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多少年秦国才被灭的(秦始皇的故事02长平之战)

秦始皇死后多少年秦国才被灭的(秦始皇的故事02长平之战)(1)

未来的秦始皇——嬴政出生的这一年,一场超级大战刚刚结束。这就是长平之战。

狭义的长平之战,是指公元前260年,从四月王龁与廉颇开始对峙,到九月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这半年里所发生的战争。

广义的长平之战,还要包括之前两年的上党之战(前262—260年)。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摆阵交战,一般在一天之内就能解决战斗,而且互相都是彬彬有礼地列好阵了一起冲锋,步兵配合车兵,更像是体育场上的竞技,不过比体育竞技要残酷一些。

春秋时代的战争中,血流漂杵的事情常有发生,但是都不会变成持久战。齐桓公带队与北狄作战,路途遥远,也不过是当年开战,当年结束。

战国时代的战争从春暖花开打到凛冬将至是常态,更有甚者,有时候冬天也不收兵,双方对峙到明年开春继续打。上党之战就是这样。

没有人能预想到上党之战会变成一场不可收拾的大战。上党是山西东南部的一片地区,当时属于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韩国被秦国打败,它本来是要把上党这片地方割给秦国的,可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投降,于是他主动跟赵国联系,表示可以把上党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虽然明知道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但是继位只有三年的赵孝成王很心动,他的叔叔平原君赵胜也表示支持,两人心动的原因大不一样。总之赵国接受了冯亭的献城。这样一来,秦国和赵国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

秦始皇死后多少年秦国才被灭的(秦始皇的故事02长平之战)(2)

自从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下楚国郢都,楚国丧失核心地带江汉平原,被迫东迁,秦国真正的对手只剩下军力强大的赵国。公元前262年,赵国接受上党献城,秦国决定对赵国开战。这时候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嬴异人是生是死,对秦国而言不怎么重要。

秦国的统兵将领是王龁,公元前260年初,他顺利地占领了上党,但上党的老百姓都不愿意为秦民,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国的军队在长平这个地方接应逃难的百姓。四月,长平之战开打,王龁与廉颇对决,双方互有胜负,秦国略占优势。

廉颇的策略是在黄河以北的那条南北向的支流丹水东岸扎营,坚守不出,——这是赵国主场作战的一点优势,用固守迫使客场作战的秦国退兵,类似足球场上的防守反击战略。不管秦军怎么挑衅,廉颇都坚守不出。

接下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输掉了战争,赵国士兵死亡45万。

事情的解释当然不是这样的。廉颇的策略其实非常合理,战国任何一个国家面对秦国的攻击,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对抗的,在没有合纵援军的情况下,坚守是最好的办法,同时寄希望于秦军轻敌或者秦国内部异动,以及本国外交工作的成果。后来邯郸之战的胜利要归功于平原君和信陵君的外交手腕,再后来楚国项燕能打败李信为楚国续命也是托了秦王嬴政自大的福。单纯凭借军事力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抗衡秦国,即使是主场作战。

秦国退兵不大可能,以目前的军力打败坚守的廉颇也不大可能,所以只能继续加码,双方都是举国动员:秦军60万,赵军45万。

秦始皇死后多少年秦国才被灭的(秦始皇的故事02长平之战)(3)

这时候就体现出秦国和赵国在外交策略上的水准差距了。赵孝成王认为廉颇应该主动出击,——这点还好,廉颇可以不听从他的命令。赵王犯的最大的错误是外交上的。当时赵国内部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对峙状态下应该与秦国谈判,双方各自退兵,大不了把秦国已经占领的上党让给它;另一派认为对峙状态下应该去争取可能出兵的楚国、魏国,即使不能争取到,也能对秦国造成威慑。

赵王选择了前一种策略,秦国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秦国本来就不打算退兵,所以趁着赵国使者来咸阳,好吃好喝接待。这是做给其他国家看的,让大家都以为秦赵已经到了和谈的地步,大家就别考虑出兵援助的事情了。另一方面,秦国赶紧征召青壮年,投入战场和后勤,还秘密派出老将白起到达长平前线,并且在军队中严守秘密。至于秦国采用反间计,说秦国只害怕赵括不害怕廉颇这样的故事,基本上不用太当真,赵王决定换将是因为他与廉颇的战争理念不合,反间计不过是发挥了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

赵括显然是在赵王的策略压力下选择主动出击,或者说,年轻的赵括能够被选为这场大战的将领,不是因为他的出身、才华、兵法,仅仅因为他能顺从地执行赵王的策略。可惜这场战争根本不容许这位战术天才有发挥的空间,战争的结果在他主动出击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那就是谁先主动出击谁就死。

赵括其实是有勇有谋的将才,他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与白起之间战术水平的差距,在于他只能听命于一个外行赵王的指挥。他的勇猛根本无法解救赵军于目标明确的秦军。秦军就是打算死死地包围赵军,赵军如果不主动出击,秦军就不会有这个机会。秦军没有放过一个赵军,45万人被坑杀,只有200多个孩子被放回赵国。

战场上的失败往往跟战场上的因素无关,而是取决于朝堂。赵国如果能多搜集点秦国方面的情报尤其是白起的异动,如果能够在外交上不那么信任自己的对手秦国,如果能够争取到一两个合纵的联盟,就不会遭遇这样的惨败。赵孝成王显然要为这场失利负最大的责任。而接下来邯郸之战的胜利,正是因为年轻的赵孝成王基本被排除在指挥系统以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