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长至少出现几种病(水稻这三种病最容易混淆)

中医说得好,治病要治根,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那我们首先来了解下这三种水稻病害的发病原因吧!

一、发病原因

1、稻瘟病

稻瘟病属于病理性病害。

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潜伏越冬,在温度适宜(26-28℃最适)、阴雨连绵、日照不足的情况下最易感病。主要是因为:

(1)品种:一般情况下,粳稻比籼稻,晚稻比早稻容易感病。

(2)施肥:偏施氮肥或氮肥过多,会造成水稻旺长,叶片变薄过嫩,后期贪青,水稻抗性下降。

(3)稻田水分管理:长期深水灌田、漏水田在孕穗抽穗期缺水、冷浸田这三种田块,由于根部吸收养分能力下降,叶组织薄弱,病菌顺势侵袭。

水稻生长至少出现几种病(水稻这三种病最容易混淆)(1)

叶瘟慢性型病斑

水稻生长至少出现几种病(水稻这三种病最容易混淆)(2)

叶瘟褐点型病斑

2、胡麻叶斑病

该病是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潜伏越冬,在24—30℃最适宜生存。一般缺肥或贫瘠的地块,缺钾肥、土壤为酸性或砂质土壤漏肥漏水严重的地块,缺水或长期积水的地块,发病重。

水稻生长至少出现几种病(水稻这三种病最容易混淆)(3)

胡麻叶斑病病斑

3、赤枯病

该病属生理性病害。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有:

(1)营养缺乏:土壤中缺钾、缺锌较易引发赤枯病。

(2)肥水管理不当:施肥过程中氮多钾少锌等微量元素严重缺乏会造成赤枯病的发生。

(3)土质有关。土层浅的沙田、漏水田、冷水田、盐碱地、土壤通透性性差、长期灌水田极易发生。

水稻生长至少出现几种病(水稻这三种病最容易混淆)(4)

典型赤枯病病斑

水稻生长至少出现几种病(水稻这三种病最容易混淆)(5)

水稻赤枯病的根系

二、防治方法

1、叶瘟

(1)加强肥水管理:平衡施肥,减施氮肥,增施硅肥;按照“浅水育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的原则,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节稻田水分,可以促使新生根的萌发,增加根部吸收能力,使茎叶健壮,增强抗病性。

(2)化学防治:

早期预防:如果连续阴天或下雨天2天以上要马上喷施三环唑、咪鲜胺或其复配剂类药剂,视天气情况喷施2-3次可较好预防。

及时防治:可选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或2%春雷霉素 20%吡唑醚菌酯进行防治,发病中心着重喷雾,重病田视情况重喷。

2、胡麻叶斑病

(1)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及锌等营养的合理补充;把握科学管水的原则,孕穗期小水勤灌,齐穗后干湿交替。

(2)化学防治:40%稻瘟灵 0.5%磷酸二氢钾 30%苯甲.丙环唑喷雾,严重的田块最好喷3次,间隔时间5-7天。

3、赤枯病

赤枯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改良土壤结构:改造低洼田,增施充分腐熟有机肥,开沟排水,营造一个通透性好,地力高的土壤环境。

(2)科学肥水管理:下底肥时提高基肥量,增施磷、钾、锌肥;

预防措施:水稻移栽时撒施除草剂和尿素时加入500克左右的硫酸锌防止僵苗坐兜等生理性病害,使水稻早生快发,快速促进分蘖,为高产打下基础;

治疗措施:水稻田出现赤枯病症状,建议将田里的水放干,晒田一到两天,促进根系发育,然后叶面喷施0.2%硫酸锌、0.5%磷酸二氢钾或含相应成分的叶面肥,可同时加入适量复硝酚钠保根活根,上水后一般三天内症状会有所好转。对于用脚踩冒泡现象严重的,说明根系中毒受损严重,应浅灌勤灌,排除毒气,恢复根系生长。

(3)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栽培技术采用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培育壮秧、抛秧等栽培技术;提高田间排灌系统标准,减少水、肥渗漏。

来源:水稻助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