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到底有没有出家(贾宝玉最终选择了出家)

虽然红楼未完,但有两个结局是得到公认的:一是“金玉良姻”成真,宝玉娶了宝钗;二是宝玉出家当了和尚。结合之前宝玉近黛玉远宝钗,有人因此得出结论:宝玉出家,是因为不愿意辜负已逝的黛玉,不肯和宝钗做夫妻,所以宁肯选择出家当和尚,让宝钗守活寡,算是对宝钗的惩罚。

这个结论可谓深入人心,尤其是深得拥黛者的认可。这个结论不但满足了爱情至上者的心理,体现了宝玉对黛玉的忠贞不渝,而且还惩罚了阴险小人,真是大快人心。

不过,只要愿意深入文本,用心体悟作者曹雪芹先生的深意,就不难发现,这样的结论,不过是迎合某些人的心理而散布的谣言

宝玉出家,不是为了忠贞于对黛玉的爱,也不是为了逃避与宝钗做夫妻,而是彻悟的结果。而且,在宝玉出家之前,与宝钗有过一段美满的婚姻生活。

“美中不足”,宝玉与宝钗的婚姻生活很美满。

宝玉对宝钗的了解,经历了从“无味”到“有趣”的历程,正如贾政对蘅芜苑的感受: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得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飖,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

从外观看,蘅芜苑“无味得很”,这正是宝钗“无情”的表象。但是,只要走近她,看到她的博学多才、体贴入微、扶弱济困,便会被她的“动人”所吸引,从而发现她是个“有趣”的人。不过,她的“有趣”,是属于“山中高士”的“有趣”,常人“不大认识”,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认识到她有趣在哪里。

贾宝玉到底有没有出家(贾宝玉最终选择了出家)(1)

显然,“杂学旁收”的宝玉比迂腐的贾政境界高多了,因此,对于蘅芜苑的各种藤蔓,贾政“不大认识”,宝玉却能如数家珍:“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茞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

宝钗的“有趣”,宝玉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惊艳中认识到的。比如元春省亲时的“一字师”,宝钗只用一个字,就点醒了在考试中卡壳的宝玉;还有看戏时宝钗念出的那首《寄生草》,让宝玉“喜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更有宝钗为惜春画画时所阐述的那一大篇理论,让宝玉深为受用,并积极地参与到惜春的绘制大观园事业中来,宝玉也算是终于有一件正经事来做了。

宝玉自视甚高,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博学之人,不同于父亲圈子里那群读死书的人。读书要读有趣的书,不能死啃枯燥的四书五经,这是宝玉的观点。在与宝钗的交往过程中,他渐渐发现,宝钗并非表面上的古板,她也读过很多有趣的书,甚至比宝玉读得更多,达到了“无书不知”的地步。

贾宝玉到底有没有出家(贾宝玉最终选择了出家)(2)

所以,随着与宝钗交往的深入,他会发现宝钗身上更多的有趣之处。由此可知,宝玉对宝钗,不是因外貌而吸引,而是被宝钗有趣的灵魂而吸引,最终进入了美满的婚姻

宝钗“无味”的外表之下,包裹着的是“有趣”的灵魂,这是宝玉看到并深深折服的,也是他们美满婚姻的基础。

对于这段美满的婚姻,判词中有两个词语进行了描述,一是“齐眉举案”,二是“美中不足”。“齐眉举案”历来用来形容美满的婚姻,“美中不足”更是直接说明婚姻生活是美好的,只不过没有达到十全十美的地步,还有不足之处。这个“不足”,就是宝玉经常会怀念“世外仙姝寂寞林”。对于宝玉来说,拥有“兼美”,同时拥有宝钗和黛玉,才是十全十美

贾宝玉到底有没有出家(贾宝玉最终选择了出家)(3)

然而,世间哪有十全十美呢?能用“美”来形容婚姻生活,就已经足够美满了。

由此可知,宝玉不但不会因为逃避宝钗而出家,而且他被宝钗的“有趣”深深吸引,在美满的婚姻生活中,他们有过太多灵魂的碰撞。

“万境归空”,宝玉因彻悟而悬崖撒手。

既然宝玉不是因逃避宝钗而出家,那么问题来了:他已经拥有了美满的婚姻生活,为什么还要出家呢?

答案就在第一回僧道二仙的一句话里。

当青埂峰的顽石央求僧道二仙带他入世时,二仙说:“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句话是全书的点睛之语,是对宝玉一生的概括。宝玉的一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以为红尘中的乐事可以“永远依恃”。第二十六回,作者通过小丫头佳蕙之口,说出了宝玉的心思。当林红玉说“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时,佳蕙说:“你这话说的却是。昨儿宝玉还说,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做衣裳,倒像有几百年的熬煎。

贾宝玉到底有没有出家(贾宝玉最终选择了出家)(4)

注意“依恃”这个词,说明宝玉想要的红尘乐事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依赖荣国府这个招牌,是祖辈带给他的。他只想躺在祖辈的福荫上玩乐一辈子。

第二阶段:“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指的是宝玉与宝钗的婚姻生活。在描述宝玉婚姻生活的判词中,有一句“美中不足今方信”,呼应了二仙所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是美满的,是好事,不过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尤其是让黛玉付出了生命。这是让宝玉深为悔恨的。

第三阶段:在“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中,彻悟了“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于是悬崖撒手而出家为僧。

宝玉所希冀的红尘乐事,随着一个个金钗的逝去而“乐极悲生”:金钏之死,是因为宝玉的调戏;晴雯的死,是因为宝玉的宠溺;黛玉的死,是因为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让黛玉在爱情中没有安全感。当宝玉还沉浸在“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时,贾府早已大势已去、入不敷出了。接下来,宝玉还将经历元春和贾母去世、贾府被抄、沿街乞讨等红尘悲事。到了那个时候,宝玉再也不能装睡了。猛醒之时,他终于彻悟了“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入世以来经历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梦,到头来一切成空,红尘中的乐事都消失无踪了。

贾宝玉到底有没有出家(贾宝玉最终选择了出家)(5)

达到悟空的境界,也就到了跳脱红尘之时了。所以,宝玉出家不是他所做的选择,而是水到渠成的必然,他的人生到达了出家的阶段

相关阅读:

《红楼梦》| 贾宝玉到底因为什么而出家?答案在这句禅语里

《红楼梦》|宝玉宝钗的婚姻明明是悲剧,为何还叫“金玉良姻”?

《红楼梦》|金玉良姻成真,宝玉娶宝钗,其实是贾府高攀了薛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