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

小人国的大乾坤,细说传统艺术,老北京鬃人,毛猴儿

说到鬃人很多老北京人印象深刻,它可是北京的老物件了,九,十厘米高的几个小人儿,站在铜盘儿里,让木槌一敲打,个个都能旋转起来,舞刀弄枪的,甭提多热闹了,老北京的鬃人跟京剧是密不可分的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1)

六朝古都的北京城由打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就在这儿扎下根儿了,几百年过去了,京剧依然是北京人最爱的剧种,鬃人就是把京戏当中的生旦净末丑放在铜盘里,构成一组组戏剧人物,只要轻轻敲打铜盘儿,盘中的人物就随着节奏舞动起来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2)

要是再配上京剧唱腔儿就跟真人在舞台上演出一样,所以老北京人也称它为盘中戏,鬃人顾名思义,是拿鬃毛做的,仔细端详一下眼前的小鬃人,其实鬃人的脸,身体,都没有用到鬃毛,鬃毛只用在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就是鬃人的脚底下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3)

虽然地方不起眼,作用却很大,底下有一个托儿,椎体的泥托儿支撑这个人物,在底下粘着一圈儿的鬃毛,利用鬃毛的弹性,通过它的震动带动鬃毛,产生共振,富有弹性的鬃毛和铜盘儿在震动当中产生了共振,是盘子里的小鬃人能够旋转的原因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4)

鬃毛指的是公猪脊背上的一溜,它的力度非常大,如今看到的老北京人鬃人大多是根据一些京剧的选段来制作的,而最适合鬃人表演的,当然就 那些手持刀枪棍棒的武生戏了,就拿眼前这套来说,北京人一看就知道唱的是那一出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5)

这就是著名的京剧曲三英战吕布,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京剧《三英战吕布》讲的是三国里的一个桥段,关羽,张飞,刘备这是正义之师,哥仨齐心合力一块儿跟吕布作战,这场戏一上来是关羽跟吕布单挑,俩人得对打起来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6)

不过让鬃人动起来这容易,打到一块就难了,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鬃毛有一个倾斜角度,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简单来说鬃人里的每个人物都要根据它们不同的姿势找准不同位置的重心,甚至就连鬃毛的倾斜角度也要考虑到人物的重心,这可是需要长期经验的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7)

这门儿老北京技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度系数有多高咱们就可想而知了,现如今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除了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一定都会有自个儿的传承和发展,就制作鬃人来说,过去咱北京人玩儿的小鬃人通常也就是9到10厘米左右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8)

而不少传承人为了让鬃人显得更加美观,把它们普遍增高到了17到18厘米,做大了的鬃人无论是神态,服饰,动作都得显得和京剧人物更加相似也更加细致,但是制作的难度就增加了不少,光是对于底下鬃毛力度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9)

除此之外,早年间的鬃人通常都是用纸糊的,轻巧方便,但也容易损坏,传承人把这些都换成了丝绸,尤其是不少特定的戏曲人物,直接用京剧行头的下脚料来制作,这样就能保证在传统特色不变的前提下更加准确传神的表现人物的特色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10)

如今这项小鬃人的手艺成为了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鬃人早已不单单是原来老北京人小时候的玩意儿了,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与艺术的传承,每一件鬃人那都是一件艺术品,您要是也跟家里边,置办这么一个铜盘子,再找7,8个鬃人拼成一出戏,摆在家里,那绝对是一件抢眼货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11)

其实面人儿和鬃人一样,都是咱老北京的玩意儿,到现在的每年春节庙会的时候,一定都少不了它的踪影,准确地说它们的学名叫面塑,俗称面人儿,朗志丽的父亲郎绍安就是清末民初制作面人儿的一位代表人物,当时还北京人称之为‘面人郎’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12)

郎绍安善于捏塑老北京街头卖茶汤,打糖锣的等‘五行八作’的形象,而像这类放在葫芦里的面人作品都是出自郎志丽之手,在她看来做手工艺的人一定要有创新,得做出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才算是成功,当年父亲曾在核桃里做面人,而她则选择了葫芦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13)

把一个葫芦劈开,分别放上四组人物,一来摆脱了盒式面塑的局限性,而且一件作品可以有四个故事,情节也丰富多了,就跟现在看的四格漫画儿有异曲同工之妙,捏面人这是一件细致活儿,得静下心来,专注做活儿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14)

同时还得保证一定的速度,赶在面硬之前就得把整体形象都做出来,所以在做之前得想好了一切细节,要一气呵成,有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就怕中途一停顿,再也找不着原来的感觉了,面人又叫江米人儿,顾名思义,这面团的材料不仅有白面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15)

还有江米面,除了面团这种原料之外,还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小工具也很重要,比方说拨子两头是扁的,主要是用来切面,还有拨据,用来滚鼻梁和调整脸上肌肉线条的,而剪刀是用来给面人分手指头的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16)

同样是这几团面几样工具,制作出来的面人作品的繁复程度可相差甚远,除了服装上的惟妙惟肖和灵动传神之外,五官都跟八七版的《红楼梦》电视剧的主角有那么几分相似,一套面人儿在郎老师的作品里就属于比较大件儿的了

国家京剧院铜锤花脸(老北京盘中戏铜盘上的京剧)(17)

现如今虽然市场还在,可能够踏踏实实地制作鬃人和面人儿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这些艺术当中,其实都包含了京味传统文化,也都是老北京的宝贵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一定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