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高分纪录片揭露残酷现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当中,但是社会当中的贫富差距似乎并没有缩小,甚至有不断拉大的倾向,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却越来越穷。

俗话所说的:“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规律似乎已被打破,如今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打破阶级的桎梏,追寻自己的理想已经变成了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现如今“寒门再难出贵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现代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似乎在以前贫富阶级并不难打破,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即可。

纪录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高分纪录片揭露残酷现实)(1)

高分纪录片揭露残酷现实:穷二代是如何被穷一代父母培养出来的?《父亲》这部高分纪录片给予了完美的诠释。

这是一部全场47分钟的纪录片,其中批判了很多中国贫困地区存在的教育问题,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错误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也让我们清楚了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

相信不少人都体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当中最常见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在父母的眼中,似乎孩子只有拼命的学习,努力的学习,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才能有光明的未来。而只要得不到好成绩,就不是合格的学生,不是孝顺的子女。

纪录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高分纪录片揭露残酷现实)(2)

而处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分数的确高于一切,而正是这种教育环境,也促使家长们对于孩子们的成绩给予了过高的关注,以至于忽视了孩子的全方面个性化发展。

对于父母而言,孩子得到高分,考上好的学校,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虽然这种想法也没有错误。

但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善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一些孩子片上动手能力比较强,更善于做技术类的工作。而父母的这种思想很有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纪录片《父亲》

例如,《父亲》这部纪录片当中的主人公韩培印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他只重视儿子韩胜利的学习成绩,将家庭日常支出尽量缩减到最少,而将大部分钱投入到儿子的教育投资当中。

纪录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高分纪录片揭露残酷现实)(3)

而能够给儿子提供的生活费,仅仅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已。

也正因如此,韩胜利只能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放在学习当中,没有足够的精力更没有足够的金钱支撑他提升自己的其他方面能力和技能。

错误的教育观念

实际上,韩培印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给儿子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并且限制了儿子的发展空间和眼界,因此也很难能够真正地走出贫穷。

在中国大部分家长似乎都喜欢给孩子灌输家庭条件不好的观念,孩子从小就被“家里穷”三个字给束缚住了手脚。

在纪录片当中,作为父亲的韩培印会经常向自己的儿子诉苦,告诉我儿子自己,为了让他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已经付出了全部的努力,虽然事实正是如此,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却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负罪感。

纪录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高分纪录片揭露残酷现实)(4)

久而久之,这种诉苦式的教育方式,甚至会让孩子的性格扭曲,心理畸形,而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不能鼓励孩子学习,反而会成为他们内心当中重重的枷锁。有些孩子甚至会产生想要早日辍学,早日打工补贴家用的想法。

除此之外,诉苦式的教育方式也会阻碍孩子,对于自己内心真实需求的表达,“家里穷”的观念会让他们的内心产生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他们只能选择不断地妥协以及自我牺牲。直至长大成人,这种情况也不会消失,自卑会永远伴随着他们。

而这种教育方式在一些贫困地区十分普遍,父母会不断地告诉孩子,家里为了供他们上学,甚至已经走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纪录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高分纪录片揭露残酷现实)(5)

虽然父母的本意没错,孩子能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很好,但是反复的和孩子强调家里穷这件事情,只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最终形成自卑心理,无论在学校当中,还是以后走上社会,都会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样的行事作风会导致孩子永远跳不出贫困的循环。

因此父母如果无法摆脱诉苦式的教育、哭穷式的教育,那么孩子永远无法真正地走出贫困,甚至即使孩子在未来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质财富,内心当中也无法真正地走出贫困。

综上所述,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要给予他们太大的压力,否则自己的下一代将很难能够走出贫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