵们都被冻成了人棍儿,号称见到晋军就投降。孙皓害怕,这才返回(详见拙文《司马炎与孙皓:面对面吐口水,背靠背捅刀子》)。

公元272年,西陵督步阐举城归降晋朝,孙皓派陆抗攻克西陵,诛杀步阐等人。孙皓认为自己一定得到了上天的护佑,雄心壮志陡然升腾。他让术士尚广占卜,看是否能得到天下。尚广占卜之后,说:

吉。庚子年,青色的车盖会进入洛阳。

孙皓大喜,一心一意等着庚子年乘青色车盖的车子,到洛阳当皇帝去。

公元280年,孙皓向司马炎投降,东吴灭亡,孙皓被人用车拉到了洛阳。

这一年,是庚子年

衣赐履说: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紫霸仙子的一句话:我猜到这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局。

第三大爱好:杀人

从史料记录来看,孙皓可能对杀人这件事儿,有点儿上瘾,他杀人可谓数量极大,方法多样,手段残忍,理由古怪。我们简单摆一摆。

杀宗室重臣

公元264年,七月,孙皓继位,十一月,诛杀扶他登上帝位的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

公元265年,孙皓逼前任皇帝孙休的老婆、朱太后自杀,孙休的四个儿子,诛杀了老大、老二,老大是孙休本人确定的太子。

公元270年,诛杀章安侯孙奋(孙皓的五叔)和上虞侯孙奉(孙策的孙子),孙奋的五个儿子,一同诛灭。

衣赐履说:孙皓诛杀宗室、重臣,虽然残忍,但尚可理解,毕竟,为了这个皇位,看谁都像是反贼,故“宁可杀错,绝不放过”。

杀忠正直臣

中书令兼太子太傅贺邵,老是给孙皓提意见。公元272年,贺邵上书,大概意思是说:

皇上啊,正直忠良的大臣,都被你给排挤、贬斥了,谁会拍马屁,你就用谁;谁坚持道义,你就办了谁。实际上,越昏庸的君主,越喜欢听赞歌,越英名的君主,越愿意听到意见。你对正直的臣子太过分了,哪怕是一杯酒的过失,可能就丢了性命。故常侍王蕃,忠诚守信,一心为公,有辅国之才,只不过因酒醉就被诛杀了(王蕃事详见拙文《东吴左丞相陆凯密谋废掉皇帝孙皓》)。

最近,先帝旧臣葛奚,偶尔忤逆了陛下,也是因为喝大了胡言乱语罢了。俗话说,三爵之后,礼所不讳。但是,陛下却大发雷霆,认为葛奚轻慢,强灌他醇酒,以致中毒而死。现在,官员们都以退休或免职为幸运,百姓以逃离国家为福气,这可不是好事儿啊。那个叫何定的,就因为奸巧谄媚,你就特别喜欢他,他用你给的权力,干尽坏事儿。宦官、近臣,到处兴起事端,而地方官员害怕获罪,就压迫老百姓去满足他们的要求。现在国家没有一年的储备,百姓之家没有一个月的积蓄,而后宫中不劳而食的人有一万多啊!另外,北方强敌虎视眈眈,一直盯着我们哪。长江之险阻,不能长久地依赖,假如我们防守力量不足,人家用一束苇草当作船就能渡江而至。希望陛下您醒醒吧,干点儿正事儿吧,云云。

这道奏书上去,把个孙皓气得直翻白眼。

孙皓手下亲信,都知道主子痛恨贺邵和另一个喜欢给孙皓提意见的干部楼玄,于是,就对孙皓说:

楼玄和贺邵那两个货,在路上碰到之后,就停下车子交头接耳,然后竟然一起拊掌大笑诶!他们一定是在毁谤、讥刺朝政!

于是,孙皓下令,把两个人抓起来严审。这次,贺邵走运,得到宽赦、恢复职务。但楼玄被流放广州,不久孙皓又下令把他迁徙到交趾,最终让人在交趾把楼玄杀了。

公元275年,贺邵中风,半身不遂,说不了话,辞职已经好几个月了。孙皓怀疑老贺同志装病,就让人把他抓起来,关到藏酒的地窖里,抽打千余鞭,看你假装哑巴!贺邵最终也没说出一句完整话来,孙皓叫人用烧红的刀锯锯下贺邵的头颅,把他的家属放逐到临海。此时,孙皓突然想起了楼玄,于是下令,诛杀楼玄的儿子和孙子。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与贺循第一次见面,谈到了东吴往事,就问,孙皓用烧红的锯子锯一个姓贺的头,那人是谁啊?贺循还没回答,司马睿自语道,哦,对了,是贺邵。贺循早已泪流满面,说,贺邵就是我爹,我爹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我实在没办法向您回答这个问题。司马睿顿感惭愧,三天没出门。

衣赐履说:唉!

吴国有许多人谈论祥瑞,孙皓就问侍中韦昭(避司马昭讳,名字后来被改成韦曜)对祥瑞怎么看。韦昭说,那些个东西什么都不是,毛用也没有。孙皓听了,很有些恼火。

韦昭担任左国史,孙皓想给自己的老爹孙和作,韦昭说,文皇帝没有正式做过天子,只能作,不能作纪诶。孙皓一看,你个韦老汉这是给脸不要脸啊,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哪儿那么多废话!孙皓的不满弥漫出来,韦昭发现自己大约是惹祸了,就以年老为由,请求免侍中和左国史的职务,但孙皓不许。韦昭如果请病假,孙皓就派御医带人过去给他治疗、护理,催促他赶紧回去上班。孙皓召集群臣饮酒,不管能不能喝,一律要求喝七升,哪个喝不完,就兜头倒在那人的身上。韦昭的酒量,也就是二升,最初,孙皓对他还算尊敬,经常允许他少喝一点,或让人悄悄给他换上茶,假装是酒。

但韦昭失宠之后,这种待遇也就没有了,孙皓逼着他喝,否则就扔大狱去。孙皓干什么事儿都喜欢折腾,请大家喝个酒吧,喝得差不多了,这家伙就让近臣嘲弄公卿大臣,专门揭露大家的隐私或者短处来逗乐子。臣子们这时若有过失,或者不小心犯了孙皓的忌讳,立即就被扔大狱里去。韦昭不愿意搞这套诽谤、中伤的事儿,轮到他来为难公卿时,他就以儒家经典来出题,这样,官员们即使答不上来,也不至于出丑。孙皓认为韦昭这老滑头,没有忠君之心,这样,孙皓对韦昭的愤恨、仇怨越积越多,公元273年,终于下令,拘捕韦昭,投入大狱。

东吴后主孙皓(三国人物东吴末帝孙皓的三大爱好)(5)

【最初,孙皓允许韦昭以茶代酒】

韦昭通过狱吏向孙皓上书,表示最近写了几本书,想献给皇上,云云。没想到,孙皓看了韦昭的上书,派人到狱里诘问说,你的上书为什么那么脏,居然有墨污?你特么是不是故意想恶心我?

韦昭吓得魂飞天外,赶紧回答说:

我这个囚徒在给皇上写上书的时候,担心哪里写错,就来来回回地检查,不小心给弄脏了。现在被诘问,我是心惊胆战,呼吸急促,结结巴巴说不出话。臣在这里向皇上磕头五百下,双手轮流抽自己大嘴巴子,请皇上原谅啊!

东观令华覈(读如河)上书营救韦昭,意思是韦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大家啊,当世没人能比得上他诶!他都快七十岁了,活不了几天儿了,皇上你就留他一条命吧,哪怕判他个无期徒刑也行啊,让他在狱中完成《吴书》,让我大吴国能够光耀百世啊!

孙皓不听,诛杀韦昭,家属全部流放到零陵郡。

衣赐履说:华覈要不提写史这事儿,韦昭没准儿还有点希望,一说韦昭是历史大家,那就彻底完蛋了。孙皓害怕啊,老子干的那些个破事儿,韦老汉都知道啊,这个货指不定把老子写成啥样呢,岂可留他命在!

杀地方良吏

公元276年,湘东太守张咏拒绝缴纳人口税,孙皓下令,就地处决,首级在各郡示众。会稽郡(浙江省绍兴市)太守车浚公正清廉,有政绩。当时,会稽郡大旱,老百姓没有粮食吃,车浚上表,请求国家开仓救济。孙皓认为,你个孙子是想收买人心啊!随即下令,诛杀车浚,把头颅挂上柱子示众。尚书熊睦稍微说了几句劝谏的话,孙皓用刀柄生生把熊睦捣死,浑身皮肉全部捣烂了。

杀亲信宠臣

一般而言,当皇上的,不管有多坏多烂,都很少杀自己的亲信。孙皓不一样,对自己的亲信,也是说翻脸就翻脸,昨儿可能还君臣相得呢,今儿可能就一刀剁了,这一点,让人相当讶异。

何定。何定是汝南人,本来是孙权身边干部,后来外放做官。孙皓即位后,何定上书,说是先帝旧人,想回宫里头伺候孙皓。孙皓任命何定为楼下都尉,掌管酒水、粮食的买卖。手中有权,何定自然作威作福。孙皓对何定非常信任,很多事情都委派他去做。何定让地方将领贡献好狗,很多狗购于千里之外,一条狗的价值相当于数千匹布帛,就连狗绳都每根儿一万钱。一条狗配一个兵,专人养护,号称用狗来抓兔子供给御厨房,总共也没抓住几只兔子。吴国人都认为何定罪大恶极,但孙皓认为何定是个好同志,又忠诚,又能干,封为列侯。公元270年,史称“何定奸秽发闻”,被孙皓诛杀。孙皓认为何定和张布一样邪恶,把何定的名字改为何布。

衣赐履说:咱也不知道这何定的什么恶行被孙皓知道了,我更倾向于认为,何定不过是替孙皓背了锅罢了。在孙皓的眼中,这位以数千匹布购买一条狗的何定,也不过就是一条狗而已,主人心情好的时候,你就是条宠物狗,心情不好的时候,你随时可以变成一条死狗。

东吴后主孙皓(三国人物东吴末帝孙皓的三大爱好)(6)

【狗,就是一条狗而已】

万彧。万彧是孙皓的贵人。史称,孙皓还是乌程侯的时候,万彧是乌程县令,两人关系非常好。吴帝孙休去世时,万彧在朝里任左典军,不断向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称赞孙皓,这才让孙皓登上了帝位。之后,万彧屡次升迁,做到了右丞相。公元272年,万彧和丁奉、留平私下里议论孙皓,被人告发。于是,孙皓在一次宴会上派人给万彧毒酒,上酒的人偷偷给减了分量,万彧没被毒死。孙皓又给留平毒酒,留平察觉,于是服用解药,方才不死。不久,万彧还是自杀了,留平忧忿,过了个把月,也死了。

陈声。公元273年,孙皓有个爱妾的手下,在市场上抢老百姓的财物,被司市中郎将陈声碰到了。陈声一向受到孙皓的宠幸,也是说一不二的人,当场把那个手下抓起来。爱妾就跑到孙皓跟前告状。孙皓大怒,但一想,陈声维护市场秩序,人家没错啊,于是,找了个其他由头儿,用烧红的刀锯把陈声的头锯下来,把身体弃于四望山之下。

衣赐履说:看来,孙皓喜欢用烧红的锯来锯人家的脖子。孙皓把陈声的头和身体分开,又把身体扔到四望山,可能与占卜有关。

张俶。会稽人张俶(读如触或替)最喜欢搬弄口舌、诬陷别人,因此深受孙皓宠信,官至司直中郎将,封列侯。张俶的老爹在山阴县当差,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可不是善良之辈,就上表说,如果任用张俶为司直,我请求,他犯了罪不要牵连到我。孙皓满口答应。

张俶上表,设置弹曲(弹读如蛋)二十人,专门负责举报检查各种不法行为。于是官吏百姓相互告发检举,一时之间监狱里人满为患,从上至下,人人惶恐。而张俶却借机为自己谋取利益,骄奢专横,不可一世。公元277年,张俶的罪恶暴露,他和他老爹都被车裂。

衣赐履说:之前我们讲过吕壹案,孙权建立了校事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特务制度,利用校事窥探、打击官员。张俶设置弹曲,似乎是校事制度的一种延续,恢复了特务制度。张俶的老爹事先要了免死金牌,然而,还是被判了个车裂,孙皓同学啊,你可真不讲武德啊!呵呵。

《三国志·孙皓传》载,孙皓请大臣们吃饭,一定要让每个人喝得酩酊大醉才行。跟大厅里安排黄门郎十人,这些郎官儿不饮酒,就跟边儿上盯着群臣,称为“司过之吏”。酒宴结束后,这十个哥们儿各自奏报臣子们犯了什么错误,是不是说了什么不敬的话啊,看皇上的眼神是不是不敬啊,举动是不是违反礼节啊,等等等等,无所不报。孙皓认为严重的,就大刑伺候,不太严重的,也得安个罪名。后宫美女已经好几千了,但孙皓依然继续搜罗。引河水穿皇宫而过,看到哪个美女宫人不顺眼,一刀砍了,直接丢到水里流出宫外。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用刑之苛,一至于斯。有个叫岑昬(同昏)的,孙皓非常喜欢,做到了九卿。岑昬最喜欢大兴劳役,吴国人深受其苦。于是乎,吴国上下离心,没有人再为孙皓卖力。

孙皓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之一,与其他亡国暴君一样,有关他的记录,自然是他的对手写的,把他写得越坏,就越说明对手取得天下是天命所归,因此,难免有夸大的成分

不过呢,即使孙皓之恶被严重夸大,我还是倾向于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在他的暴政下,不但民不聊生,而且官不聊生。最直接的证据就是——

吴将降晋,蔚然成风

公元270年,宗室、前将军、夏口督孙秀,携妻子儿女及部曲,归降晋朝。

公元271年,孙秀部将何崇率五千人归降晋朝。

公元272年,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举城归降晋朝。

公元274年,平虏将军孟泰、偏将军王嗣等率众归降晋朝。

本年七月,孙皓派出二十五个使者分赴各州郡,专门去核查投敌叛国之人。可见,东吴将领归降晋朝之风愈演愈烈,孙皓发觉再不整治就不行了。

整治有用吗?

有用。

有什么用?

有毛线用。

还是本年,十二月,威北将军严聪、扬威将军严整、偏将军朱买组团归降晋朝。

公元276年,宗室、京下督孙楷归降晋朝。早在公元266年,山贼施但胁持孙皓的弟弟孙谦造反,后来被平叛。有人向孙皓揭发孙楷,说施但造反的时候,孙楷没有及时征讨,他是首鼠两端,脚踏两条船。孙皓后来多次斥责孙楷,孙楷被骂得满头包。本年,孙皓突然征召孙楷入京,担任宫下镇、骠骑将军。突然被孙皓升官,孙楷的小心脏差点吓得停摆,思来想去,八月,带着老婆娃娃驾着三蹦子突突突一道烟跑到晋朝投降去了,被司马炎任命为车骑将军,封丹阳侯。

公元277年,将领邵凯、夏祥率七千余人归降晋朝。

公元278年,昭武将军刘翻、厉武将军祖始归降晋朝。

以上是孙皓时期东吴将领归降晋朝的不完全统计。晋朝建立之前,魏和吴之间互有降叛;晋代魏后,恰巧孙皓也即位不久,双方互有降叛的情形完全变了。晋人降吴,不能说没有,但凤毛麟角;而吴人则逐渐形成了按批次、成建制、高频率的叛逃大潮。这充分说明,东吴在孙皓的治下,从宗室到官员到百姓,人心浮动,千疮百孔。这就给司马炎灭吴增加了极大的信心,因为,司马炎已经看到,只要晋朝大军一到,东吴军队就只有两种结局:

要么崩溃,要么投降

于是,司马炎准备发兵。

东吴后主孙皓(三国人物东吴末帝孙皓的三大爱好)(7)

孙皓杀人,孔子背锅

据说孙皓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素质都非常自负,所以看到有谁在哪个方面比自己强,就很有些不舒服。侍中、中书令张尚,脑筋灵光,口才极好,不管谈论什么问题,总有出人意料的见解,引发大家的赞叹。孙皓看到张尚那个嘚瑟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

有一次,孙皓问张尚说,老张,你看我的酒量可以和谁有一比?

张尚说,陛下有百觚(一种盛酒的器皿。觚读如孤)之量。

孙皓大怒,说,来人,把这厮抓起来,拉出去砍了!

所有人都惊住了,这什么情况啊?

原来啊,古代有“尧饮千钟,孔子百觚”的说法。孙皓说,张尚明明知道孔丘只不过是个穷教书匠,他几曾做过君王?张尚竟然拿孔丘与朕相比,是何居心!

我了个去,这什么神逻辑啊!孔子如果知道他被孙皓用来当成杀人的理由,估计他老人家得气活过来吧。

公卿以下官吏一百多人,跑到宫里给孙皓叩头,替张尚请罪。张尚这才得以减罪免死,被送到建安去造船。但不久之后,孙皓还是下令把张尚给杀了。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