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微光在眼里闪烁(这些闪烁的微光)

来源:华声在线

这些闪烁的微光,勾勒出“雷锋的样子”

扫描战“疫”中的凡人英雄,因为TA们,今天的我们更理解和怀念雷锋

有微光在眼里闪烁(这些闪烁的微光)(1)

戴飞跃(左)在查看病人CT片。通讯员 供图

有微光在眼里闪烁(这些闪烁的微光)(2)

徐军美和同事在湖北抗“疫”前线。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疫情当下,今年这一天意义尤为不同。在这场战“疫”中,涌现出无数的凡人英雄,以血肉之躯抗击着疫魔,践行着雷锋精神的真谛。

医护人员、水电工人、志愿者……一个个坚定而又平凡的身影奋战在抗“疫”前方,迎难而上,逆风前行,释放自己的“光”和“热”,以平凡的力量聚集起全民战“疫”的强大合力。

面对突发的疫情,没有什么能比看到这些平凡人物更能点燃希望与信心的火种。

“雷锋”名片

徐军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院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援武汉抗疫国家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医疗副院长

临危受命

创建“方舱医院湘雅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2月3日,国家卫健委关于派出国家紧急救援队的通知文件正式下达仅1小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就已集结完成。徐军美教授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并任救援队队长。

他们是全国第一支抵达武汉的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在这里,徐军美和他的队员们奋战了31天,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舱医院湘雅模式”。

2月3日晚,队伍抵达后,面对洪山体育馆新建的方舱医院,几乎所有工作都要从零开始。在徐军美的带领下,救援队伍迅速行动。

2月5日凌晨1时许至清晨6时,救援队成员用五个小时连夜搭建11个医疗帐篷,共计60张床位。徐军美和他的队员们,3天只休息了4个小时。

到2月6日零时许,首批确诊轻症新冠肺炎患者正式收入武汉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

2月9日,徐军美教授再次受命,担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援武汉抗疫国家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同时受武汉市委组织部任命为武昌“方舱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统筹协调4支不同省市医疗队。他带领队员在全国首先编写了《走进方舱》和《走出方舱》的心理辅导手册,建立“温暖方舱心灵氧吧”,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舱医院湘雅模式。

截至目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援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已达177人,负责方舱医院住院床位249张,共收治确诊新冠肺炎轻症患者364人,治愈患者出院90人,转出重症患者57人。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李佳宁 陈双 王洁

“雷锋”名片

范方彪 “00后”男生,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1701班学生,因为给武汉捐赠21吨辣椒酱成了校园里的“辣椒哥”。

21吨辣椒酱,是“00后”火辣辣的爱

范方彪在这个假期做了一次极具“创意”的捐赠——将21吨辣椒酱送去武汉。“采摘辣椒的手虽火辣辣的,但心里却格外温暖!”

范方彪是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子,疫情蔓延以来,他找到父亲:“老爸,我想为武汉做点什么。”一家人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送点辣椒酱过去,原因也很简单——武汉人喜欢吃辣。 就这样,范方彪独自带领20余名企业员工奔赴广东湛江,投入到辣椒的采摘、采购行动当中。在异乡,他与工人们起早贪黑、并肩劳作,长时间的采摘让他手上的皮肤很快变了色,还火辣辣的。

在大家的努力下,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快速生产并筹备湖北武汉疫区和医护人员紧缺的生活物资,共捐赠辣椒酱21吨(4585件)、新鲜蔬菜110吨,价值102万元,同时还捐助了现金20万元。■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镇东 黄京

通讯员 杨玲 蒋琴姗

“雷锋”名片

杨帅 长沙望城人,“90后”水电工,集结20名同行驰援雷神山医院,争分夺秒完成了水电安装工作。

此生无憾,集结同行驰援雷神山

“当时在朋友圈看到信息,获悉雷神山医院工期紧、人手紧缺,需要招募大量工人,我就主动拨打电话报名参加援建雷神山医院。”3月5日,获评长沙望城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的“90后”水电工杨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年轻,就得先上。”

杨帅掌握了一门水电维修安装的好手艺,和妻子胡蓉经营了一家维修驿站,专为周边群众提供生活服务。2月3日,他通过电话和微信群集结了20名精通水电安装的同行,一起加入驰援雷神山医院的建设队伍。他们争分夺秒地负责水电的安装,全力保障了雷神山医院的建成。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武汉他和工友们每天6点起床,工作到深夜,每天工作时间有16个小时,除掉路上往返和消毒时间,只有不到4小时的休息。“不怕你们笑话,在那的日子,我们集体没洗澡。”杨帅说,尽管很累,但他觉得很值得:“祖国需要的时候能够尽一份力,此生无憾。”■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王智芳

“雷锋”名片

戴飞跃 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湘五”病区主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有难必至

他是方舱最温暖的“大白”

“为医者,奉命于病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国有难,召必至,战必胜!”这是戴飞跃出征武汉前夜写下的手记。

这个春天,戴飞跃在武汉度过了自己50岁的生日。下班后出了舱,回到宿舍,队员们用一盒方便面、几个苹果、几盒旺仔牛奶给他过了一个简朴却真诚的生日。

在患者眼中,戴飞跃身材高大,说起话来却细心体贴,湘五病区一共96个病人,每个患者的名字、病情、症状甚至最近一次的舌脉、方药他都清楚地记在心里。患者们都说他是“方舱最温暖的‘大白’”。

胡阿姨51岁,入住江夏方舱医院不久。因为不相信中医,被收治在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江夏方舱医院,她很焦虑,强烈要求转到别的医院治疗。

戴飞跃温和细致地介绍了新冠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和目前取得的成效,通俗的讲解逐渐打消了胡阿姨的心理顾虑。

随后,戴飞跃为胡阿姨制定了一套中西医结合、以中医内服外治为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短短几天,症状明显缓解。之后,经过连续3次核酸检测,胡阿姨符合出院标准,成了江夏方舱第一批出院的病人。

出院前一天,看到正在查房的戴飞跃,胡阿姨笑着对他说:“我要出舱了,以后我哪里不舒服,去湖南找您看。”

戴飞跃凭着优秀的表现,被推选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李佳宁 陈双 王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