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知道丢失了什么(丢失后的懊悔)

只有自己知道丢失了什么(丢失后的懊悔)(1)

幸福是能从一个行为中获取发自内心的感动。

陈浮生能把阅读一直当成自己的爱好,就是因为在书籍中能获得愉悦感,会因为某个人物或情节而微笑、流泪、愤怒、伤心,这些情绪的爆发,让人能享受到从别处无法感受到的幸福。

胡璃,富家千金,高中阶段抽烟喝酒打架,世俗眼光里所有这个年龄不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一边。高中毕业,一帮伙伴该上大学的上大学了,该混社会的混社会了,只有她选择了去偏远山区的贫困村——观音山,做一名支教老师,而且一去就是两年,脱下华丽的服装,收敛叛逆的性格,踏踏实实的做几十位留守儿童的胡老师。在伙伴眼中,曾经的小狐狸彻彻底底从良了。

两年后的春节前夕,留在观音山继续支教的胡璃,在《丁香花》的歌声中倒在了讲台上。一帮伙伴才知道,他们的小狐狸在14岁那年被确诊为绝症,才知道家中是当地豪绅的父母会由着她的性子而不去干涉。一帮伙伴从天南地北第一时间赶到观音山,两位兄弟狠狠捶了赵甲第一拳,赵甲第默默的站在胡璃的坟前,沉默不语。

赵甲第,这帮伙伴的领袖,胡璃爱的人。为了完成小狐狸的心愿,留在观音山支教一年,等到新校区建成后才离开,新校区是小狐狸留给观音山最后的礼物。最后能留下的只有一个承诺:小狐狸,以后每年的清明和生日,我都来看你。

这是陈浮生看过的一本网络小说的故事情节,在看写胡璃去世的几章内容,陈浮生的心理是波涛汹涌的。赵甲第真正开始成长的起点,却要用胡璃的去世来铺垫,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啊。一个人成长了,懂得感恩了,最应该得到感恩的人反而不在了,这该让人如果去弥补心中的遗憾啊,这成了心中永远的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懂得人已经失去了,不懂得人没有学会珍惜,这样的懊悔总是在失去后才明白。

社交能力差,恐惧与陌生人打交道,极度喜爱一个人独处,对世界有高度的探索欲望,这一系列的组合最好的出处,就是选择阅读,在一本本书籍中满足自我对世界的探索欲。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何学会扬长避短,是自我认识后做出的行动结果,也是规避心理误区的重要导向。

这个世界上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认识自我,为自己的灵魂找一个适合的住所。

只有自己知道丢失了什么(丢失后的懊悔)(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