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

丁玲成名于1928年,以一篇《莎菲女士的日记》轰动文坛,连鲁迅都很遗憾错过了与她切磋推荐的机会。

与冰心、林徽因、苏雪林这些家境优裕、入读名校、娴雅温良的女作家不同,丁玲是个野蛮生长的女作家。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1)

丁玲,原名蒋冰之,出生于湖南省临澧县高丰村,家境贫寒,四岁丧父时,其母佘曼贞腹中尚孕有一子,但佘曼贞不肯向命运低头,以32岁的大龄,拖儿挈女,进入湖南女子第一师范学堂读书,后来回乡下任教。

年幼的丁玲跟着母亲到处奔波求学,1918年,十四岁的丁玲离开家乡,到处打拼。

既无良好的教育背景,更无可依仗的家境人脉,除了倔强,丁玲一无所有。

因此,她不是闺秀、不是名媛,她只是艰难环境中磨折出来的一个真性情女子,她受的教育程度不算高,却能以多部优秀作品和传奇的人生经历显耀于文坛,因为其文字大多来自于她那未受训练与约束的内心,其举止大多出自于她未经严格教化的欲望本能,虽受尽非议,却也原始本真,充满生命热度。

如瞿秋白送她的八个字所说:“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丁玲的一生,很折腾。

丁玲的爱情,更折腾。

1女性主义作家,与胡也频、冯雪峰的三人行

香港学者周蕾认为,在丁玲1928年的成名作、以女性主义试验现代文学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里,存在着双重的角色颠覆。

一是对情侣关系的颠覆,苇弟善良、柔弱,才华性格均不及莎菲出色,二人之间为女强男弱,颠覆了男强女弱的传统模式。

二是对男性美的颠覆,在莎菲眼中,华侨凌吉士具备阴柔的男性美:“我将怎样去形容他的美呢?固然,他的颀长的身躯,白嫩的脸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我看见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角了。我能告诉人吗,我用一种小儿要糖果的心情在望着那惹人的两个小东西。但我知道在这个社会里面是不准许我去取得我所要的来满足我的冲动,我的欲望,无论这于人并没有损害的事,我只得忍耐着……”

这篇小说里,就有胡也频与丁玲婚姻恋爱经历的影子,作家的一生心路,都藏在自己的作品里,无可遁形。

虽然在小说中充斥着欲望的描写,但对沈从文后来怀念文章《记丁玲》中的类似笔墨,丁玲却十分不满。

沈从文在《记丁玲》中写道:“她的年岁已经需要一张男性的嘴唇同两条臂膀了。倘若来了那么一个男子,这生活即刻就可以使她十分快乐……她的年纪已经有了二十四岁或二十五岁,对于格雷泰嘉宝《肉体与情魔》的电影印象则正时常向友朋提到。来到面前的不是一个英隽挺拔骑士风度的青年,却只是一个像貌平常,性格沉静,有苦学生模样的人物……她虽然同这个海军学生住在一处。海军学生能供给她的只是一个年青人的身体,却不能在此外还给她什么好处……”

对于这段文字,丁玲亲自批注称:“混蛋!看把我写成一个什么样子,简直是侮辱!完全是他的低级趣味的梦呓!”同时,她还在《诗刊》上亲自发文怒斥沈从文。

经过很多年的思想改造,年事已高的丁玲不再是当年上海滩那个大胆奔放的女性主义作家了。

丁玲14岁离家闯荡,18岁到上海,入陈独秀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19岁经瞿秋白介绍入上海大学,有些人猜测她对瞿秋白也曾有过爱慕之心,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瞿当时是个翩翩少年、博学多识、还是革命启蒙者。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2)

左为丁玲

而在旁人眼中,丁玲“高兴怎样就怎样,丝毫不顾客观的环境。从外表看来,说不上漂亮。身材肥而不够高,有一双迷人的大眼睛和两个酒窝;从个性上说,丁的风度潇洒,浪漫豪放不羁。”

不过,瞿秋白与丁玲好友王剑虹的婚姻是她一手促成,以丁玲的个性来看,在爱情上她很少推让,所以她对瞿秋白的感情,可能更多是一种少女的好感与尊重,从她后来纪念瞿秋白的文字中可以看出。

作为老师,瞿秋白送给丁玲八个字:“飞蛾扑火,非死不止”,这八个字一针见血,指出了丁玲性格的豪放本质。

她比常人更爱折腾、很难用理性去遏制感情和热情,但也不畏惧随之而来的伤害、痛楚与灾难。

1924年,20岁的丁玲来到北大旁听,结识了流浪学生、《京报》副刊编辑胡也频,胡也频对她苦追不舍,但对于秉性柔懦、诗文中多为虚无主义的胡也频,丁玲若即若离。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3)

丁玲与胡也频

此时丁玲弟弟病故,正在悲痛万分之际,常独坐室中,自言自语地向虚空中喊着“弟弟”,为安慰她,胡也频送上一盒黄玫瑰,上写“你的新弟弟所献”。

自觉失意万分的丁玲独自还乡,胡也频向人借钱买了车票,赶到丁玲湖南常德老家,望着他失魂落魄的模样,丁玲终于被打动,与他一起返回北平。

后来,丁玲自己说道:“胡也频到了湖南,我对恋爱毫无准备,也不愿意用恋爱和婚姻羁绊,但为环境所迫,本想到北平后就分开,却遭到友人的误解和非议,我一生气,就说同居就同居吧,我们很能互相理解和体贴,却没有发生夫妻关系。我那时就是那样认识的。我们彼此没有义务,完全可以自由。”

他们精神恋爱两年,过着文艺青年的清新小日子,丁玲回忆说:“我不否认,我是爱他的,不过我们开始,那时我们真太小,我们像一切小孩般好像用爱情做游戏,我们造做出一些苦恼,我们非常高兴的就玩在一起了。”

丁玲报考美术学院失败,又准备去法国留学,因母亲不支持也未成行,这个时候的丁玲,一切都不如意,穷困潦倒,更无心恋爱,只是胡也频紧随不舍,二人在北平相依为命,过着

1925年,丁玲为了学日语,认识了北大旁听生冯雪峰,最初见面,丁玲对他的印象一般,觉得是个乡下人,但渐渐的,冯雪峰的冷静、坚定和才华令她倾倒。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4)

冯雪峰

她这样描述二人的初见:“他也是诗人。他生得很丑,甚至比胡也频还要穷。他是一个乡下人的典型,但在我们许多朋友之中,我认为这个人特别有文学天才,我们一同谈了许多话。在我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看上的人。这人本来打算到上海去的,但他现在决定留在北京。我停止了写作,满脑子只有一个思想——要听到这个男子说一声‘我爱你’。”

可她身边已经有了既粘人又挚诚的胡也频,也做不到绝情而去。

二人认识不久,冯雪峰去了上海,丁玲追去上海,胡也频也跟来了,于是,她向胡也频、冯雪峰提出了“三人行”的要求,而胡也频与冯雪峰居然都答应了。

三个人在杭州西湖边居住了一段时间,丁玲在与胡也频同住时,又与冯雪峰精神恋爱,爱情毕竟是独占性的,胡也频忍受不了三人行的亲密关系,先行离开,回到上海,在沈从文的劝说下,又回到丁玲身边,此时的冯雪峰选择正式离开,从此再没回到丁玲身边。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5)

冯雪峰

无论如何,这是骇人听闻之事,作为女人的丁玲竟然同时爱着两个男人并相安无事,对此事,胡也频的密友沈从文了解内情最多,这可能是后来丁沈交恶的原因之一。

最终,丁玲因为害怕胡也频自杀,放弃了冯雪峰,打算与胡也频终老。二人婚后生下一子胡小频,后跟母姓,改名蒋祖林(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6)

丁玲、胡也频与儿子

1930,丁玲与胡也频加入左联,成为鲁迅旗下的左联作家。1931年,29岁的胡也频与柔石、殷夫一同被捕,被枪杀于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

在延安时,丁玲说:“我最纪念的是胡也频,最怀念是冯雪峰。”

2没有寄出的情书,却在丁玲“死后”被冯雪峰公开发表

1931年,孑然一身的丁玲与冯雪峰再次相逢,她不可遏制地生出了热恋之情,可此时冯雪峰已经结婚,向来理智冷静的冯雪峰,没有对她的感情做出正式回应。

当时史沫特莱采访丁玲,需要一个翻译,于是冯雪峰介绍了翻译冯达。

冯达也是个柔情缱绻的男子,对丁玲百般体贴照顾,1931年11月,丁玲与冯达同居,一起住了三年。

在丁玲的回忆中,冯达只是个过客:“这是一个陌生人,我一点也不了解他,他用一种平稳的生活态度来帮助我。他没有热,也没有光,也不能吸引我,但他不吓唬我,不惊动我……他不爱多说话……慢慢生活下来,我能容忍有这样一个人。”

冯达负责中共江苏省委的《真话报》工作,丁玲在左联《北斗》当编辑,1933年5月14日,丁玲与冯达被抓入狱。

刚烈的丁玲欲在狱中自杀,她把头颈伸进绳套后,踢翻了凳子,濒死之际被冯达救下,在莫干山的三年牢狱生活之中,丁玲怀上了冯达的孩子,于1934年9月生下了女儿蒋祖慧,但出狱之后,丁玲断然离开冯达,从此没有再见。

丁玲入狱,下落不明,当时文艺界传说她已经身亡,不少人写了悼念文章。

对丁玲后来最有影响的,一是沈从文发表的《记丁玲》,丁玲老年时花了不少力气怒斥沈的“低级趣味”,另一是冯雪峰发表的《这不算情书》,里面是丁玲在写好了没有寄出的情书,此时被他在“遗稿”中找到。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7)

前排左一为冯雪峰

在这封五千字的长篇情书里,丁玲这样写道:

“我这两天都心不离开你,都想着你。……从我的心上,在过去的历史中,我真真的只追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使我起过一些狂炽的欲念,……这个男人是你,……总之,我和他(指胡也频)相爱得太自然太容易了,我没有不安过,我没有幻想过,我没有苦痛过。然而对于你,真真是追求,真有过宁肯失去一切而只要听到你一句话,就是说“我爱你”!我想过,我想过(我到现在才不愿骗自己说出老实话)同你到上海去,我想过同你到日本去,我做过那样的幻想。假使不是也频我一定走了。假使你是另外的一付性格,像也频那样的人,你能够更鼓动我一点,说不定我也许走了。你为什么在那时不更爱我一点,为什么不想获得我?……我对你几多坦白,几多顺从,我从来没有对人那样过,……我常常想你,我常常感到不够,在和也频的许多接吻中,我常常想着要有一个是你的就好了。我常常想能再睡在你怀里一次,你的手放在我心上。……你是爱我的,你不必赖,你没有从我这里跑开过一次,然而你,你没有勇气和热情,你没来,没有在我要你的时候来……等着那一天到来,到我可以又长长的躺在你身边,你抱着我的时候,我们再尽情的说我们的,深埋在心中,永世也无从消灭的我们的爱情吧。”

出狱后,丁玲把《这不算情书》也收进了自己的文集,公诸于众。

冯雪峰是爱丁玲的,他对丁玲的情谊保持了终身。

1941年皖南事变后,冯雪峰被关在上饶集中营里,他告诉狱友、画家赖少其,他梦见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在支撑他,才撑过濒死难关,赖少其还根据他的描述画出了这双眼睛,解放后,赖少其在文代会上看到丁玲,马上醒悟到:这就是冯雪峰说的那双大眼睛。

冯雪峰死后,骆宾基告诉丁玲,他早年曾与冯雪峰长谈三夜,有一夜,冯雪峰专门对他提及当年对丁玲是一见钟情,冯说:他见了丁玲,有一个感想,完了,什么都完了,名誉呀,地位呀,都完了。是一种被俘虏的样子。

冯雪峰在政治上有是有追求的,并不只是一个文学家。是他第一个向毛泽东介绍了鲁迅,并主持了左联的工作,解放前后,周扬等人都只是他的小弟,在反右之前,他也一直主管全国的文艺工作。

正因如此,他才克制了自己的爱情,没有陷身于丁玲的深情。

对于冯雪峰,爱情只是他的甜点,对于丁玲,爱情是她的面包。

3与陈明轰轰烈烈的姐弟恋,受尽非议终不悔

真正陪伴丁玲终老的人是陈明,因为这段婚姻,丁玲在延安受尽非议。

丁玲是第一个投奔苏区的著名作家,刚来时受到了热烈欢迎,周恩来、邓颖超为她主持了欢迎仪式,毛泽东亲自填写了一阙《临江仙》,用电报发来祝贺: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丁玲后来叹称,这是她人生中最光荣的一天。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8)

不久,丁玲在红军司令部体验生活时,对彭德怀萌生了好感,打电报告诉了毛泽东,司令部里还传出了他们要结婚的消息。

但彭德怀亲口否认了此事,当时彭德怀还在苦等发妻刘坤模,不久,已另嫁他人的刘坤模来了延安,丁玲还关注过彭夫妻二人的消息,她也心知自己与彭德怀没有结婚的可能,彭德怀并不喜欢她这种类型的妻子,认为二人差异过大。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9)

此后,33岁的丁玲认识了20岁的男演员陈明。

丁玲被任命为西战团团长,俊朗的陈明是宣传股长,两人成为频繁接触的上下级,陈明对热情直爽的丁玲很有好感,他也感受到丁玲对他的悉心照顾超过了一般的同志关系,但他还没有准备好与丁玲恋爱。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10)

陈明一下乱了阵脚,现实的差距、他人的眼光让他下不了决心。

他先是与丁玲谈了几天恋爱,还与丁玲的一对儿女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但在旁人的议论中,他又斩断情缘,离开丁玲,到烽火社工作,并迅速与烽火社的女团员席平结婚生下女儿,这对丁玲打击很大。

可正是在与别人结婚后,陈明才开始意识到他爱的是丁玲,而丁玲在发现陈明对她还有感情后,主动找到新婚的陈明,竟与陈明开始了婚外情。

不久,陈明抛弃了已经怀孕的妻子,正式与丁玲结婚,虽对席平有所愧疚,但陈明依旧无怨无悔地选择了与丁玲开始姐弟恋。

这段不靠谱的婚姻,让丁玲受到不少议论,可她竟无视他人目光,坦然处之,与陈明厮守44年。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11)

丁玲与陈明

不管是她55年被打成“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还是57年被定为“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成员,58年去北大荒,后入秦城监狱,陈明都对她不离不弃,陈明也没有要自己的孩子,对丁玲的儿女视若己出。

年老后,两人出门,丁玲已老态龙钟,跟在依旧健壮的陈明身后,仿佛个听话的孩子。

在丁玲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拉着陈明的手说:“你再亲亲我,我是爱你的。我只担心你,你太苦了。”

陈明含泪在她额上一吻后,丁玲瞑目而逝。

丁玲死后,陈明续娶,但仍处处维护丁玲,不惜与笔伐丁玲者激烈开战,直至九十多岁时,力不从心的他还出版了《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回忆》,欲在“百年后对丁玲继续守护”。

他说:“我这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和丁玲共同度过的,而且和她在一起的岁月,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

 

4女强男弱的婚姻,是丁玲性格带来的宿命

反观丁玲这一生,安稳、风光的时候很少,这不是她的选择。

她坐了三年牢后,到达延安,可没象大部分知识分子一样顺应政治形势,而是不平而鸣,写出了《三八有感》这类反讽文章,险些送掉性命。

1951年,在她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后,她接替周扬之位,成为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也是文艺界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可没两年,她就被打成右派、反党分子,1958年下放北大荒,文革后被关入秦城监狱,直到1979年,75岁的丁玲才恢复身份、重新出现在文艺界。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12)

在莫斯科获斯大林文学奖时的丁玲

八旬人生,平生安定的生活,最多也只有十来年。

丁玲敢直言、一生率性不改,不要说女作家,就是男作家也没几个能做到。

正因为如此,在爱情上,虽然她仰慕的多是瞿秋白、冯雪峰、彭德怀这样位高权显的大人物,但收获的却是胡也频、冯达、陈明这样较为平和普通的小男人,因为她的大女人个性过于彰显,难以被驾驭,根本不适合男强女弱型婚姻,只能获得女强男弱的爱情。

作家丁玲,性别:女,性格:男。正如沈从文在纪念文章中所说:“她需要人家待她如待一个男子”。

她一生投火而燃,轰轰烈烈地爱与生,这绝非大部分人的选择,更不是大部分知识分子的选择。

丁玲离婚原因(从三人行到姐弟恋)(13)

晚年丁玲

她不怕痛、不怕伤、不怕讥议、不知避险、不知趋利避害,“在汹涌波涛中奋战”,让她受尽世人嘲讽与命运打击,可最终,这却成就了她野蛮生长的人生,让她活得如此恣肆任性、与众不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