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这几年变化(雄安新区即将到来的)

2021年7月29日,河北人大官网全文刊发了《河北雄安新区条例》,据说该条例将会成为河北雄安新区发展的“基本法”,为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简单来说,在“海南自贸港法”之后,国家也开始为雄安新区“立法”了,这个雄安新区法,就是“河北雄安新区条例”。

雄安新区这几年变化(雄安新区即将到来的)(1)

通读整个“河北雄安新区条例”,我们认为如果根据该条例发展,雄安新区即将面临“四大巨变”,会彻底改变整个河北、北京及京津冀的发展格局。

【1】

雄安新区属于“高配版地级市”

享有“省级经济全力权限”

全河北“第一”

未来的“计划单列市”

“京津冀”变身“京津雄”

《河北雄安新区条例》在第二部分的“管理体制”中,明确了:

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是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参照行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

行使国家和省赋予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以上这三句话有四层含义,首先是赋予了雄安新区管委会“行政管理职权”,相当于未来雄安市的市委市政府。

其次明确了雄安新区是“河北省的派出机构”,而不是党中央或国务院的派出机构,所以雄安新区是属于河北的,雄安新区未来的GDP全部归于河北,税收则是河北和中央“分成”,跟北京的关系似乎不大。

然后雄安新区管委会要“参照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这说明雄安新区的行政级别被确定为“河北地级市”,这样一来河北就拥有了12个“地级市单位”,包括石家庄、唐山、廊坊等均为地级市单位。

但雄安新区却拥有“国家和省赋予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说明雄安新区是“高配版的地级市”,经济管理级别已经高于省会城市石家庄。

雄安新区这几年变化(雄安新区即将到来的)(2)

这说明雄安新区已经成为河北的“NO1”,“京津冀”已经变身“京津雄”,雄安新区地位是比较超然的。

中国目前有“5大计划单列市”,包括“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等全部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而且全部都是由“中央直接调配管理”。

计划单列市属于“中央直管的副省级城市”,地位远高于“普通地级市”,但略低于“直辖市”。

雄安新区虽然行政级别属于“河北的地级市”,但却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这说明雄安新区的发展目标就是成为中国第6个“计划单列市”。

到了那一天,雄安新区可能将会变成“雄安市”,“北深圳”诞生了!

【2】

重点承载8大“首都非首都功能”

雄安发展由“首都托底”

超越天津指日可待

北方“第二城”登场

2021年上半年的经济指标透露,北京GDP总量已经达到19228亿元,同比增长了13.4%,而上海的GDP总量虽然达到了20102亿元,但增速仅有12.7%。

在2020年年底,北京的经济总量与上海还有2500亿的差距,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双方的经济差距却仅剩870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这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北京与上海的经济差距缩小了1700亿元,北京经济总量超过上海估计也就是1-2年的事情了。

如果把“四个一线城市”的经济增量拿出来对比,北京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过去一年北京经济增量超过了3000亿,已经把其他城市远远甩在了后面。

雄安新区这几年变化(雄安新区即将到来的)(3)

这充分说明,不管南北经济如何分化,首都北京的经济优势依然“势不可挡,风头无二”,这就是首都的最大优势。

近北京者兴,远北京者衰”已经成为北方城市发展的不二秘诀。

根据本次《河北雄安新区条例》的规定,雄安新区的发展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重点承接来自于北京的“八大非首都功能”:

雄安新区这几年变化(雄安新区即将到来的)(4)

这8个“非首都功能”中,最引人关注的主要是:

“中央管理企业及大型国有企业总部”,

“在京部属高等学校及其事业单位”,

“国家级科学院所及国家实验室”

“高等医疗机构及其分院”

“金融机构总部及其分支机构”

在2020年1月出台的《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规划》中,把雄安新区高达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全部用来安置“北京八大非首都功能”的转移。

比如下图中的“片区功能规划”:

“科学园片区”重点承载北京转移过来的“国家级科学院所及国家实验室”。

“大学园片区”重点承载北京转移过来的部委高校。

“总部区片区”重点承接央企总部及国有大型企业总部。

“金融岛片区”重点承载央行分部及各大金融机构总部。

雄安新区这几年变化(雄安新区即将到来的)(5)

雄安新区的启动区未来承载人口可能会接近50万人,2025年“初见成效”,2035年“全面建成”。

地上建筑面积就高达2800万平米,住宅910万平米,商业办公楼1500万平米,规模非常巨大,可谓中国新区“第一城”。

由此可见,雄安新区的发展主要是由“北京首都托底”,通过转移“八大非首都功能”来实现雄安新区的崛起,这具有极高的可执行性,并非“空中楼阁”,发展模式跟天津的“滨海新区”决然不同。

天津“滨海新区”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的,很容易形成“鬼城”“空城”,因为新区建起来了,但产业和人口却没有进来了。

因此很容易“烂尾”。

但是雄安新区却是“先有产业和人口”,再进行建设,而且是由北京首都的产业和人口来进行“托底”,由中央来负责“实施”。

未来的雄安,超越天津只是指日可待,有望成为北方第二城。

【3】

教育支持政策或将“发力”

雄安有望“独立高考区”

中高考“红利”将到来

虽然雄安新区主要以“北京非首都功能”为主要产业和人口作为核心,但如果缺乏政策“扶持”,也是难以成功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政策和户口政策”。

目前不管是北京,还是天津,“高考红利”优势非常明显,大学率取率及本科录取率都是全国领先的。

未来的雄安新区要想获得优势,必须要在教育政策和户口政策上有重大扶持力度出台,比如说建议把雄安新区的“学籍”和河北脱离。

雄安新区的“高考录取”实施单列,雄安新区可以实施“独立高考区”,可以适当提高雄安新区的高考录取率。

同时转移到雄安新区的部委高校,可以大幅度提高在雄安新区的考生录取率,针对北京转移到雄安的考生实施“录取优惠”。

目前雄安新区“落户”难度也是比较难的,跟北京一样实施“积分落户”,由此可见雄安的教育政策扶持力度预见会相当大。

【4】

放宽外汇资金进出管制

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北方的“金融离岸中心”

雄安新区的第四个”巨变“则是来自于”金融外汇的开放“。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条例》的“第四十三条”规定:

雄安新区应当根据国家规定放宽外汇资金进出管制,促进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雄安新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支持金融业实施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举措。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开展相关业务。

要知道,目前国家明确规定可以“推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片区只有海南和浦东新区,包括深圳、珠海都没有争取到这个政策。

而雄安新区却能够把“推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写进条例中,由此可见雄安新区的定位已经是北方的“金融离岸中心”了。

综上所述,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四大变化”:

第一,有望从“河北的地级市”走向“全国第6个计划单列市”。

第二,承接8大非首都功能,发展有“国家兜底”。

第三,教育和户口政策利好,有望成为“独立高考区”。

第四,已经锁定“北方金融离岸中心”。

雄安的未来,切不可小觑,未来15年,可能将会改变“京津冀发展格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