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早期青花釉里红瓷器(元代成品率最低的瓷器)

釉里红是在元代创烧的,由于当时的烧造技术,釉里红釉色很难有成品,即时是烧好的瓷器,红色也不正,发暗灰色,而且也很难有大器物,釉里红瓷器成为元代最难烧的瓷器,而且在元代成品率最低。

元早期青花釉里红瓷器(元代成品率最低的瓷器)(1)

元代釉里红高足杯

釉里红瓷器是在元代初年景德镇创烧的瓷器釉色品种,是玻璃白和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瓷器,釉里红的白地红花,色彩鲜艳,荫蕴而美丽,自元代创烧以来,一直受瓷器收藏者的追捧。

釉里红因为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因其在釉下彩绘,故称釉里红。目前所知纪年最早的釉里红瓷器是1979年在景德镇元至元四年(1338年)凌氏墓出土的釉里红堆塑四灵盖罐和釉里红堆塑楼阁式谷仓。元代与明初的釉里红瓷器呈色有些不稳定。明、清时烧制的釉里红色彩稳定,且更加艳丽,尤其是清雍正朝的釉里红,不仅色泽鲜红,而且成品率高。

釉里红瓷器是断代的瓷器釉色品种

釉里红瓷器从元代创烧到清代,断烧了200多年,这在中国其它瓷器品种里很少见,因为青花瓷跟釉里红出现的差不多,为什么青花瓷延续了700多年,而釉里红瓷器断烧了呢?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釉里红瓷器非常难烧制,主要是温度的把控,由于铜对窑室内的气氛要求严格,高温下易挥发,因此烧成难度大。釉里红瓷器以铜为呈色剂,那么气温稍微高一点,它就会失败,如果温度一高,它就飞了,这个红颜色没了;如果温度低了一点,它也失败。温度如果一低,它就变成黑的,非常不好看。这个温度之间允许的差额是多大呢,大约只有十度。所有的窑工都是凭眼睛去看这个火,来判断火的温度。这个困难是非常大的。直到康熙时期才复烧成功,到雍正达到了巅峰,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铜红的呈色技术,因此釉里红瓷烧造得相当成功,让中断了200多年的釉里红瓷器在清代发展。

元早期青花釉里红瓷器(元代成品率最低的瓷器)(2)

元 釉里红彩斑贴塑蟠螭龙纹高足转杯

元代釉里红瓷器特征

元代釉里红瓷器釉色一般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红釉鲜艳而晕散,呈现出元代早期的特征。

元代釉里红线绘开光花鸟纹罐

元早期青花釉里红瓷器(元代成品率最低的瓷器)(3)

元代釉里红线绘开光花鸟纹罐

造型工艺:元代釉里红线绘开光花鸟纹罐为多段抖接成型,无盖。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渐收至底部,广底矮圈足,涩胎见旋纹。底足中间有一绿豆大小的支钉痕。

绘画装饰:此器颈部饰弦纹三道,肩部绘变体莲纹一周及双线菱形纹一周。腹部主体纹是在四个对称的菱花开光内饰鹤穿菊纹、孔雀栖牡丹图案,四开光之间则饰对称三角灵芝云纹,腹下部和圈足处则各绘双线弦纹二道。

釉里红线绘开光花鸟纹罐胎质洁白细腻坚致,胎底略带火红色。釉色青白中略闪乳色,釉里红呈色艳丽,稍显暗红,略带绿斑点,个别开窗轮廓处有晕散现象。该罐造型规整,构图严谨,主题突出,层次清晰,开光图案极具民间剪纸艺术效果,线绘细腻,代表了元代釉里红瓷烧造水平。由于釉里红烧成温度偏高,少量线绘出现浅绿或“烧飞”现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