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湖河蟹批发市场(从湖到)

秋水湖河蟹批发市场(从湖到)(1)

梁子湖区太和镇子坛村北洼一带,螃蟹养殖基地连片,养殖户正在收获螃蟹。

阅读提要

每年秋冬之交前后,河蟹批量上市。

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河蟹市场规模已近1500亿元。在全国河蟹主产区中,湖北是仅次于江苏的省份,占据全国总产量的22%左右。

谈及湖北蟹,绕不开梁子湖大河蟹。早在本世纪初,梁子湖大河蟹便通过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认证。此后数年,以“梁子”牌为代表的梁子湖大河蟹一路高歌猛进,销售网络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并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其市场地位渐渐式微。市场仍在,品牌影响也有,梁子湖大河蟹如何重建“江湖”地位?

政府、企业和养殖户们都在探寻新路。

退捕禁养,河蟹产量锐减八成

鄂州市梁子湖区长岭集镇,一条从南到北的主干道沿线,聚集了40余家水产品经销商贩。“大部分河蟹是从外地买回来的,大湖里不让养,沿湖水面很难恢复原有的产量。”随机走进一家门店,老板并不避讳所卖河蟹“并非产自梁子湖”。

这名老板还说,其从事水产品经营已有16年,每年9月至12月,每天卖出的河蟹少则几十斤,多则数百斤,市场需求有增无减,“唯一的变化是产自梁子湖的河蟹越来越少。”

梁子湖围栏养蟹起于2008年,但因对水体造成严重破坏,很快被叫停。2012年起,经多次拆围,梁子湖鄂州水域及周边30多个湖汊的围栏养蟹全部退出。

大湖禁养退捕后,梁子湖区河蟹产量断崖式下降。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贺立同告诉记者,2019年梁子湖区河蟹产量229吨,只有拆围前的20%左右。

在梁子湖江夏水域,当地水产企业同样受困于产量下降。武汉梁子湖水产集团有限公司过去在梁子湖17万亩的水面上养蟹,高峰期年产蟹量过千吨。2018年起,应水生态保护需要,该集团退出大湖养殖。

“大湖不让养,但是周边池塘还很多,湖水引进来,水草移栽过来,就相当于用湖水养蟹。”贺立同说,河蟹市场依然火爆,又是当地的富民产业,为了把产业发展起来,当地正在探索从“大湖放养”向“池塘精养”转变。

眼下,梁子湖区太和镇子坛村北洼一带,紫檀种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的河蟹正在批量上市,预计今年可产蟹6万余斤。下一步,该公司的养殖水面将从700亩扩大到1200亩。与太和镇临近的沼山镇,从江苏无锡养蟹归来的养殖户吴志峰,在东井大围承包水面2000多亩,今秋也已产蟹。

今年7月,梁子湖区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编制了未来10年全区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尽量利用滩涂水面、精养鱼池、低洼湖田等湖泊保护范围以外的水面养殖河蟹,在产量上寻求突破,支撑产业发展。”梁子湖区副区长秦伟强说。

泛用滥用,区域公用品牌现隐忧

本地河蟹产量有限,从外地买入贴牌再卖出。梁子湖大河蟹产量锐减后,这种情况在梁子湖周边水产品市场上,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洗澡蟹”这一长期困扰阳澄湖大闸蟹的突出问题,也同样成为梁子湖大河蟹不得不面对的局面。

“买入的河蟹质量参差不齐,好的坏的都贴牌‘梁子湖’,最终可能会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消耗一空。”鄂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皮宏斌说。

2010年,湖北省成立河蟹产业协会,共同打造“梁子”牌大河蟹这一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扩大湖北本土蟹的知名度、美誉度,形成品牌优势。彼时,协会吸引了来自省内武汉、黄石、荆州、襄阳、鄂州、荆门、孝感等地,共50多家会员单位,梁子湖大河蟹一时声名鹊起,成为湖北蟹的“代言人”。

然而,梁子湖退捕禁养后,梁子湖大河蟹空有品牌,鲜有产品,不免陷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

就在梁子湖大河蟹产量下降的短短几年间,湖北蟹市场格局已悄然改变,洪湖、监利、汉川、仙桃等地的螃蟹养殖业日益壮大,趁势“逐鹿中原”。2019年,湖北省蟹产量15.87万吨,其中大部分贡献来自这些竞相崛起的螃蟹“新秀”。

“过去几年,汉川的河蟹养殖面积长期维持在20万亩以上,有‘古渡青玉蟹’‘天歌’‘东西汊湖’河蟹等多个品牌。”回鄂州之前,黄水锋曾在汉川养蟹长达12年,但眼下当地大湖也开始退养。

对于外地蟹贴牌出售,皮宏斌有不同认识:“被贴牌,恰恰证明了‘梁子’品牌的价值,全省各地产的河蟹与其‘分庭抗礼’,不如‘抱团取暖’。”

与“梁子”牌大河蟹一样,“潜江龙虾”同属区域公用品牌。不久前,湖北省发布了未来5年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的外溢效益,推动品牌全省共建共享,用品牌效应发掘产业潜力。具体包括制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标准、授权生产经营、建立完善质量追溯体系等。

夏成茂早年创办梁子湖大河蟹水产有限公司,在鄂州业界有“螃蟹哥”之称。他认为,要擦亮梁子湖大河蟹的“金字招牌”,“潜江龙虾”的品牌建设实践或许已给出了不错的现实借鉴。

秋水湖河蟹批发市场(从湖到)(2)

养殖户在挑选捕捞的螃蟹。

全链发力,梁子湖螃蟹迎新机遇

和黄水锋返乡养蟹一样,吴志峰同样有丰富的螃蟹养殖经验。来鄂州之前,他在无锡养蟹7年,技术扎实过硬。

“过去大湖放养,丢进去后不用管。现在池塘精养,池塘改造、生物移栽、饲料配置等各环节都需要技术支撑。”鄂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科长张扬介绍,目前懂技术、有经验的养殖户并不多,基层技术力量薄弱仍是短板。

论技术短板,蟹苗的本土化二次培育也是其中之一。河蟹在江河与海水交界处繁殖,湖北蟹苗多年来几乎都从江浙地区购买,除了整体质量无法确保外,长途运输也易增加损耗。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胡良成介绍,蟹苗从“青蟹选育”到“大眼幼体”、再到黑仔苗,再到半成品“扣蟹”,技术攻关的难度较大,“一旦攻克本土化二次培育技术,‘扣蟹’将能快速适应梁子湖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

目前,胡良成为湖北肽洋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该公司已在梁子湖区磨刀矶建成150亩的蟹苗繁育实验基地。

“从沿海地区购进的150万只蟹苗正进行本地化、淡水化繁育,明年4月即可投放市场。”基地负责人王宇洲透露。

补齐短板的同时,还要放大品牌优势。鄂州花湖机场投运的日期渐近,加之华中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港已在葛店建成,鄂州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精深加工和鲜活水产品物流创迎来重大机遇。

为此,鄂州已确定近期目标:至2025年,水产加工达到25万吨,产值75亿元,加工出口2万吨,创汇过1.9亿美元。


来源:湖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