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即知识通俗理解(浅论美德是什么)

美德即知识通俗理解(浅论美德是什么)(1)

“美德是什么?”被视为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发问,苏格拉底本人从两个视角来诠释这一问题,一、美德即知识,二、认识你自己。

顾名思义,前者所表达的是:有美德就是有知识,没有美德就是没有知识;后者所表达的是:认识了自己就是有美德,没有认识自己就是没有美德。

对于前者这样一种视角或观点,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不以为然的,尤其是广大的知识分子们,绝大多数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然而,究竟什么是“知识”呢?在苏格拉底看来,首先只有“真知识”才能算得上“知识”,所谓“真知识”指的就是那些已经被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真知灼识”,凡是那些不属于“真知灼见”的“伪知识”都不能称之为“知识”;其次,“知识”应该是能够“知行合一”的,也就是知道就能够做到的,那些虽然自以为“知道”但却做不到的,(对一个人来说)就不能算是“知识”。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类似“知道容易,做到难”这样的话,说到底,还不是真正的“知道”,只不过是自以为“知道”而已。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王阳明的“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诠释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对于后者这样一种视角或观点,相信大部分人是有同感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认识别人要比认识自己容易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是非常明确的,也是非常简单的。无论是认识别人,还是认识自己,所遵循的认识论原则上都是一样的,只要是认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正确的认识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拥有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他就既能够认识别人,也能够认识自己。当然,由于受到年龄、学识、阅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正确认识别人,还是正确认识自己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一个人之所以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其认识论或世界观有问题,也就是说这个人一定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辩证唯物主义者。

事实上,关于“美德是什么?”,中国的古圣先贤们在苏格拉底诞生(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之前就已经做了深入研究和阐释。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所推崇的“上德”,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所推崇的“明德”,实际上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美德”。

《道德经》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另外,佛教里面所说的“般若”,中国禅宗创始人六祖惠能所说的“自性”,“阳明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先生所说的“良知”等,与苏格拉底所说的“美德”从本质上也都是一回事。

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的古圣先贤们,还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们,他们的最终关注点都是人类所应该共同遵循的美德或伦理道德,因为这是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有序发展,生生不息的命门所在!是重塑国家秩序,乃至世界秩序的命门所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门所在!也是全人类一起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或美好大同世界的命门所在!

新健康学院创始院长孙盛

2022年4月29日星期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