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

东航空难无一人生还,令所有人悲痛。而这次事件中的当事飞机也引起了关注,这并不是波音第一次出事了,它曾在短时间内接连坠毁,包括诡异的马航失联事件也是波音旗下飞机。

波音航空面临巨大的信誉危机,飞机为何会失事?我们普通乘客的生命安全还能否得到保障?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1)

2022年3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消息,东航一架昆明飞广州的飞机,在广西梧州确认坠毁。机上共有132人,其中有123位乘客,9名机组人员。最终在3月26日,在搜救团队不断扩大搜救范围、甚至用双手翻土寻找的情况下,遗憾地发出通知:此航班所有人全部遇难,未有幸存者。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2)

在七年前,2014年3月8日发生的轰动世界的“马航MH370事故”,其中的涉事飞机,是来自波音公司的波音777型飞机。且波音系列飞机产生重大事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东航MU5735事故”中的失事飞机型号是波音737-800。

目前为止,波音客机失事次数已逾百。且据不完全统计,波音单是737系列的客机,从投入运营迄今为止的50年间,就发生了51次事故,坠毁的飞机有31架,共造成了2530人罹难。单近10年来,波音737系列的客机就发生了12起重大坠毁事件,造成了1095人遇难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3)

不仅不同型号的飞机都发生过重大空难,甚至同一型号的飞机也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连续事故。

2018年10月29日,一架出厂刚2个月的波音737MAX客机在起飞12分钟后失联坠机,机上人员189人全部遇难。而还不到五个月后的2019年3月10日,一架出厂也不过才4个月的波音737MAX客机在起飞6分钟后坠毁,机上司乘共157人无一人生还

波音737MAX是737系列四代机中的主力机,在当时这两场事故发生后,虽然美国一直坚称737MAX安全性能没问题,但是以中国为首的其他国家都已全面停飞该机型,至今已满3年时间。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4)

在21日东航事故发生前两三天,还不断有媒体报道波音737MAX将有望复飞,已经在客改货试运营,且有上百架飞机在我国整装待发准备交付的消息,就发生了此等重大事故,再一次拖垮了大家的信任。

波音737MAX并不是我国的主力客机,但此次失事的波音737-800机型是我国的主力客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五年间,不包括此次事故,此机型也曾发生过四起严重事故,造成上百名司乘人员遇难,几百人受伤。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5)

虽然事故发生情况严重、事故发生率高,但波音客机的市场占有率也极高。美国波音公司成立于1930年,距今已有92年的历史,作为成立时长和技术研发水平都位于世界前列的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是真正的航天业巨头

波音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商之一,在全球航空航天制造方面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第一,每年的营业额都有千亿美元。在2008年的时候,波音的客用飞机市场占有率就已经过半,当时的第二大巨头空客公司才38%左右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6)

虽然在近些年波音事故频繁发生后波音公司的客机交易量下降了许多,且近两年随着其他国家航空航天业的崛起,这两大巨头的市场垄断情况有起有落,但客机交付率和价值计算都仍稳定保持在90%左右。且根据这些年的数据情况推测,全球商用飞机市场的波音-空客双巨头垄断格局在未来十年仍将持续,且会挤压其他飞机制造商的生产空间,拉大市场差距。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7)

波音737机型因乘客运输量大、飞行体验平稳,是目前我国航空公司的首选机型。根据3月21日事故发生后,航空公司公布的汇报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正在运营的波音737系列飞机多达1200多架,而在2020年公布的数据中全国全部客机在册架数有3903架,波音737系列客机数量在我国占比30%。

在这次事故发生后,东航就已经将旗下289架波音飞机全部控制在了地面,没有再起飞。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8)

但如此多的事故新闻和波音飞机在我国如此高量的占比,在乘坐飞机出行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还是让人感觉心惶惶,生怕下一个出事的就是自己乘坐的那架飞机。那作为老牌公司的波音飞机怎么会出这么多事故呢,这些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飞机失事后,相关部门会通过一种俗称“黑匣子”的飞行数据记录仪来复原飞机失事前的飞行状况,这种“黑匣子”是由耐800摄氏度高温、一吨重高压而且不怕腐蚀的金属制作而成的。它可以储存飞行数据信息、飞行员机外通讯和飞行员说的话,以此来复原飞机的失事原因。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9)

在往期事故发生的统计中,28%的致命事故发生在最后进场阶段,26%发生在降落阶段,只有13%的致命事故发生在飞机巡航阶段,也就是在飞机完成起飞后进入预定航线的阶段。

而两架波音737MAX的坠毁正发生在这个阶段。

波音747MAX使用了美国底蕴最深厚、口碑最好的老牌公司研发的新型LEAP发动机,相比之前这个发动机推力更好,燃油消耗更低也更加环保。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10)

但这让这个LEAP发动机的型号要比之前使用的大上一圈,发动机的航发吊舱位于客机边缘靠下的位置,更大的发动机舱也表示在安装的时候,它的位置必须比常规飞机发动舱的位置要高,才能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地面或者在起飞降落时吸入异物。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11)

但更高的发动机舱会在飞机起飞后让机头部分产生更多向上的气流,更容易让机身前部和机翼抬高,从而失去向前向上的速度和升力,如果放任这种情况继续,就会导致飞机坠毁。

为了防止飞机机头部位被抬高,波音公司给747MAX装上了可以自动下压机头的系统,名为MCAS,也就是自动纠正失速系统。这个系统只相信主传感器的感应,不会与飞行员控制的副传感器核实,一旦认为机头有抬升状况就会自动控制机翼。

看起来很智能,但一旦主传感器提供的数据不对,那即使飞机处于正常飞行状态,这个MCAS系统也会强制下压机翼,还会在飞行员手动操作过五秒钟以后仍强制执行。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12)

不仅如此,这个程序开关位置还非常隐蔽,且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飞行老手都对这个系统的存在并不知情。所以就是如此强大又隐蔽的系统,导致了飞机笔直坠落。

波音公司为这个系统的失误付出了25亿美元的代价,但再多的钱也买不回逝去的生命、浪费掉的资源和各国各位乘客的信任。

更何况,波音公司这么多的事故可不仅发生在737MAX这个型号中,他们的问题也远不止一个系统。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13)

由于国际适航标准被美国和欧洲几乎完全垄断,美国标准几乎就是全球标准,再加上波音公司属于美国,就相当于他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自己给自己打分。所以即使连续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故,美国也并不要求这个机型全面停飞来仔细检查,而因为评分标准攥在他们自己手里,其他国家还无法就此事多加置喙。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14)

且在一则报告中有新闻社指出,波音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把大量复杂工作外包给了两家印度的软件公司,同时裁掉了90%的资深研发、测试人员。相比起他们公司直聘的软件工程师35-40美元的时薪,外包出去的这些工程师时薪只有9美元。

同样,波音的上下游供应商和分包商,也都选择了把工作外包给印度公司来达到最大效益。现在印度的IT外包公司TCL在美国已拥有了1.5万名员工,这些员工基本都来自航空航天项目实力软弱的国家,并无航天行业背景。可怕的是,这样的人员参与了几乎全流程的研发和测试,这也就难怪波音的很多流程对接都有问题,客机BUG不断、事故频发了。

对波音公司应对空难事件方式评价(曾在五个月内坠毁两次)(15)

不过好在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21年商用航空安全指标的数据,每百万次飞行总事故率为1.01,每飞行100万次才会有一次事故,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事故率比公路和铁路都要低太多,所以也不用对坐飞机有太强的恐慌感。

每一场惊天大新闻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家庭至深至切的悲痛,每一个和乘客息息相关的步骤都值得最严谨的对待,这次悲剧的发生再次引起了大家对航天安全问题的关注,希望能牵动波音以及其他航天公司的深层利益,促使他们对此类问题更加重视。

参考资料:

《2020年民航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6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19年民航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6 中国民用航空局

《全球商用飞机市场统计与预测》—2018.11.24 朱文韵

《揭秘:波音飞机空难史》—2022.3.24 华界文化

《商用喷气式飞机事故(1959-2020年全球运营情况)》—2021.9 波音公司

《波音系列飞机在国内还有多少?波音飞机来自哪里?》—2022.3.22 犇驰犇犇

《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2013.5.22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波音商用飞机事故统计报告:致命事故发生在巡航阶段占比13% 》—2022.3.22 中国青年网

作者:言束 校稿编辑:小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