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伤感(故国之恋今犹在)

屈原其实不姓“屈”,与“楚之同姓”。《史记·楚世家》:“芈姓,楚其后也。”楚怀王姓芈,屈原其实也姓芈。当时楚国有屈、景、昭三氏同为公族,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不叫芈原而叫屈原。

屈原伤感(故国之恋今犹在)(1)

周显王扁二十九年(前340),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现湖北宜昌),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在礼乐、军事、算数等方面都有所涉猎,周显王扁四十八年(前321),秦国侵犯楚国边境,打到了屈原的家乡附近。一腔热血的屈原立刻组织军队,反抗秦军,在他的带领之下,楚国的青年们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粉碎了秦军这一次的侵犯。

年轻的屈原颇有才干,《史记》中这样描述“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再加上他出身于王室公族,得到了楚怀王的欣赏,任命他为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认为要效仿秦国变革,才能强大。

屈原伤感(故国之恋今犹在)(2)

一、表露在《离骚》中的政治主张和愿景

屈原在《离骚》中表露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如主张内举贤能,要求选拔要不分贵贱,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只有这样才能把真正有能力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其次要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并减轻百姓的生活压力和疾苦。还主张楚怀王实行“美政”,即扬弃秽政,改革旧制。但这些主张都极大的削弱了贵族的势力,触动了贵族的利益,可屈原不怕自己遭殃,被小人迫害,并坚定地表示自己要作这次改革的开路人。

屈原非常挂虑国家的盛衰兴亡,即“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骥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自得到楚怀王的重用赏识,便视其为伯乐,不停地为楚怀王“左右奔走”,就是希望楚怀王可以将先王的事业继承发扬,做个贤明的君主,并采纳自己的主张,励精图治,与六国争锋,建立统一集权的封建国家。

屈原伤感(故国之恋今犹在)(3)

二、张仪连横之术破合纵,瓦解联盟

此时以秦、楚、齐三国国力最强,都具有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条件,这三国中又以秦、楚斗争最为尖锐。而屈原的一生始终处在斗争的漩涡之中。秦国依靠变法图强,形成了横扫六合之势,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对于实力最强的秦国,各国出现了两种外交方式,一是合纵,主张各国结成同盟,对抗秦国;二是连横,主张各国与秦国签订友好条约,互不侵犯。彼时的楚国是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大国,楚国原本也是赞同合纵政策的,楚怀王一度还被各国推举为同盟盟主,率领五国军队攻打秦国的函谷关。但这次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五年后,秦与六国僵持之下,秦国安排纵横家张仪出使楚国,张仪此行担负着一个重大外交使命——瓦解楚齐联盟。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张仪进入楚国首都郢都第一件事就是花重金贿赂楚怀王的贴身宦官,目的就是让他说屈原的坏话,借势打压屈原。然后给了楚怀王一个不能拒绝的提议:只要楚国与齐国断交,秦国愿意将侵占楚国的六百里的领土原封不动归还。听到这个提议,屈原当即表示坚决反对,他很清楚,倘若齐楚联盟瓦解,秦灭楚只是迟早的事。然而利令智昏的楚怀王并没有听进去,反而听信了小人的谗言,降了屈原的职。在楚怀王听从张仪的建议与齐国断交后,马不停蹄地安排使臣随张仪回秦国,正准备接收六百里领土,楚国使臣一到秦国便要求办理土地交接手续,结果才发现被骗了。张仪的计谋使联盟破碎,而秦国大一统也指日可待。

屈原伤感(故国之恋今犹在)(4)

三、伏清白以死直兮,他以生命铸成一首诗。

屈原刚正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早年屈原受楚怀王的命令,起草改革宪令,代表旧贵族集团利益的上官大夫想探知宪令的内容,屈原不告诉他,上官大夫试图抢夺,两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斗争。后来上官大夫和曾反对宪令的人到楚怀王那里进谗言,挑拨楚怀王与屈原之间的关系,楚怀王轻信谗言,就开始疏远屈原。他一心为国,为楚国做了这么多,最终楚怀王却相信那些小人的谗言,疏远贤明的忠臣,而他精心设计的变法,随着他的降职,也不了了之,本来应该更加强大的楚国,停止了前进的步伐,楚国的大权又重新回到了大贵族的手中,楚国的没落也可以预见,屈原悲剧的结局也早就注定。

屈原伤感(故国之恋今犹在)(5)

楚怀王死后,楚襄王继位,屈原被排挤,逐出郢都,被放逐在江南长江及沅湘流域的荒野之地,过着长期漂泊愁苦的生活。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8),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苦闷绝望的屈原在汩罗江怀石自杀。

正是因为流放,使得屈原广泛地接触了底层的人民群众,接触了丰富生动的楚国民间文化,创作了大量的光辉的诗篇。臣子的不幸,诗人的际遇,却正是文学史的万幸,人生的悲剧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后世就以“楚辞”作为屈原作品的代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离骚》等作品。

屈原伤感(故国之恋今犹在)(6)

几千年后的汩罗江依然奔流不息,世人也知道那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缅怀屈原,诗歌中对理想的追求,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依然是我们追求着的精神内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