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大概内容(葬花吟之终极注释)

《葬花吟》注释整子2022.8.31,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葬花吟大概内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葬花吟大概内容(葬花吟之终极注释)

葬花吟大概内容

《葬花吟》注释

整子2022.8.31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1,【甲戌: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

2,【甲戌侧批:诗词歌赋,如此章法写于书上者乎?】【庚辰侧批:诗词文章,试问有如此行笔者乎?】

3,【甲戌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处更生更新。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甲戌:不因见落花,宝玉如何突至埋香冢;不至埋香冢又如何写《葬花吟》。】【庚辰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读去非阿颦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杀古今小说家也。畸笏。】【靖藏八十回附:开生面,立新场,是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此回更生新,读去非阿颦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赏,难为了作者,且愧杀也古今小说,故留数语以慰之。余不见落花,玉何由至浬香家,如何写葬花吟,不至石头记埋香,无闲字闲文口正如此。丁亥夏,畸笏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甲戌侧批: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过玉兄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掷笔以待。】【庚辰侧批:余读《葬花吟》凡三阅,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有客曰:“先生想身非宝玉,何得而下笔?即字字双圈,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过玉兄后文再批。”噫嘻!客亦《石头记》化来之人?故掷笔以待。】

注释:

埋香冢,这个词语是畸笏叟概括的。概括地非常好,也非常到位。“香”主要是指花香,指歌姬。来自于三个概念的综合:1,衣冠冢,历史上三个著名传说。A,《史记·封禅书》:“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B,杨贵妃衣冠冢。 C,史可法衣冠冢。2,第五回,遣香洞。3,下文“何处有香丘?”。【戚序(蒙府)回末批:心事将谁告,花飞动我悲。埋香吟哭后,日日敛双眉。】

诸艳归源,见第五回,此茶名曰‘千红一窟’。”【甲戌侧批(戚序韮夹批:):隐“哭”字。】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与“千红一窟”一对,隐“悲”字。】

《葬花吟》,也可叫“葬花词”。富察明义《题红楼梦》:伤心一首葬花词。

葬花:明·归有光有《寒花葬志》。 纳兰容若《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灌园叟晚逢仙女” :“灌园叟秋先人称花痴。惜花如命。若花到谢时,则累日叹息,常至堕泪。又不舍得那些落花,以棕拂轻轻拂来,置于盘中,时尝观玩。直至干枯,装入净瓮。满瓮之日,再用茶酒浇奠,惨然若不忍释。然后亲捧其瓮,深埋长堤之下,谓之“葬花”。倘有花片,被雨打泥污的,必以清水再四涤净,然后送入湖中,谓之“浴花”。

清·孙樗《余墨偶谈》《诗女子墓》:“贵州省城东门外,栖霞山下,有诗女子墓。不详其名,碑阴刻集唐七绝二首云:闲同姊妹到山家,云澹风微日已斜。袖裹天香三百斛,随风散作白莲花。 遥指红楼是妾家,乌衣巷口夕阳斜。自恨身轻不如燕,衔取香泥葬落花。 ”一九三六年,程煦元纂,祝静远、吴侠虎、陆凤书、程立等先生参订的《澉志补录》名胜古迹篇中,葬花处条载:“葬花处,永安湖鸡笼山麓附近,旧传董小宛至此埋香,故名。”明·叶绍袁《午梦堂集·续窈闻记》:“叶之幼女小鸾鬼魂受戒,其师问曾犯痴否,女云: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师大赞。”

诸艳一偈,即“诗谶”之说。“诗谶”也叫“语谶”“谶诗”。第一回有石头幻形入世的偈语。《红楼梦大辞典》说,《葬花吟》是“黛玉自作的诗谶”。 富察明义《题红楼梦》:“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王楙《野客丛书》: “诗谶之说,不可谓无之,但不可谓诗诗皆有谶也。 其应也,往往出于一时之作。事之与言,适然相会,岂可以为常哉?渔隐举东坡诗之不应者为证,可笑其愚。大抵吉凶祸福之来,必有先兆,固有托于梦寐影响之间。 而诗者,吾之心声也,事物变态,皆能写就,而况昧昧休咎之征,安知其不形见于此哉?但泥于诗谶则不可。”诗谶文化也来历已久,最早是起源于西汉谶纬之学,到了明代,佛偈文化,命理学,推背图,扶乩等等都得到了普遍发展。它们实际上都概括在诗谶理论的范畴中。

甲戌侧批:诗词歌赋,如此章法写于书上者乎?庚辰侧批:诗词文章,试问有如此行笔者乎?这个庚辰批语对甲戌本的批语进行改进重写。事实上对比而言,还是甲戌侧批说得更加精确一些。因为所谓“行笔”,就已经被“章法”所理解。一般古人的诗词很少写进说部的,基本上都是独立集录。

《红楼梦》打破传统小说的窠臼,就是从野史为基点开始,进行了文本演绎,这就包括收录诗词歌赋的内容,以及诗话文本的形式特征。这里其实本身就已经显示《红楼梦》的历史来源问题,即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真实是遗稿收录和杂剧传奇的二大因素。见第一回楔子的解说和甲戌(靖藏)眉批:“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 。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说实在的,这虽是吴梅村和曹雪芹的无心插柳之举,但基本格式和文本基础是早已经定格在那里。

“开生面”、“立新场”,这里有三个版本的批语,即甲戌眉批,庚辰眉批和靖藏本书后批语记录。内容大致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后人在转抄过程中出现了差异。据记录,是畸笏叟这个人落款的批语。该批语就是为了回答解释上一个批语所提出的问题。此处最早的甲戌本批语中并无“红楼梦”之说。说明庚辰本和靖藏本中的“红楼梦”之说都是后来转抄过程中添加进去的。

丁亥夏,靖藏本有“丁亥夏”的畸笏叟纪年落款。“丁亥夏”的准确时间是1707年。

花谢花飞飞满天,“飞满天”,庚辰本作“花满天”。根据诗句格式,应该使用的是“飞”字,用“花”字是错误的用法。此句意义拓展于相关“落花诗”的文本。“落花诗”是一种诗歌文化。历代写落花诗的诗家很多。到了明朝末期,落花诗的诗歌可谓达到了鼎盛时代。例如当时最常为人之的有,唐伯虎(1470年-1523年),邓云霄(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归庄 (1613年-1673年) ,王夫之(1619年-1692年)等等。其中王夫之写的最多,有《正落花诗》《续落花诗》《补落花诗》《广落花诗》,一写就是几十首地写。

《葬花吟》中一开篇就写了这一句,就是对落花诗的概括。一般落花诗的主要特点是写春天,暮春的落花为感念。同思春,东风,落红等等内容相搭配。而关于秋天的诗家文化,则大多数写落叶,落木,同西风,寒意,萧瑟,离别等相搭配。这些诗歌的艺术认知,也是我们中国诗歌文化的独特认知特点。主要表对这些事物表面现象和整体把握认知比较精细化,但这种文学艺术认知并不代替科学对事物的性质界定 ,因而大多数倾向于是因人自身的对于社会或历史的心境的判定。只能通过事物来认识人,而非西方科学通过人来认识事物的手段。

红消香断,红,指胭脂。香,指女人装扮用的香露和室内香炉的统称。红和香都是来源于花花草草这些植物的东西炼制而成。红消香断,也就是女人不再刻意打扮自己。“消”同“销”,原则上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说,此处应该使用“销”字是最为妥当,能够直达此诗的意境所在。断,断绝的意思,但真正的诗家概念是来自于“断肠和断魂”之“断”。

游丝,被风吹动挂在建筑物上面的蜘蛛网丝。吴梅村《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 游丝梦断花枝悟”。 唐·皎然 《效古诗》:“万丈游丝是妾心,惹蝶萦花乱相续。” 南朝·梁·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春风》:“游丝暧如网,落花雰似雾。”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 这里指作者吴梅村自己。

春榭,即舞榭。在古代相当于今天的舞台或娱乐场所意思,台上有屋子或象屋子一样,一般都有栏杆。如果建造在湖中具有类似功能和形式的话,那就叫做水榭。

落絮,飘落的柳絮。 见第七十回咏絮词。这里指卞玉京和秦淮歌姬们。绣帘:闺房的门帘和窗帘,有刺绣或绣花比较精致式样的。惜春暮,唐·李收《幽情》:“ 幽人惜春暮,潭上折芳草。”

愁绪, 忧愁的心绪。 唐·杜甫 《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诗:“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无释处:没有松缓排遣的地方。 花锄,种花用的小锄头。柳丝,柳树下垂的枝条。榆荚, 亦作“ 榆筴 ”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汉·崔寔 《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桃李,桃花与李花。《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吴梅村《醉春風·春思》:“ 门外青驄骑,山外斜阳树。蕭郎何事苦思归,去、去、去。燕子无情,落花多恨,一天憔悴。私語牵衣泪,醉眼偎人覷。今宵微雨怯春愁,住、住、住。笑整鸾衾,重添香獸,別离还未。 ”

一年三百六十日,唐·施肩吾 《春游乐》诗:“一年三百六十日,赏心那似春中物。”

风刀霜剑,花木一年四季都被风霜轮流侵凌。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此处癸酉本有批语:“尸身怎禁的一年风霜,故言能几时,难寻觅” 。此批语说的比较露骨。

洒上空枝见血痕,见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诗,"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唐·王建 《山中惜花》诗:“游丝缠故蕊,宿夜守空枝。”

杜鹃,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宋·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唐伯虎《落花诗》:“门掩黄昏花落尽 ”。

青灯,亦作“ 青镫 ”。光线青荧的油灯。比喻孤寂。蕴涵道士的意义。

花魂与鸟魂,指林黛玉自己和心中的男人。鸟自无言花自羞,见吴梅村《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 与鹿樵生(吴梅村)一见,遂欲以身许。酒酣,拊几而顾曰:“亦有意乎?”生固为若弗解者,长叹凝睇,后亦竟弗复言。” 想起这档酒后失言,卞玉京后来刺舌血三年写成《法华经》,应该就是她自责心直口快,被自己绑架了。“道人用三年力,刺舌血为保御书《法华经》。既成,自为文序之。缁素咸捧手赞叹。凡十余年而卒。”吴梅村说是为了报答他的中表亲戚郑三山的收留之恩,非是。据吴梅村序言里的字里行间的描述,这一切应该也是吴梅村安排的,主要是解决其晚年生活无着落,贫苦无收入的生活困境。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见第五十二回,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他嗅些,痛打几个嚏喷,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

香丘,即花冢。

锦囊,即花囊。

艳骨,明·郑定《六如亭怀古》:”“香魂艳骨瘗崇阿”。明·李桢《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艳骨已成兰麝土”。枣林艺篑(下):《补艳骨行》[殳京作]:至元初,江浙平章阿鲁只班子妇以乱死,归骨于其乡西湖。北山僧黄龙老人作《艳骨行》。事载邵衣闻《临安杂志》中。今其辞亡矣,嘉善殳京补之,留山中以贻好事者。殳京,即殳丹生[明],字山夫,初名京,字彤宝,浙江桐庐人。工诗、画。初寓苏州,徙盛泽,復迁蒋湖,晚年弃家,徜徉五湖以终。

《清画家诗史》:其妻陆观莲,字少君,号雨鬘道人,嘉善人。殳丹生室。有《蒋湖寓园草》。 有女殳默,字斋季,清初女诗人,浙江嘉善人生而奇慧,九岁能诗,刺绣刀尺,无不入妙。习小楷,摹画李公麟白描大士,爱管夫人画竹一幅,与同卧起。父爱远游,与母居,年十六未字。母死三日,默亦卒。所爱管夫人画竹并文石子十许枚,凡零香断墨残绘剩绣,其父悉纳之棺。著《闺隐集》。

一掊净土,也作一抔净土。一抔土,典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 净土,佛教语。佛所居住的无尘世污染的清净世界。一名佛土,西方极乐世界。蕴涵出家为僧的意义。 作者这里分别分开采用,字面意思就是干净的泥土。

风流,指歌姬名妓的生活和闻名四方的风月名气。

质本洁来还洁去,这个句子表示卞玉京对爱情的忠贞,一生只认定吴梅村一个人。初次破瓜,被梳拢也是献身给了吴梅村。这在吴梅村的诗词中可以获得证实。吴梅村《西江月·春思》:“娇眼斜回帐底,酥胸紧帖燈灯前。匆匆归去五更天,小胆怯誰瞧见?臂枕余香犹膩,口脂微印方鮮。云踪雨迹故依然,掉下一床花片。”《醉春风·春思》:“ 眼底桃花媚,罗袜鉤人处。四肢紅玉软无言,醉、醉、醉。小阁回廊,玉壶茶暖,水沉香細。重整兰膏膩,偷解罗襦系。知心侍女下帘钩,睡、睡、睡。皓腕頻移,云鬟低拥,羞眸斜睇。” 吴梅村遇见卞玉京后,后来妻子郁氏早死,一直到死也没有再取正室。这个正室的位置就是为卞玉京所留,可偏偏二人就这样胶着。

强于污淖陷渠沟,污淖,污泥。这个句子被曹雪芹在癸酉本的后二十八回中描述成妙玉瓜洲渡口失足被辱的故事。行文意思越走越远。

《葬花吟》的后文有一个甲戌侧批和庚辰侧批,庚辰侧批应该是转抄。增改了“客亦《石头记》化来之人?”这个句子。避免人们引起对原作者的猜测或误会。批书人疑似脂砚斋。看了这首诗歌之后,无法下笔。可见诗歌的艺术和思想的高度。作者除了表达林黛玉的意思之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并向后人解释自己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堪,而且贯通了整个明清易代的历史。笔者始终认为,这一首《葬花吟》是中国诗歌历史上水平最高的诗歌,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诗体明显为“梅村体”的格式,体现了“以诗通史”的理论主旨。如果没有任何理由说明就是卞玉京所作,但一定就是吴梅村所写。这是梅村体诗家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无二的笔法基因。

咸丰八年有嘉树轩刻本《文献征存录》载吴伟业事迹:“王士秅以为明黄门陈子龙之勍敌,“卧子真冠古才,一时瑜亮,独有梅村耳”。 计东曰:虞山之言曰:梅村之诗,殆可学而不可能,而又非可以不学而能者也。则其论先生之诗,于才与法之间亦微矣。其贻书先生,称其精求于韩、杜二家,吸取其神髓而佽助之,眉山、剑南断断乎不能窥其篱落、识其阡陌也。 ”

郑方坤《梅村诗抄小传》称:梅村“少负绝人姿,过目成诵。凡经史百家,稗官小说,山经地志,释典道藏,以及酉阳之典,羽陵之蠹,珠囊玉笈之遗。赤文录字金匮石室之秘,自十五、六岁时,即原原本本,兼综共贯,作文章,如兔起鹘落,风发泉涌,千言倚马,莫能窥其涯矣。”

《清史列传·贰臣传》:“十年,吏部侍郎孙承泽荐伟业学问渊深,器宇凝弘,东南人才,无出其右,堪备顾问之选。”

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先生生于明万历己酉五月二十日,卒于今康熙辛亥十二月二十四日,享年六十有三。寝门之哭,学士大夫辄失声曰:“先生亡矣!一代文章尽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