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十大名将列表(一生中战功显赫)

唐朝名将李愬是因为雪夜入蔡州,平定淮西而一战成名,如同霍去病般一战就足以不朽,名传于世。其生擒反王。而此战过后,各个割据地的藩王听到消息后都吓傻了,纷纷上表说表示愿意归顺。中晚唐时期的藩王各地割据,名义上还是大唐领地,实际上中央政令在藩王中完全无效。通过这一战,大唐军队得以乘胜各个击破藩王割据势力,使得那种割据的局面,在唐宪宗手中实现了短暂的统一。虽说元和中兴时期的这场短暂统一,不是李愬一个人的功劳。但客观上来说这一战,还是起到了定鼎乾坤的作用。

唐朝十大名将列表(一生中战功显赫)(1)

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看雪夜入蔡州这一战的描述,这一战之所以经典,并非只是在突袭而生擒吴元济这种辉煌的事迹。从这一战的布局到完成这么一个完美布局,这几乎是花了近乎一年的时间。可以说是顶着巨大的质疑与压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步步将局面扭转,最后抓住时机,一击必杀,完美实现了这场斩首行动。为什么他需要这么久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场在史书中看着只有一两句话表述显得很简单的战绩?不要被大唐前期的辉煌掩盖了中后期衰落的事实。实际情况是中晚唐时期的中央军队与藩镇军队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唐朝十大名将列表(一生中战功显赫)(2)

元和十二年,早就对藩镇很不爽了的唐宪宗李纯蓄势而发,攻打拥兵自立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然而前统帅高霞寓是位赵括式的人物,自然大败而回。后任统帅袁滋则是位舞文弄墨的主,不用想也大败了喽。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李愬真的看不过去了,又或许是那群只懂争权夺利的人是实在没脸也找不到人了。李愬自荐请缨,担任西路唐邓军统帅。初时,李愬利用叛军胜利娇纵之心,利用唐军连败的低迷士气。用惑敌心理战术,故意不整理军备。这种事自然有人告发了,李愬可能熟读吕蒙白衣渡江的典故,顶着压力不理会这种情况。实际上当时唐军持久战败,将士对统帅不信任,极度厌战。作为有勇有谋的将领,李愬自然看出这种厌战情况,他遣散了从军乐妓,不设宴,安抚受伤士卒,一步步化解将士中那种怠战厌战心理。关于从军乐妓,就不言明了,古时征战常有的事。

唐朝十大名将列表(一生中战功显赫)(3)

后来,李愬擒获吴元济骁将丁士良,将士请求刨心杀之,在他的担保下,丁士良效命。简单的记述中,深思后就不难看出李愬已经利用心理,获得将士认可。丁士良效命后,主动请缨去捉拿叛军吴秀琳的军师陈光洽,其中发生了什么历史并无详细记载。李愬麾下军士因此士气大振,有了誓死杀敌的决心,最重要的是,叛军开始心里有瓦解之势,三三两两的投降,而李愬安抚降卒,依据具体情况一一安置,家中有父母需要照料者,给钱粮遣散归家,正是这一步步举措,将士们更死生效命。毕竟,战役不是说打就打的。李愬派手下山河十将,一步一步瓦解敌军推进。从他每次俘虏淮西军士,皆要亲自询问,从中分析了解叛军布局,为实现他一战定功而做准备。可见李愬真的是很沉着的,如同李牧、王翦,顶着压力步步为营,最终一举击溃匈奴、灭楚。

唐朝十大名将列表(一生中战功显赫)(4)

若说李愬的成就,这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是他成为名将的显著功勋。当然,客观的说这里面有唐宪宗势必平定淮西之乱的决心,以及裴度率主力将吴元济的主要兵力给吸引住,创造了客观条件。客观而论,李愬还是具备为臣为下属的高尚品格与忠义诚信的,从他平叛中可看出对士卒百姓的仁,从他在俘虏吴元济后,戎装列阵检阅出迎上司裴度时,行下属礼来看,他并未居功自傲。因为此时裴度与李愬两人实际官职不相上下,只是裴度有唐宪宗任命统领大军这个有权无实的主官之职。

唐朝十大名将列表(一生中战功显赫)(5)

平定淮西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再次反叛,其被调去平叛。其它的事迹自然还有,比如李愬仁慈爱惜民众,这是大唐皇帝对他评判,比如被他看重的田弘正遇害,欲率军讨贼,无奈此时自己突然病重,回到洛阳后不久便病故了,享年四十九岁。他病逝后,谥号为武。作为武将能加谥号就是件不得了的事,何况谥号最高的。历史上以武为谥号的人,都可是名人,比如诸葛武侯。文官体系中最高谥号是文,比如范文正公。以武为谥号就是李愬最高的评价及荣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