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梅花(梅花版西厢记河东四梅)

运城日报 黄河晨报 运城新闻网 官方发布平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西厢记梅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厢记梅花(梅花版西厢记河东四梅)

西厢记梅花

运城日报 黄河晨报 运城新闻网 官方发布平台

“河东四梅”联手打造《西厢记》

王思恭

由市剧协牵头,运城市蒲剧团为班底,武俊英、王艺华、景雪变、吉有芳“河东四梅”联袂主演蒲剧《西厢记》的消息传出,引起戏迷热切关注。连日来,以“四朵梅花”为主的剧组人员冒着酷暑,在年过八旬的著名导演韩树荆执导下,正精雕细刻、细抠细排。该剧中,武俊英扮演崔莺莺、王艺华扮演张生、吉有芳扮演红娘、景雪变扮演崔老夫人,其他角色均由市蒲剧团选派优秀演员担任。

四朵梅花,恰是当年市蒲剧团每到一处主演开场折子戏的四大台柱。如今,四大台柱分为三处:王艺华、吉有芳坚守在市蒲剧团;2002年景雪变调市艺校、市蒲剧青年团;2008年武俊英调市文联。这次“四梅”各自克服工作繁忙和伤痛的困难打造该剧,武俊英、吉有芳角色不变,王艺华、景雪变第一次担任剧中角色。

同样的剧本,演员换了,艺术风格也就变了,该剧的看点和亮点正在于此。

崔莺莺与张珙婚恋故事最早见于唐代传奇小说《会真记》,金代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等作品的问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元杂剧大家王实甫以《董西厢》为蓝本对这一题材进行点化再造,写出了流传千古的爱情传奇:西洛才子张珙在普救寺邂逅相府小姐崔莺莺并一见钟情。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抢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许诺:能救崔莺莺者将以女儿妻之。张生挺身而出,修书请来白马将军退贼解围,老夫人却食言赖婚,丫环红娘仗义相助,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的问世,对中国人的婚恋观念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成为全国各大剧种的保留剧目。新中国成立后,京剧荀慧生、越剧袁雪芬、豫剧常香玉、蒲剧王秀兰均以该剧为看家戏,并称中国戏剧“四大《西厢记》”。

1990年,运城地区决定打造新版《西厢记》参加“山西省振兴蒲州梆子调演”。著名编剧韩树荆、杨焕育发挥剧种优势,保留原著精华,砍削枝蔓,大胆创新,精简过场,加快节奏,精心打造了结构凝练、韵味独特、手法新颖、雅俗共赏的“蒲西厢”。该剧由韩树荆、裴青莲执导,高中秋、畅元发作曲,武俊英、吉有芳、郭关明、李仙荣主演,获编、导、音、美、表演、伴奏综合治理大奖。

1996年,央视电视文艺中心以原班主演为主拍摄蒲剧连续剧《西厢记》时,特邀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裴青莲出演老夫人,在央视多次播放,荣获全国戏曲电视剧“飞天奖”和“展播奖”。2003年,吉有芳携该剧热演京城,荣获梅花奖。青年演员王苗苗、李晓芳则以该剧双双荣获山西戏剧杏花奖。目前,市蒲剧团《西厢记》由李红莉、李晓芳、杨艳主演,不变的红娘吉有芳仍在坚守岗位。永济市蒲剧团张瑾、郭安存主演的《西厢记》在央视多次播放,颇受好评。复排时,剧本略有调整,音乐唱腔由程小亭进行相应调整并配器。

《西厢记》有着本土题材优势,剧本、音乐、舞美无可挑剔。由于客观原因,梅花版《西厢记》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艺术影响肯定是最大的。相信大家共同努力,联手打造精品,一定会为传承蒲剧、宣传运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浏览更多本地新闻资讯,请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

长按二维码通过图片识别下载客户端

欢迎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爆料

▍ 本期责编:王运涛

♫欢迎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运城网信备案号 A0004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