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三国都城(周襄王为了避难而暂居于此)

山水格局

襄城的风水格局为:古城位于颖河和汝河之间的平原地带。南北轴线贯通首山群山以及北部台塬,形成南北山脉;汝河东西流通,形成东西水脉。山脉与水脉交汇处,为自然风水宝地,亦为古城营城所在。

襄城境内的首山与县署和文庙的选址相对,首山上的文峰塔与文庙相对。于首山上建文峰塔,取意“高陇为砚,汝水为池”。“于汝水之涯,复凿泮池,并筑墨香亭于黉宫(学校,此处特指文庙)之内”,通过此法将山水形胜纳入文庙内,以人工营造萃化自然之胜,以营造良好的人文格局。文庙位于古城西南,于古城西南向增设“奎门”,直通汝河水道,既方便取水,又可聚纳秀气。

许昌三国都城(周襄王为了避难而暂居于此)(1)

襄城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战国,鼎盛于曹魏时期。地处中原之腹地——河南,西起黄河与淮河平原的东部,东临伏牛山,行政区域上属许昌市管辖。襄城县“控带京洛,南通荆蜀,北达燕冀,东指徐扬,西值秦陇”,因此在交通以及地理位置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自古便有“九省通衢”的称号。

许昌三国都城(周襄王为了避难而暂居于此)(2)

襄城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就归属于郑国,随后到了东周时期,周襄王于姬郑十六年,即公元前636 年到达这里,因为周襄王曾经为了避难而暂居于此,所以得名为襄城。到了春秋时期楚灵王所建造的城址在汜城的西北郭外,在统一了六国之后,在此地设置了襄城县。

许昌三国都城(周襄王为了避难而暂居于此)(3)

之后到了公元 25 年便划分到了许州;明朝时期则被开封府所管辖;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则变成了直隶州,雍正 12 年时被设定成许州府;在清朝乾隆 6 年时,又将其重新变回直隶州。这样的形式一致持续了近 200 年,直至 1914 年,民国政府将其划分至河南开封所管辖;到了 1925 年,襄城县则被河南政府所直属;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又将其重新划分给许昌市所管辖。

红石文化

首山是中原地区历史上产业化出产红石建材的唯一场所,目前已形成了以首山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红石建筑分布区。在以首山为中心,半径约 25 千米的覆盖区域,包括襄城全境,建筑主要呈现出红石与青砖组砌的特点。

许昌三国都城(周襄王为了避难而暂居于此)(4)

除用于建材外,襄城红石器也均以首山、灵武山的红石为原料。襄城红石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艺术。襄城古城内的众多建筑及传统街道路面均采用红石砌筑,如奎壁、清真寺、城墙等。

2)生活器具。石磨、石碾、石磙、石臼等器具均采用红石制成,结实耐用,不易出现掉块和裂痕等现象。

3)饰品艺术。据《古汜城志》记载“独烟、蒜、石器有名声,流通千百里,与他地差别耳”。由此观之,襄城县红石文化的盛名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已经流传开来。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