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1)

二战中后期德国空军搞出了很多引人注目的新式武器,包括早期的导弹、制导炸弹,还有槲寄生之类的飞行复合体,但绝大多数时候他们执行轰炸和攻击任务仍是使用普通的航空炸弹。德国空军使用的常规航空炸弹型号和规格相当多,其分类方法也比较独特,今天我们就按其原本的命名规则简单介绍一下。

SC系列

SC即Sprengbombe Cylindrisch,圆柱形爆破弹之意,名称来源于其中段的圆柱形弹体。这个系列是薄壁通用型炸弹,炸药装填系数在55%左右,主要以炸药爆炸的冲击波杀伤和破坏目标,相当于英文分类的HE,即高爆弹。

SC系列的口径以千克划分,包括50、250、500、1000、1200、1800、2000和2500千克,但每一种口径下的不同型号实际重量会有上下浮动,此外还有一种小型的SC 10作为集束炸弹使用。口径较大的SC系列炸弹普遍在头部焊有一圈截面为三角形的阻力环,防止触地时穿入过深。而SC 50和SC 250在攻击铁路、公路和水坝时往往会在头部加装延长尖刺,触地时可插入地面,防止炸弹弹跳。这种类型被称为Stachelbombe(尖刺炸弹),简称Stabo。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2)

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馆藏SC 250实物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3)

在诺夫哥罗德发现的未爆SC炸弹,装有Stabo尖刺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4)

头部装有阻力环的SC 1000

SC系列炸弹可安装多种机械和电子引信执行不同的任务,使用38式电触发引信时甚至可以当作深水炸弹投掷。Stabo型多涂为田野灰色,SC 500则为灰绿色,SC 1000、SC1200和SC 1800多为天蓝色,SC 2000全弹为黑色,最大的SC 2500则保留铝合金外壳原色并在尾翼上涂饰黄色条纹。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5)

一张1942年拍摄的SC系列炸弹照片

SC炸弹广泛用于对城市的轰炸,据英国人的统计,德国空军投下的炸弹中80%是这个类型,据说原因之一是高爆弹的冲击波在城市中对窗户的破坏非常显著,可产生大量玻璃碎片杀伤人员。

SC系列在使用中变化非常多,除各口径下的不同型号外,还包括引信型号、引信数量、有否阻力环、有否弹尖防跳板、尾翼变化、是否加装风笛或小型燃烧弹等附件的变化,不能逐一详举。

SD系列

SD即Sprengbombe Dickwandig,厚壁爆破弹之意,指中型钢壳半穿甲破片炸弹。因为较厚的弹壳可以产生更多破片,较小口径的SD炸弹专用于杀伤人员。而较大口径的SD炸弹被作为半穿甲弹使用,广泛用于攻击防御工事以及海上攻击商船任务。该系列的炸药填充系数为35%,口径包括50、70、250、500、1400和1700千克,此外还有SD 1、SD 2、SD 4、SD9、SD 10、SD 15等用于集束炸弹的型号,其中最小的SD 1就是用50毫米迫击炮弹改装的。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6)

SD 50实物

SD 50、SD 70、SD 250多涂为灰绿色,SD 1700则为天蓝色,这几种口径的炸弹都会在尾翼涂上红色条纹,有时也会把整个尾锥涂红。与SC系列炸弹一样,SD 50、SD 70和SD 250炸弹也可安装Stabo尖刺。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使用的SD50、SD 70、SD 250和SD 500可在弹头加装被称为Dinort bars的延长杆,直接与引信连接,提供碎片分布合理的起爆高度,类似于先进反坦克导弹头部的炸高棒。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种专用于东线泥泞和冰雪环境的伸缩式引信,安装在SD50、SD 70、SD 250炸弹上,投放后用小型爆炸装药推出延长杆,据说能在离地三米高度起爆。使用这种引信的炸弹在型号后标注Tel.,如SD 50 Tel. 。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7)

Hs 123攻击机翼下携带的两枚SD50,装有Dinort bars延长杆

SD系列中最值得单独一说的是SD 2,看过《攻击高度4000米》的读者都会对其产生深刻印象,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使用这种集束炸弹压制苏联机场,造成了极大的杀伤。SD 2均为集束方式投放,其外观为短圆柱形,所以被称为恶魔之卵;弹翼打开后呈蝴蝶翅膀状,所以它的另一个外号是蝴蝶炸弹。SD 2使用三种引信:撞击后起爆的41型引信,撞击后5到30分钟延时起爆的67型引信,撞击后再次移动起爆的70型引信。炸弹从弹箱中抛出,弹翼打开后引信即开始工作,理论上无法拆除,只能用引爆的方式处理。其外壳在东线漆成灰绿色,在北非漆成黄色,都是为了杀伤无备的地面人员。其实这种炸弹就是后来那些非常恶毒、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反人员集束炸弹的鼻祖,甚至有的型号根本就是仿制了SD 2。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8)

弹翼打开前的恶魔之卵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9)

弹翼打开后的蝴蝶炸弹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10)

斯图卡轰炸机翼下的双24联SD 2挂架

SD 2最早在空袭英国时使用,后又用于北非战场。但英国人非常狡猾,禁止报道这种炸弹,以防德国人通过新闻反馈的杀伤效果加大使用量,所以该弹直到入侵苏联才扬名天下。因为过于灵敏,这种炸弹对载机也很危险,巴巴罗萨行动中KG 51(51轰炸联队)曾一天内因SD 2意外事故损失15架飞机,占德国空军当日损失的一半。

SBe系列

SBe指Splitter Beton,半穿甲破片炸弹,属于SD系列的衍生型号。这个系列包括SBe 50和SBe 250两种类型。与SD系列的厚壳不同,SBe炸弹采用两层薄钢壳,在两层壳之间灌注51毫米混凝土并嵌入废金属碎片,此举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因结构重量较大,该系列炸药填充系数约为18%。

这种双层壳体混凝土镶嵌结构最先出现在SC 10DW和SD 10 A Type II上,但未改变其命名方式。

PC系列

PC即Panzerbombe Cylindrisch,是SD基础上进一步演化的穿甲炸弹。PC系列弹壳更厚,有硬化铸钢鼻锥,炸药填充系数只有20%。该系列主要口径包括500、1000、1400、1600、1800。PC系列外壳多为天蓝色,尾翼有深蓝色带,这种类型的炸弹主要用于打击工事和舰船,很少出现在轰炸城市和工业目标中。PC 1400后来被用于无线电制导炸弹的弹体。

PC系列于1940年投入使用,但德国空军在实战中发现,在750至1500米高度投掷的穿甲弹速度不足以打穿战列舰甚至重巡洋舰的装甲板。如果投弹高度提升至5000至7000米倒是能够保证穿透,但命中率不可接受。因此1942年时德国空军装备了三种PC炸弹改进的火箭助推炸弹: PC 500 Rs、 PC 1000 Rs和 PC 1800 Rs。火箭助推炸弹最低投掷高度为1200米,火箭发动机在投掷3至4秒后工作,为其提供约160米/秒的垂直速度,从而显著提高穿甲能力。《攻击高度4000米》中Ju 88将火箭助推的1吨弹头射向马耳他岛地下机库大门,指的就是PC 1000 Rs。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11)

PC 500 Rs,安装火箭发动机后弹体显得很细长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12)

存世PC 1000 Rs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13)

弗利茨X滑翔制导炸弹即使用了PC 1400的弹体

PD系列

PD即Panzersprengbombe Dickwandig,厚壁穿甲爆破弹之意,与PC系列相比壳体更厚,更加特化。PD 500弹长2.1米,直径279毫米,装药32千克,炸药装填系数只有6.3%。该弹从3500米高度水平投掷,靠下落速度可击穿140至159毫米装甲。其弹体为天蓝色,尾部有红色条纹。

该系列还有一种更重的PD 1000,但无详细资料。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14)

常见SC、SD、PC、PD炸弹对比

AB系列

AB即Abwurfbehälter,集束炸弹的弹箱,也可称为子母弹的母弹或撒布器。该系列主要口径包括AB 23、AB 70、AB 250、AB 500和AB 1000,共同特点是投掷后在空中开箱撒布子弹。其中AB 23可装23枚SD 2,AB 70可装50枚SD 1,AB 250可选装多种类型的SD轻型炸弹,最轻的SD 1最多可装224枚,AB 500更可一次装载392枚SD 1。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15)

由左至右,AB 70、AB 500和AB 250,第三个是MARK 500,主要用于投掷集束燃烧弹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16)

AB 500-1未爆弹.,弹体标注内有37枚SD 10A子弹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17)

AB 500-1的另一种装载方式,392枚SD 1子弹

此外还有一种夹具式的集束炸弹BDC 10,可一次固定5枚SD 10炸弹,也是投出后解体释放子弹。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18)

BDC 10集束炸弹

Flammenbombe

大型液体燃烧炸弹,常见的是Flam C250和Flam C500,这两种燃烧弹是在SC系列弹壳里填充混合油类和TNT爆破/引燃装药。这种武器在使用中不是很有效,因为弹壳薄,故障率比较高,在冲击地面时往往弹体破碎燃料四溢而不能正确引燃,因此1940年后就很少使用。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19)

Flam C500实物

此外还有一种名为KC 250的液体燃烧炸弹,原理和装药与上述两种似无本质区别,因资料有限不知是否存在替代关系。

Brandbombe

小型燃烧弹,最著名的是B 1E和B 2E小型固体燃烧弹。标准燃烧弹B 1E重一千克左右,内部填充铝热剂,壳体为镁合金,燃烧时壳体也是燃烧剂的一部分。B 1E弹体长13.5吋,弹尾长4.5吋,弹体为铝色,钢制尾翼漆成绿色。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20)

B 1E存世实物

实战中德国人很快在B 1E基础上安装了填充爆炸物的头部或尾锥以杀伤地面救火人员(用工具和容器将燃烧的燃烧弹装走远离其他可燃物是当时常见做法),此时弹重增加为两千克。B 2E弹长约20.75吋,弹尾长度不定。弹体为绿色,爆炸部分黑色,尾翼灰色。

除此之外还有B 1.3E和B 2.2E两种近似规格以及稍大的B 4和B 10。

小型燃烧弹多使用弹箱投掷,除了投掷型集束弹箱外,还包括固定安装在飞机上的BSB系列大型弹箱。实战中也可与其他小型集束炸弹混装或用夹具固定在大型SC炸弹尾翼上组合使用。

更大型的包括填充白磷的Brand C50、填充铝热剂的Sprengbrand C50和填充混合油料的Brand C250。

据英国人统计燃烧弹是德国空军对英空袭最有效的弹种,造成了55%至75%的财产损失。而德国空军对此也非常了然,中止空袭莫斯科的原因除了高强度防空火力造成的损失外,另一个就是轻型燃烧弹无法击穿克里姆林宫房顶铺设的17世纪厚瓦。

BSB系列

BSB指Brandbomben-Schüttbehälter,为固定式可多次使用的燃烧弹投掷器,包括BSB 360、BSB 700和BSB 1000。BSB 360可装360枚B 1E燃烧弹,BSB 700可装702枚B 1E燃烧弹,但BSB 1000却只能装载570枚B 1E燃烧弹。因为缺乏详细资料不清楚何以载量减少,似乎是多余的重量留给了混装的其他类型荷载(箔条或小型爆破弹)。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21)

BSB 1000实物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22)

BSB弹箱内排列整齐的B1E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23)

Ju 88轰炸机携带的BSB弹箱

Nebel Cylindrisch

烟幕弹,常见的有NC 50和NC 250两种型号,用SD炸弹壳体填充烟雾剂,壳体上的色带颜色与烟雾颜色相同。除专用烟幕弹外,为帮助检验命中精度,多种口径和型号的训练弹也携带烟雾剂。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24)

NC 250实物

Leuchtbomben

照明弹,常见的为BLC 50和LC 50 F。BLC 50是闪光弹,供夜间侦察机拍摄地面照片使用,BLC是Blitzlicht Cylindrisch的缩写。而LC 50 F是伞降照明弹,LC是Licht Cylindrisch的缩写。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25)

私人收藏的BLC 50

Luftmine

Luftmine从字面上说就是空雷的意思,最初是德国空军用降落伞空投的水雷,用于封锁港口和内河航道。但因为导航和风向的原因,很快就有水雷被扔到岸上。由于水雷装药系数很高,其爆炸造成的破坏远超过同口径的SC高爆弹。德国空军马上认识到这些水雷在空袭中的价值,开始在攻击城市的机群中夹杂携带水雷的飞机。这些专门投向城市的水雷去掉了反舰用的磁性、音响和压力引信,改为常规炸弹的引信和抗拆卸装置。其中一种抗拆装置真是相当恶毒,它是光敏电池连接的电发火引信,揭盖的瞬间有惊喜。BBC在新闻报道中首先使用了Luftmine这个称呼,然后被德国空军欣然采纳。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26)

一枚投在陆地上的空雷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27)

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馆藏1000千克空雷实物

因为空雷本身不是正规命名规则下的产物,它后来实际上泛指德国空军采用的所有高容量炸弹,这些炸弹的炸药装填系数甚至接近80%,因为壳体太薄,大多需要降落伞投掷。由于德国轰炸机载重量的限制,德国最大的空雷也就是2500千克级别(有过4000千克级的试验型号),没有出现像英国人的高脚杯和大满贯这样的巨物。

德国空军在空袭中使用空雷主要是利用其强大的冲击波威力掀屋顶,为跟进投掷的燃烧弹开路。按德国空军的研究,空中爆炸更能发挥冲击波威力,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成本,大多数情况下空雷仍是触地瞬发起爆。

Bombenmine

前述的Luftmine包括LM A、LM B、LM C和LM F四型,常见的是500千克(一说是700千克)的LM A和1000千克的LM B,这两种空雷的炸药装填系数在60%至70%之间,都必须使用降落伞空投。BM 1000是1000千克空雷的发展,使用尾翼减速,可以像常规炸弹一样投掷。它采用与空雷一样的音响、磁性、压力和复合引信,当然还有光敏抗拆装置。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28)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馆藏BM 1000实物

这种武器似乎就是一枚改进的空投水雷,不清楚是否用于陆地空袭,也许混在空雷中没有单独统计。

SB系列

SB指Spezialbombe或Sprengebombe,属于规范化设计制造的制式空雷。已知的口径包括SB 1000、SB 1800和SB 2500。所有这些空雷的炸药装填系数都在60%至80%之间,并且是高能混合炸药,因为壳体很薄,炸药量又大,对载机非常危险。

二战德国最后的轰炸机(简单说说二战时期常见的德国航空炸弹)(29)

SB 1000未爆弹,这家人何其走运


好了,这次就这么多。二战时期随着战争规模扩大,为应对不同需求,德国炸弹的种类和结构都在不断演变。一些型号的实质已与其命名序列偏离,比如SD系列下出现的若干种聚能破甲反坦克弹药。以及前述的SC 10DW和SD 10 A Type II,不但结构类似,甚至可以用相同的一段文字描述其特征,但确实在两个序列下定型并生产。此外还有大序列之外的型号以及各类非制式生产和部队自行改装的型号。本文也仅是对常见的类型进行概括性的介绍,脱漏与错误在所难免,如与某具体型号的资料存在冲突,还望各位理解并自行判断正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