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

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的大觉寺,初名“清水院”,始建于辽代(1068年)。金代这里是皇家著名行宫,也是西山八大院之一。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1)

据悉,乾隆皇帝曾在此出过家、受过戒,也曾修缮过大觉寺。乾隆皇帝一生酷爱写诗,因此有人说他写诗就像“写日记”。在乾隆皇帝写的诗作中,与大觉寺有关的多达数十首。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2)

乾隆皇帝曾为功德池赋诗一首,其中:“一水无分别,莲开两色奇。”的佳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种过美丽的两色荷花。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3)

在功德池壁上,辽代石刻水兽依稀可见。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4)

寺院内最有名的古银杏树,曾经被乾隆皇帝在1768年写诗称赞:“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缘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5)

寺院整体布局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其中以无量寿佛殿最为壮观雄伟。殿前的两棵银杏树,一棵雌树,另一棵是雄树。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6)

每年深秋,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把金黄的色彩铺满整个院落,黝黑的树干向寺院四周伸展开去,枝头上金灿灿的树叶在日光的变化下,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7)

与寺院的红墙、灰瓦、禅房、殿堂、茶社等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北京秋天里的古老禅意画卷。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8)

据清代《日下旧闻考》所载,大觉寺多处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如,天王殿曾悬有“圆证妙果”匾,大雄宝殿悬有“无去来处”匾,无量寿佛殿悬有“动静等观”匾,大悲坛悬有“最上法门”匾。经历岁月沧桑,以及战火的损毁,有些匾额已然荡然无存。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9)

残存的匾额更显得弥足珍贵,在此驻足良久,你会感受到乾隆皇帝的雅趣修养和大觉寺曾经的辉煌。据悉,除了乾隆皇帝之外,明宣宗、清雍正、慈禧太后都曾经为大觉寺留有笔墨。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10)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在大觉寺内还有一棵树龄500年,高约20米的古银杏,在它的四周生长着九棵粗细不等的小银杏树,就像九个孩子围绕在母亲身旁,被人们形象的称为“九子抱母”。

在北玉兰院中有一用整块黑色大理石雕刻出的水池,据悉过去从上面流下的泉水蓄在池中,又从池中顺水道向下流淌。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11)

石头上刻有“碧韵清”三个大字,只可惜已经没有了泉水。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12)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13)

园林中的领要亭和龙王堂边的假山石上刻有乾隆皇帝赞美大觉寺古银杏树的多幅诗赋。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14)

如今这里也是汉服小姐姐们热衷拍照打卡之地。她们追着光匆匆而来,无暇赏景,却成为赏景人镜头中的一道柔美的风景。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15)

迦陵舍利塔又称迦陵和尚塔、大觉寺塔。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16)

在八个面中心和四周都镶嵌有砖雕,是清代雍正年间寺内住持迦陵禅师的墓塔,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17)

大觉寺有定级古树102颗,也有人说大觉寺一春一秋两颗树,指的是大觉寺中的古银杏和古玉兰。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18)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摄影师在大觉寺采风时在一张古柏的照片背面写了这样的注释:“大觉寺,一座古寂的寺庙,泉水从山脚流出。此地以其古树闻名。”

苏州乾隆御碑(乾隆曾在大觉寺)(19)

当你游览完大觉寺后,感觉这里更像是一座古老的“文艺殿堂”。让人沉醉于此的不仅仅有古朴的建筑、皇家风范的诗词、碑刻等人文景观,还有四季不同画风的自然景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