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126知识点(新道学大纲026有有有价值)

流行本《道德经》第十一章 关注事关爱七宝哥加持

三十輻,共一轂;

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

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

當其無,有室之用。故——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深度阅读十分钟

为你大脑做保健

首先,厘清下道与有&无及有与无的关系。

在“道”这个绝对精神级的大存在之下,有一组很重要的概念,这是认识道,理解道,修炼道,践行道,绕不过去的,这就是无与有。

严格地说,道应该是无和有的范畴。如果我们把无和有的全息全逻辑关系是谓这个世界最大的范围最多的种类的话,那么有与无就是这个世界的所有。如果我们把有视为正概念B,无视为反概念C,即,有中有一个有,叫做无,是有的母体/母本/母亲。

这就是范畴,正概念B(有)涵盖着其反概念C(无),那么就构成一个范畴,可以用A(道)来合称。

但并不是《道德经》所有的“有and无”都是这个层面的概念及其使用办法。

老子在开宗明义第一章《道学概论》&《道导论》就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地开始之前被定义为“无”;万物出现之后被定义为“有”。

周延一些理解,天地开始之前的所有存在被定义在一个叫做“无”的集合里;万物出现之后的所有被定义在一个叫做“有”的集合里,这个世界的所有,万有,都是有。甚至,无也是有的一个子集;甚至道,也是有中的一个子集,成为万有之道。

这是“有”的范围,外延。

老子在这里把“无”定义为原本的“无名”的状态,所谓“无名状态”就是尚未被人类认知,命名,定义成为概念的状态,这种状态才是宇宙时空天地及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真实存在,也是我们认识其本质的最佳节点。

无,定义天地之始;无命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被定义为无。在无的状态下,来认知天地之始。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为无之始,无之极,也就是无极。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皦。”说到世界万物的“无名状态”就不得不说认识世界的主体的人的心理状态。“常无”就是这种心态,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没有自私自利的偏见,没有自以为是的傲慢,空杯and白板,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正确地认知事物的奥妙,本质;

相反,如果是“常有”,就是有了成见,偏见&傲慢,就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无法看到事物的内在的真实的本质。

这里的有,显然不再是上述定义的概念的“无&有”。同样,第二章“有无相生”,则两可,可以把他们理解成至高级的概念,也可以视为身边日常事物的状态,即具体的无,具象得无,形而下的无。如,本章,就是无地形而下的概念。因而它是指具体的,具象得无,或者是无的概念的具体具象的存在形式。

格,“格物致知”的“格”,包括但不限于解剖在内的认识事物的一切手段和思维方法,可以理解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所有学科的认识工具和逻辑推理及运算手段和过程的总称。

本章讲得“无”,就是更具体更具象更贴近生活,身边的手头的信手拈来的例子。最后才抽象成为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还是一个形而下的概念,不是形而上的绝对概念。

老子举出的这三件事物很可能就是在现场随意或者有的——车,就是战车;器,老子手里拿的喝茶的陶器;户牖,就是边关战士的营地营房或岗亭战壕工事。

无需纠缠“利和用”,还有重要的

有与无,连带出来一个很让现代人懵圈的一组概念:利与用。我问过很多人,很多人搞不清楚无法细分利与用之间的概念和差别。

因为我们现在是“利用”一体的,但在现代汉语中单独说明“利”的地方还有甚多,如:水利。地利。便利。天时地利人和。

利,属于有形的物质存在,这种存在必然会有其相应的性质、功能、价值,把他的功能发挥出来就是用。也可以说,实在物及其性质就是利,功能就是用;物质就是利,发挥物质的功能就是用。

利,属于“有”的范围&范畴(?),用,属于“无”。

有水and水有很多性质,这都是利,以水灌溉就是用;以水发电就是用;以水运输就是用;以水御敌就是用;以水沐浴就是用;以水滋养我们的生命就是用。

硬件就是利,软件就是用;软件的存在就是利,使用软件写字,就是用。

很多人没搞清楚这组概念,就把利——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利益或是利润。其实,利与用,最恰当的理解,就是移植现代话“价值”和“使用价值”。

我们买来一把锤子,不是买来一块铁,而是要使用它敲东西。我有一副哑铃,就是利;可是我从来没有使用它锻炼肌肉,所以,他就无用。虽有利在,而无用也。

最是无用一书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待售帝王的书生,是利;但是,贫困潦倒,忍饥挨饿,破衣烂衫,那就是无用。他的利没有用起来。

但很多人纠结于利与用,而忘记了这一章的主旨是讲有与无的关系,这一点真的很类似,我们上面引用的第一章里的内容——表面是在讲“有与无”,实际是在讲“名与实”以及“妙与皦”。

这一章,很多人纠缠于“利与用”,实际上是在讲“有与无”,而且在不断地强调“无”比“有”重要的多得多。

有与无的关系,是道体系的一系列认知世界的关系中基础的因而是很重要的一组关系,或者说有与无,是第二子系列,第一子系列是“妙与皦”或者“名与实”,也就是说精神与物质,现象与本质,是哲学的第一子序列的概念,也是哲学的基本任务。

有与无,就是存在与虚无的概念和关系是第二子序列的,也是哲学优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存在不存在,这是个问题。

道的终极存在,高高在上,下面一排三组概念“名与常名”,概念与主体(精神与物质)、“妙与皦”,本质与表象、“无与有”,存在与虚无(借用)。这些级别都足够高吧。

直到今天很多科学家依然以为我们所在的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不过是我们头脑制造出来的一种虚幻的影像,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宇宙实际上并不存在。

所以,无论排位在第几,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道德经》就是这样博大精深,超越时空,在很多千年前就提出了——精神与物质、现象与本质、存在与虚无、价值与使用价值(利与用),这样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并来思考,并给出了答案,而这个答案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超越后来者很多很多千年的,直指本原终极!

很多大科学家都说过甚至投身到其中——当我们千辛万苦不遗余力攀登上山巅的时候,却发现老子佛祖等很多先知,早就在那里谈天说地论道了。

随着启蒙主义的兴起,在西方掀起了一波文艺复兴的历史巨浪,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引导着人类走向了工业文明这条道——在这个过程中哲学家始终在探究实际上也是在纠结这些命题——物质、精神、一元、二元、三元、存在与虚无、可知不可知……

老子却在几千年前就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道自然,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自然而然,自自然然。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好了,这个序曲有点扯远了。

001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一个观点,三个例子,现在很多人说,这是网文的基本套路。额的那个娘,老子岂不是几千年前就是网文高手了。

老子在讲某一句真经原文(参见本章003),他指着身边的战车的轱辘/轮子说——三十条辐条,都箍在这个轮毂上,中间形成一个空孔,不要以为这个空孔没什么用处,实际上这是车最为重要的关键技术。

轮毂,轴承的前身,轮子的核心,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新概念126知识点(新道学大纲026有有有价值)(1)

研究万物起源的进化论或称天演论的人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自然的演化没有演化出来——轮子或者直接超越了轮子而衍生出轮子的全角度高阶形态——球。

所以说,轮子的发明是人类走上所谓文明之路的重要节点。轮,辐,毂——轴,承,滚珠——到了滚珠这里,实际上又回归到了其高阶形态——球(虽然滚珠不一定都是球形的)。

于是,轮子也进化到了现在,全角度的轮子全向轮,我们每天都在用——文员椅子下的轮子!

一部人类文明史,可以归结为一部轮子的历史,或者说球的历史。

然后,老子又指着用来喝水的陶碗说: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埏埴,拼音是shān zhí,就是制陶的过程的简称。

细究起来,反而有问题。基本沿用河上公的说法:埏,和,埴,土。有图有真相一把——

新概念126知识点(新道学大纲026有有有价值)(2)

【这是我的蝎耙子字做的批注:自河上公以来,历代文人都犯的通病——没有制过陶,即使没有制过陶,至少蒸过馒头,和过面,包过饺子吧。】

马叙伦老先生的第一步是对的:埏,疑似挻,延长,延展,使之长的意思,很类似于擀。但是继续解释为“抟”那就是错误的了。

挻,使之长;抟,使之圆。抟弄饽饽。对生活的不了解,从书本到书本,从文字到文字,这样就把一部《道德经》读死了。

然后,老子又指着关尹子及其守关将士居住的地方说: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鑿,凿也。

为什么有很多谨慎的研究者不改为简化字凿,而继续沿用鑿?因为他们解释不通——为什么要鑿开墙,开门开窗,难道古人建房子是先建成一面完整的墙壁,再在墙壁上早开几个窟窿当窗当门么?

不会吧?!

关尹子及其守关的将士是住在掩体工事逐步改造而成的居室内,或者依山就势,住在半洞穴搭建的哨所内。掩体,可能就是一面土墙或土石结合的墙体,但是需要瞭望敌情或阵前情况,于是就鑿开一些窟窿,这就是牖。

我们后面还要讲“不窥牖,见天道”,也就是说,牖,最初的意思就是往外瞭望。

三个例子讲完了。

002

故——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这句话有问题。之,是什么?语气助词?所谓之乎者也,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之”字。如果我们不用这个语气助词——

有以为利,无以为用。通不通?通。很多人也这样用,这样解释。问题又出来了——以,是什么意思?没有这个以,是不是也通——

有为利,无为用。

细思极恐。原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与“有为利,无为用”有很大的区别。是不是这样更容易理解——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样说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有之,以之为有,才是利,才有价值;无之,以之为无,才是用,才能实现其功用,才真正发挥了其实用价值。

产品,堆在仓库里,价值或称产值五千万;只有把它卖出去,变成商品,发挥作用,才是有用的。

不要以为只有“有”才是有价值的;实际上,无,也可以用,也很有使用价值。这里是在强调,无的价值,使用价值。有,是硬件,是电脑是主板是芯片,无,是软件,是电脑里的程序,是主板上的电路图,是芯片里刻上去的信息符号代码。

我们利的是电脑,用的是程序。没有程序的电脑就是一个空壳子,没有刻录上信息的芯片只是一片硅板。

所以,这里的之,是代词,指代有、无。于是,有人说,应该是这样理解——

有,以之为利;无,以之为用。以有为利,以无为用。也就是说,有有有的价值,无有无的使用价值。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一定要看到,不要忽略,而是要充分重视“无”的使用价值,真正的价值才被实现!

从事实出发,从现实出发,从身边的事实出发,这是老子讲道的最重要特征,由此,能不能反推出《道德经》的真经原文呢?

003

老子举出了三个身边信手拈来的例子来强调有有有的价值,无有无的作用,提醒人们不要无视无的存在,更不要忽视无的价值。

好,那让我们回头看看,需要老子这样解释的这句真经原文是咋样的?

猜想之一:有有有,无无无;有非有,无有无。

有有有的价值,无也不是没有无的价值。有并非全部都有,也不是价值的全部;无并非全无,也非一点价值也没有。更有甚者,无的价值甚至比有的价值更具备价值。

这就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皦”。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趋于本质地认识世界,而有,却是浮云遮望眼,更有时候会阻碍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

揣测之二:有之有,有为利;无之无,无为用。

有有有的价值,有是基础的条件;无有无的作用,无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因而具有更大的价值。利是条件,基础,用是结果,价值。相较之下,无的价值更大。这也是我们要守虚、守无、以及无为的本质根本原因。

为什么我们更重视无?

“有无相生”,本来,有和无是一体两面。有无相生,本来有是有,无是无,有不是无,无不是有;然而,有中有无,无中有有,无能生有,有归于无;这就变成了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搞得好像有不是有,无不是无,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也就无所谓有更重要一些,还是无更重要一些,但是——

因为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因为无更具有实用价值。也就是说,无不仅有我们说的认识价值,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皦。”

还因为——“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貨,使民不為盜;不可欲,使民心不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执大象,天下往;乐与饵,过客止。”

这是这些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缤纷灿烂……的有,掩藏了事物的本质的真相,误导了人类的本心的欲求而变成了追逐声色犬马的欲望,而且是无止境的欲望,发展成贪婪!而失去本性!所以——

推演之三:有之有,无所生;无之无,道所生。无近道,无无道;有尊道,有非道。

有之所以有,那是无生出来的;无的所谓无,却是道直接生出来的。无无限接近于道,所以,无无时无刻都在遵循道;而有只有遵从于道才能好好地生存,有一旦背离了道,那就玩完了。

有如果不遵从于道,就会背道而驰,就会离经叛道,就会越走越远,就会导致极度的危险,就会毁灭!

004

很多人说为什么没有翻译,我实际上很不愿意翻译,历来以为翻译是出力不讨好的事。直译吧,简洁了倒是,但是现代汉语很难达古意。展开了解释吧,又给人感觉太啰嗦——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三十根辐条箍在毂上,形成一个孔洞,不要以为这个空洞没有什么价值,他却是车之所以成为车的关键——轮子总得能转吧。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将一块陶坯通过延展搓揉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变成一个喝水的碗。碗中的这个空洞看起来没什么价值,他却是碗之所以成为碗,能盛水的关键。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将这个个依山而搭建的掩体,打开门及窗户,就成了房子。其关键在于有门有窗这几个大窟窿。

故——所以——

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

有为利,很重要;无为用,更重要。

有没有价值固然很重要,但能不能实现价值似乎更重要。

永远的经典,永远的真经

天经宝典辑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居善地,动善时;心善渊,言善信

[] [] [],与善仁;正善治,事善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