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过年怎么玩(乡下年嘹咋咧)

村里过年怎么玩(乡下年嘹咋咧)(1)

许多年前,乡下的生活虽然艰苦,但那时的年味很浓郁,留下的记忆很温暖。

当时一进腊月,各家各户就张罗着买米面、买洋糖、买年画等年货了,这一切都要在年前的最后一个集市上置办停当。女主人把从供销社扯的一截一截的布料,送到镇上的裁缝铺做成新衣裳,取回放进箱子里等一家人过年穿。蒸上几笼或一木柜的白面馍馍,有实心馒头、油层花卷、各类包子。支起油锅子,炸油饼、炸糖糕、炸“果子”,把一个年关蒸炸得香喷喷的。

大年三十晚上,客户人家贴了窗花、春联,挂了大红灯笼,放了鞭炮,做好红豆米饭,将方桌摆在堂屋,桌下燃起一盆炭火,拧上日常舍不得用的大灯泡,端出平时难以吃上的各式各样的荤菜素菜,一家人按照辈份高低、年龄长幼,围着桌子依次落座,就开始香香地吃年夜饭了。待给老人敬酒后,盛着烧酒的铜酒壶和铜酒盅就在餐桌上转圈了,轮到能喝酒的跟前就自饮一杯。有顽皮的孩子鼓起勇气,用舌头舔一下酒杯,那舌头立刻不停地吐出缩进,脸上的表情如同吃了烂杏一般。饭后,大人们忙着包饺子。孩子们有的喊着“打灯笼,啦哩啦,一年到头三根蜡”打起了灯笼,有的在昏天响的鞭炮声中捂住耳朵凑热闹,直到玩累了才肯散了。

村里过年怎么玩(乡下年嘹咋咧)(2)

初一早上,有两个习俗似约定好了的。一个是吃饺子。大人们在提早开门纳福之后,煮熟饺子,叫起全家人吃。吃饺子可要当心哪!如果有幸吃上那唯一包着硬币的饺子,你可是全家最有福气的人了。再一个是穿新衣。不论穷家富户,无论是大人孩子,都要穿戴一新,把新春装扮得新崭崭的。早已憋不住了的孩童们,从各家一溜烟地跑出来,三五成群扎成一堆,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互相比着玩着乐着。这时,如果有架照相机从空中俯拍,那“孩儿面闹春”的画面准会是十分好看的。按照家乡的讲究,初一不出门,本家晚辈向长辈恭贺新年,孩子们一边磕头一边从笑眯眯的爷爷、奶奶手里接过压岁钱或瓜子、糖果。

村里过年怎么玩(乡下年嘹咋咧)(3)

初二起拜年,亲戚间的亲情互动就开始了。提篮子、挎布包的人们,装上点心、包子、挂面等四样礼品,喜气洋洋地出门了。走路的,骑自行车的,搭公交车的,一溜带串的走亲戚大军,和着新春的祝福,确实别有一番风景。如果哪位“人五人六”地开着车走亲戚,亲戚家一定体面得不得了。到亲戚家不到饭时,主人会馏透包子、端出点心,让客人先吃点垫垫肚子。第一次给岳丈大人拜年的新女婿,少不了被小姨子、小舅子“照顾”一番。下好包着或食盐、或辣椒、或大蒜的饺子,专门盛给新女婿吃。新女婿吃下多少,取决于他在娘家人面前的信用和脑子的活泛程度了。随后,女的一般就帮着女主人准备下一顿饭菜了,男的则陪着老人或男主人,烫上一壶茶,点上“羊群”、“大前门”或“宝成”烟,唠起张家长、李家短。“麻友”“牌友”们则支起摊子,在不必担心老婆掀桌子、揪耳朵、骂“死不要脸”的好心情下,过起了牌瘾。待该吃的吃了,该喝的喝了,该叙的叙了,亲戚要走了。主人依依不舍地把亲戚送到村口,千叮咛万嘱咐。亲戚的孩子则转着眼珠子,等待主人给压岁钱。那时候,一毛两毛有点少,五毛六毛不多不少,一块两块足可以让孩子感念好一阵子了。孩子起先假装不要,而在走出主人视线后,赶紧从口袋里掏出压岁钱数起来。

村里过年怎么玩(乡下年嘹咋咧)(4)

正月十五前后,踩高跷、耍社火、舞狮子,红红火火闹腾起来,把过年的热闹气氛推向最高潮。那一队队红男绿女,在把式带领下,踩着鼓点,扭动腰肢,尽情营造喜庆祥和的氛围。被点燃了激情的人们,簇拥、相跟着这些春天的使者,黑压压的队伍望不到边,人们恨不能抓住欢乐时光的尾巴不松手。如果某个地方请来了剧团或戏班子,倘若再大面子请来了任哲中、李爱琴、马友仙等秦腔名角,这个地方可就太牛了!只要锣鼓家伙一敲,无论是剧场、临时搭建的戏台子还是农家小院,都会被看戏的密密实实地围得没有下脚的空地儿。人们捧出积攒了许久的热情,忘情地享受这份文化“大餐”,台上唱,台下和,掌声一浪高过一浪,笑声一片盖过一片。嘿呀,这个年过得简直就嘹咋咧!

村里过年怎么玩(乡下年嘹咋咧)(5)

现在,人们对于过年似乎淡多了,大多数人仅把过年当成了休息、聚会、旅游的一个重要节日。是人们不重视过年了吗?是幸福指数下降了吗?不是的,是过去老百姓憧憬的幸福生活已经变成了现实,是过去天天盼着的过年现在天天都在过着啊!

作者简介:

汪清龙,男,蓝田人,警官,大学文化程度,陕西省散文学会、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公安报》《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西安晚报》等发表散文、随笔两百多篇,出版了散文集《珍藏军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