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薨卒殁的区别(你知道吗崩薨)

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等级非常森严,从吃的、穿的、用的、工种,都很有讲究。而《礼记 ·曲礼下》中的 :“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曰死”。更是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

这个规定给人们制造了很多麻烦。

崩薨卒殁的区别(你知道吗崩薨)(1)

比如当时官员的丧礼,摆出灵堂,众人祭拜。当时有很多人都搞“撞门丧”。所谓“撞门丧”是指祭拜的人和死掉的人不熟,有的根本就不认识。但同朝为官,死者为大,无论好坏都去拜一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进到灵堂,看清神位位置,如果不认识这人,就要先记住神位上的名字,然后跪地大哭:某某兄(一定要记准名字),你怎么就死了啊,兄弟我晚来一步啊!

如果你这样说了,大家就会怀疑你是来砸场子的,你祭拜的是官员,怎么能用庶民的说法呢?

正确的方法是这样的,进到灵堂,先去问家属:您家老爷前居何职?

家属回答:我家老爷原是兵部武选司郎中。

这时心里就有底了,这是个五品官,该用“卒”

那就拜吧!

别忙,还要再问一句:您家老爷可有世系爵位?

家属回答:我家老爷袭伯爵位。

还是仔细点好啊,差点就用错了。这时才能去神位前,跪地大哭:某某兄,你怎么就薨了啊!

大功告成!

崩薨卒殁的区别(你知道吗崩薨)(2)

以上内容其实多有虚构。

据统计:

“崩”在《左转》一共出现22次,13次为天子去世之意。

“薨”在《左转》一共出现32次,27次为诸侯去世之意,5次为诸侯夫人去世之意。

“卒”在《左转》一共出现291次,82次为卿、大夫等官吏的去世之意,81次为诸侯去世之意,11次为诸侯夫人去世之意。

“不禄”一词在《左转》中并未出现。

“死”在《左转》中一共出现291次,分别为诸侯 、卿大夫 、一般人之死等 。

崩薨卒殁的区别(你知道吗崩薨)(3)

综上所述 ,《礼记 》虽然按宗法礼教分等级规定了人去世的用语 ,但是根据研究人员对《左传》的统计分析 ,发现其中对这些词语的使用并不是很严格 ,且“不禄”一词也没有出现 ,同一时期的《国语》也是这样。而 《战国策》用法就更不严格了 ,不但没有“不禄”一词 ,“薨”与 “卒”各 仅仅出现两次 ,其余,除了“崩 ”的用法没有改变外,所有人去世用的 都是“死”。由此可见 ,虽然统治阶级想要按照宗法礼教来约束人们 对语言的使用,但是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 ,书面语必将向着大众化、 通俗化方向发展 ,这也非常符合语言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的根本规律。

以上内容参考摘录于:

①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

②张宝林、李慧慧、卜佳梦、李洋,<《左传》与《礼记》中崩、薨、卒、死辨析对比研究>

崩薨卒殁的区别(你知道吗崩薨)(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