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最具权威的书籍(心理学第13版重磅推出畅销30余年)

心理学最具权威的书籍(心理学第13版重磅推出畅销30余年)(1)

心理学最具权威的书籍(心理学第13版重磅推出畅销30余年)(2)

心理学领域宽广,学习心理学的学生需要一本趁手的入门教材跨进学科的大门。

生活不易,很多人也希望学习心理学,获得心灵的疗愈和放松,更从容地面对生活。

但是心理学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我们该从哪里进入?

心理学世界也有很多迷途和岔路,我们如何拥有正确的导航?

《心理学》历经30余年读者检验,广受赞誉的经典心理学书,给我们提供了极佳的学习地图。

心理学最具权威的书籍(心理学第13版重磅推出畅销30余年)(3)

↑点击链接即可购买↑

何谓心理学?

它有什么用?

有趣的心理学是什么样的?

如何摆脱常见谬误?

如何通过学习心理学获得强大思维?

本书以通俗易懂和内容全面闻名,是生动有趣的入门类读物。它集结了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以及神经科学、情绪和临床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结晶,深入分析了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和当代事件,敢于面对有争议的话题

它将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能满足读者对人类本性的好奇心,也能为读者提供必要的思维工具,帮助他们区分事实与虚假信息或伪科学,成为更知性、更理智的人,从而更好地工作与生活。

何谓心理学?

《心理学(第13版)》这本书全面透彻、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本书指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日常思考、感受及行为的科学。心理学家基于研究和实证证据来探究人性,其中实证证据是通过精确的观察、实验和测量得到的。

书中谈到,心理学研究通常会得出与广为流传的信念直接矛盾的结论。例如,

·不愉快的记忆真的会被压抑,而在几年后又能被准确地回忆起来吗?

·戒酒政策会降低人们的酗酒率吗?

·如果在婴儿期听贝多芬的音乐,长大后会变得更聪明吗?

·催眠真的可以帮你准确回忆起自己三岁生日那天发生的事情,或者让你完成本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吗?

许多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都是“是”。但学完本书会发现,他们是错的。所以,心理学没那么神秘,但是也并非常识。

心理学有什么用?

(1)心理学会加深我们对已经熟悉的世界的理解。

·为什么有的人会见义勇为,有的人不会?

·为什么有的人会得厌食症,甚至自愿饿死?

·为什么很多人会轻易相信假新闻?

(2)心理学会塑造大众对人性的看法。

(3)而且,它还能影响其他领域研究人员的思维活动。从其他领域科学家的引用情况可以发现,心理学是一门“枢纽科学”,它是许多其他领域相关研究的中心连接点。

(4)心理学还可以为政策制定发挥作用。

奥巴马曾在2015年的一份行政命令中写道: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设计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这本心理学有趣、好读

没错,在本书中,你能清楚地感受到心理学的魅力。

·在这幅图里,你首先注意到白鱼还是黑鱼?这说明什么?

心理学最具权威的书籍(心理学第13版重磅推出畅销30余年)(4)

·是催眠术让这个在两张椅子之间伸展的人能够承受站在他身上的人的重量吗?

心理学最具权威的书籍(心理学第13版重磅推出畅销30余年)(5)

书中有趣、好懂的案例随处可见。

心理学最具权威的书籍(心理学第13版重磅推出畅销30余年)(6)

提供强大思维工具

在虚假新闻和“另类事实”无处不在的今天,这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如果你了解到,素食主义跟某些精神障碍之间存在正相关。那么,是不吃肉导致抑郁和焦虑吗?还是某些焦虑和疑病症导致人放弃吃肉?

·很多关于领导力、婚姻、教育的书说男性和女性的脑不同,说正是脑的差异让女性直觉和共情能力更强,男性的运动和数学能力更强。你怎么看待这些观点?这些观点会影响你的行为吗?

·缺乏正常程度的感觉刺激叫感觉剥夺,有人觉得这很可怕,但有人喜欢冥想,远离现实的声音和画面反而感到平静和开心。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本书教给你许多方法,让你学会提问,乐于思考,不仅在心理学的学习中,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拥有强大思维能力。

一流的作者和译者

作者

卡罗尔·韦德

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美国心理学会教务部主席,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会员。曾在圣迭戈梅萨学院担任10年的心理学教授,现在马林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多米尼克大学任教。韦德就批判性思维和加强心理学教育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写作和演讲。

卡罗尔·塔佛瑞斯

密歇根大学跨学科社会心理学博士,作家,演说家。

塞缪尔·R.萨默斯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社会心理学家,塔夫茨大学心理学教授。

丽莎·M.申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塔夫茨大学心理学系主任。致力于焦虑症患者尤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脑功能检测及认知加工研究。

译者

白学军老师领衔翻译并对全稿严格把关,翻译团队成员均拥有心理学博士及以上学位。

白学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学部部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省部共建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天津市心理学会理事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支持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儿童发展”国家级精品资源课负责人,《心理与行为研究》主编。

国内心理学大咖联袂推荐

傅小兰

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原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用最新的实验研究反映相关领域的新发现,是一本通俗易懂且内容全面的心理学读物。

游旭群

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

不仅系统呈现了心理学专业知识及获得这些知识的研究途径,而且凸显了对批判性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本兼具严谨性和趣味性的优秀教材。

周晓林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读者从这本《心理学(第13版)》中不仅能学到一般性的心理学知识,更能领悟到批判性思维的逻辑与魅力。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研究者,都能从本书中受益。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

《心理学(第13版)》不仅将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内容丰富全面、案例生动有趣、应用性强,而且将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思维融入各章,为学习者提供了必要的思维工具。

沈模卫

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大学理学部副主任

本书自1987年首版至今已更新至第13版,深受读者喜爱,广受读者好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原理,形成心理学家式的思维方式。

李松蔚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本书涵盖了心理学几乎所有重要的领域,既有经典理论,又有前沿思考;不光教你心理学知识,还教你如何“学心理学”。《心理学(第13版)》带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保驾护航。

本书目录

第1章 什么是心理学

1.1心理学、伪科学和危险的常识

1.2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

1.3心理学史:从不切实际到心理学实验室

1.4心理学观

1.5心理学家做什么

总结:什么是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家如何做研究

2.1是什么使心理学研究科学化

2.2描述性研究:建立事实

2.3相关性研究:寻找关系

2.4实验:寻找原因

2.5评估结果

2.6遵循伦理规范

总结:心理学家如何做研究

第3章 基因、进化和环境

3.1揭开基因的神秘面纱

3.2基因的相似性

3.3人类遗产:求爱和交配

3.4基因的差异性

3.5人类的多样性:以智力为例

总结:基因、进化和环境

第4章 脑与神经系统

4.1神经系统:基本模型

4.2神经系统中的通信

4.3绘制脑

4.4脑之旅

4.5脑的两个半球

4.6灵活的脑

总结:脑与神经系统

第5章 感觉和知觉

5.1我们的感觉

5.2视觉

5.3听觉

5.4其他感觉

总结:感觉和知觉

第6章 意识与睡眠

6.1生物节律:体验之潮

6.2睡眠节律

6.3探索梦的世界

6.4催眠之谜

6.5改变意识的药物

总结:意识与睡眠

第7章 学习

7.1经典条件反射

7.2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条件反射

7.3操作性条件反射

7.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7.5现实生活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7.6学习与意识

总结:学习

第8章 记忆

8.1寻找记忆

8.2记忆的三箱模型

8.3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8.4我们怎样记忆

8.5我们为什么会忘记

8.6重构过去

总结:记忆

第9章 思考和智力

9.1思考:用我所知

9.2理性推理的障碍

9.3测量智力

9.4动物心智

总结:思考和智力

第10章 主要动机:食物、爱、性和工作

10.1动机和饥饿的动物

10.2社会性动物:爱的动机

10.3有性行为的动物:性动机

10.4有能力的动物: 成就动机

总结:主要动机: 食物、爱、性和工作

第11章 情绪、压力与健康

11.1情绪的本质

11.2情绪与文化

11.3压力的本质

11.4压力与情绪

11.5应对压力

总结:情绪、压力与健康

第12章 生命全程发展

12.1从受孕到出生第一年

12.2认知发展

12.3道德发展

12.4性别发展

12.5青春期

12.6成年期

总结:生命全程发展

第13章 社会心理学

13.1社会影响力

13.2社会信念

13.3群体中的个体

13.4我们对他们:群体认同和冲突

13.5偏见

总结:社会心理学

第14章 人格理论

14.1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14.2人格的现代研究

14.3基因对人格的影响

14.4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14.5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14.6内部经验

总结:人格理论

第15章 心理障碍

15.1诊断心理障碍

15.2抑郁症和双相障碍

15.3焦虑障碍

15.4创伤和强迫性障碍

15.5人格障碍

15.6成瘾障碍

15.7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15.8精神分裂症

总结:心理障碍

第16章 治疗方法

16.1心理障碍的生物治疗

16.2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

16.3对心理治疗的评估

总结:治疗方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无论是心理专业的学生、教师、从业者,还是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入门级读者,都能通过阅读本书,拥有以下收获:

·知道心理学可以给你带来什么;

·满足自己对人类本性的好奇心;

·能够区分事实与虚假信息或伪科学;

·成为更知性、更理智的人;

·更好地学习、工作与生活。

下面,就请翻开这本书,开启心理学的神秘之门,去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探索世界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