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怎样祭祀先祖(祭祀春节之魂)


春节期间怎样祭祀先祖(祭祀春节之魂)(1)


春节期间怎样祭祀先祖(祭祀春节之魂)(2)


春节期间怎样祭祀先祖(祭祀春节之魂)(3)


春节期间怎样祭祀先祖(祭祀春节之魂)(4)


春节,是指汉文化圈传统的农历新年,俗称大年、过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并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开始采用公历计年,1月1日为“元旦”。于是在中国便有了元旦的“阳历年”和春节的“阴历年”之分。

中国人喜欢春节阂家团聚,共同辞旧迎新。所以,春节还会伴随着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而被人们所喜欢。其中对人们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祭祀活动。春节,人们要祭祀天地,祭奠祖先,祭祀神佛、祈福求丰年等等。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并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些习俗还包含很多美好的传说。

中国春节之所以为全民接受并流传至今,期间的祭祀文化对节日的推广和继承起了极重要的作用。春节的祭祀文化是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祀灶开始的,到正月十五的送灯时结束,前后长达二十多天。

灶是家庭的象征。人类最初采集到火以后就与火形成无法分割的感情,于是人们发明了火塘,并演化为灶,并以灶为主要特征产生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灶神就是人们对灶与火的崇拜而产生的的祭祀文化主题。

火神祝融是最早被祭祀的灶神。祝融,是夏代火正的官名。传说祝融是炎帝第五代孙,兽身人面。《汉书·五行志上》说:“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随着中华祭祀文化的发展,人们祭祀的灶神逐渐演化为灶王。

传说,灶王爷生前叫张郎,出门做生意很久不给家里传递音信。妻子丁香非常贤惠,干活养家,并将公婆送终。张郎发财后回家嫌弃妻子不好看,便休了丁香另娶海棠。丁香离家后乘坐一头老牛拉着的车往山里走,被山里一位老婆婆和靠砍柴为生的儿子收留了。丁香勤快而又漂亮,很快就与砍柴小伙相爱成婚了。夫妻俩相互恩爱,勤劳能干,终于富裕起来。

有一天,张郎家失火烧光了财产,海棠便回到娘家另嫁了,张郎成了一个流浪的乞丐。多年后,张郎讨饭到丁香家门前,他苦苦向院里哀求:“老爷、夫人,给口吃的吧?”

丁香正和丈夫说话,她见有人乞讨,急忙起身为乞丐做饭。她在做面条的时候,认出乞讨者是张郎。丁香可怜张郎,又不能与张郎相认。她给乞丐盛面的时候,把自己与张郎结婚时的簪子和一个荷叶首饰放进了碗底。她把面放在灶台上,又在地上放一个小板橙,说:“你坐在这里吃吧,不够,可以自己在锅里盛。”

张郎听到女主人的声音有点熟,他不敢抬头看,答应一声,坐在灶前便吃了起来。张郎饥饿了好多天,他狼吞虎咽地吃起面来,当吃到碗底的时候,他一下子楞住了,碗底的两件首饰是自己与丁香结婚时的东西。他往屋里一瞧,发现躲在屋里的女主人竟然是被自己休掉的丁香。张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里憋死了。

张郎死后,鬼魂四处飘荡,大庙不留,小庙不收,连阴曹地府也拒绝接纳。正巧,玉皇大帝下界视察,被张郎无意冲撞了。玉帝审问张郎得知他是憋屈死的,便说:“也罢,你我同姓,自是有缘。你既然死在灶里,就封你为灶王吧。你每年除夕前七天要到天庭报告下界情况,在天庭里住七天,除夕那天再回到人间灶后享受烟火。”

从此,人间便有了新的灶王。其实,有关灶王的传说还有多个版本,只是这个版本流传得最广。

每年腊月二十三是汉文化祀灶的节日,俗称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要祀灶,就是送灶神上天,祈求灶神向玉皇大帝说下界人间的好话,以保全家老小平安。

过去,家家户户都在住房的明间砌一高台灶,靠近灶后的墙上贴着一张灶神像,两旁有一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过小年的晚饭前,人们把贴在灶后墙上的旧神像和对联撕下来,用火烧掉,这叫辞灶。辞灶前有一个仪式,在神像前供奉糖果,还要摆一些其他供品,再烧些纸钱,这是送给灶王爷上天时路上用的盘缠。在祭祀时,户主口中念颂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类口诀。然后全家人依次叩头,为灶神送行。给灶神供奉糖果意在把灶王爷的嘴粘住,以免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乱说乱奏。祀灶有一些禁忌。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过完小年一周后就是大年三十,人称除夕。人们在过完小年以后,就开始给家里打扫卫生,洗衣服、洗 床单、被罩等,这个活动叫除旧迎新。大年三十这天早晨,人们就会在门的两侧贴对联,在门上或窗户上贴福字。然后,家庭主妇就会到厨房里准备菜肴、剁饺子馅,晚上还要包饺子。

大年三十最重要的活动是摆供桌,请祖先的祭祀活动。

大年三十上午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家庭里的当家人或长子、长孙就会带着供品和烧纸、纸钱、线香等物品去祖坟地请先人的魂魄回家过年,这个活动叫“请神”。如果居住的地方离祖坟太远,请神活动会在晚上,到附近的十字路口祭祀。

到祖坟上祭祀有固定的程序,一般的做法是在坟头前用树枝划一个圆圈,但圆圈不能封死,要留一下小口子,允许野鬼游神进来分享烧给先人的纸钱。这个规矩蕴含着互助互济的意思。

划完圈以后,要在坟前摆放供品,供品有水果、菜肴、馒头、烟酒等。然后点燃三根线香,成品字形插立在坟前。这一切做完之后,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烧纸放在坟前的供台上。这些烧纸事先都用古币印模在纸面打上烙印,打烙印的时候要求只能在一叠纸最上面一张打印,这叠纸大约有五六张,打印好以后,要折成三角形状。当在坟前摆好烧纸以后,祭祀之人会跪在坟前将纸点燃,直到烧纸燃烬之后,祭祀之人要在坟前磕三个头,再双手抱拳作揖,就结束了祭祀活动。在祭祀结束离去的时候,祭祀人还要在口中念叨:“(长辈的称呼),跟我回家过年吧。”

坟前祭祀结束往家走的时候,不准回头,要一直回到家里。进入家门前要把一根事先准备好的棍子立在门边,俗称“拴马棍”。按男左女右的规则摆放棍子。

放好拴马棍后,从坟地里回来的祭祀人要到事先家里准备好的供桌前在香炉里点燃三根线香,成品字形插好,同时要说一声“请(被祭祀人的称呼)上位。”然后,在供桌前的纸盆里点燃烧纸,并在纸盆前磕三个头,再双手抱拳作三个揖。然后,家里人按照先男后女,先长后幼的顺序依次向先人磕头,作揖。

午夜辞旧迎新之时,家人要给供桌上的神位前摆放煮好的饺子,上香,还要在供桌前烧纸磕头、作揖。按传统习惯,供桌上的香火不可断,要不间断地上香。这个祭祀活动一直保持到正月初二的晚上。到了正月初二吃晚饭的时候,家里人要在供桌前再按前述程序祭祀一次先人,然后将供桌上的供品及香炉撤掉,带着烧纸和饺子汤到大街上点燃烧纸,磕头作揖,将饺子汤泼到街上,说一声“(被祭祀人的称呼)您请回吧。”

这个春节祭祀先人的活动也就结束了。

我是父母的长子,爷爷奶奶的长孙,此文所记载的祭祀活动都是我小时候亲身经历的。现在回忆起来,再加上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我终于明白了,春节的祭祀活动庄严而又神秘,其中既有对神灵的敬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先人的纪念。春节祭祀先人,是中华民族孝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人死后不存在灵魂,但人们通过这种祭祀文化告知青年一代,做人不可忘记根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