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最简单的十首诗 李商隐最会夸人的一首诗

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文化点心铺”:诗和远方并不遥远,它就在眼前。多数时候,这里只谈文学;偶尔也会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李商隐最简单的十首诗 李商隐最会夸人的一首诗(1)

中国人历来讲究谦虚,因此在夸人的时候,总是会同最好的词汇来赞扬别人,用比较中性甚至略带贬义色彩的词汇来评价自己;而且,在夸赞对象上也会尽量避嫌,不会直接公开赞扬自家人。尤其是在一些诗礼之家,不轻易在外人前夸耀自身,也是家教良好的一种表现。

但是,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后辈,不论是别人家的还是自己家的,中国人也是会不吝言辞大加赞赏的,在古代社会也是如此。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大家努力提携后辈的文坛佳话流传后世,像唐初的张九龄、贺知章,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

李商隐最简单的十首诗 李商隐最会夸人的一首诗(2)

今天,笔者要和大家介绍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不避嫌,盛赞自己10岁外甥写下的一首名诗《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其中一句成为历代夸人经典,被很多人引用,不知道的赶紧收藏。全诗如下: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李商隐最简单的十首诗 李商隐最会夸人的一首诗(3)

这首诗写于公元851年的秋天。当时,李商隐在京城长安一直郁郁不得志,仕途坎坷。为了生计,他准备离开京城到梓州,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手下寻找出路。在送别的晚宴上,李商隐10岁的外甥——韩偓即席赋诗一首,才惊四座,也让李商隐感动不已。

五年后,李商隐返回长安。然而,此时早已物是人非,很多昔日旧友贬的贬,走的走,去世的去世。此时的长安也早已不是五年前的长安了。面对此情此景,李商隐回忆往事,不由想起自己的小外甥韩偓题赠的诗句,于是写了两七绝酬答韩瞻。今天笔者分享的这首诗是其中一首。

李商隐最简单的十首诗 李商隐最会夸人的一首诗(4)

诗作首联是回忆送别时的情景。“走马成”一句是说十岁的韩偓年少聪慧,很快就写成一首诗作,令人惊叹。可是,一转眼大家就要分别了,“冷灰残烛”之中,离别的伤感愁苦笼罩着席上的众人。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是该诗作最为后人称道的一联。其中“雏凤清于老凤声”一句更是成为后世夸人的经典,被很多人引用。韩偓随父亲一起到果州上任,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

李商隐最简单的十首诗 李商隐最会夸人的一首诗(5)

在这一联里,李商隐用了很多美好的字眼来称赞韩瞻父子。其中,“丹山”、“桐花”、“雏凤”、“老凤”并非实指,而是来源于古代典籍,都与人的美好品质有关。他此句是说:韩偓的才华比他父亲韩瞻要高许多。一句“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偓的峥嵘年少和俊拔诗才便跃然纸上了。

诗作后两联是写分别后各自的境遇。当时,李商隐在巴蜀,韩瞻父子在江南,大家天各一方。因为时局动荡,朝政黑暗,大家的处境都很辛苦。一转眼,冬去春来,几历寒暑,分别已经好几年了。冬郎少年英才,堪比何逊,可我却像沈约,真是自愧不如呀!

李商隐最简单的十首诗 李商隐最会夸人的一首诗(6)

整首诗情感真挚,想象奇特,借用联想将现实中的人事转化为虚拟的情境与画面,真是十分新奇。在李商隐的诗作中,这首诗虽然全篇并不出名,但那句“雏凤清于老凤声”却把一首很平凡的寄酬诗写得美丽动人。而“雏凤声清”也成夸人名句,历来传诵不衰。这其中也浸透了诗人对后辈的真情真意,令人动容。

补充:本诗全名为《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