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成语释义(说文解字第665课成语)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目”部的两个汉字:“矇”和“眇”。在现代汉语中,“眇”是通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眇”,我们常说的成语“眇眇一身”会用到这个“眇”字。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矇。读音有两个:

(一)mé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矇,童矇也。一曰不明也。从目,蒙声。”形声字。本义是眼失明;盲者。另一义说是昏暗不明。

本义一:眼失明;盲者。王筠《说文校录》:“谓目之童子为物所蒙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目童子如冡(měng,同‘蒙’)覆也。”《六书故》:“今人所谓内障,又谓之青盲。”就是方言中所说的“青光眼”。这个字,声中有义,蒙取蒙蔽之义。眼睛被蒙蔽,自然是看不见东西,跟失明一样。

18个成语释义(说文解字第665课成语)(1)

(蒙上眼睛)

所谓的内障,指的是白内障和青光眼一类的因眼内疾病导致的失明,但它的疾病症状也像在眼睛上蒙了一层东西。

18个成语释义(说文解字第665课成语)(2)

(青光眼致盲原因)

《诗·大雅·灵台》:“鼍鼓逢逢。矇(今本作蒙)瞍奏公。”毛传:“有眸子而无见曰矇。”敲起鼍鼓声“蓬蓬”,盲人乐师奏乐声。

《吕氏春秋·达郁》:“是故天子听政,使公卿列士正谏,好学博闻献诗,矇箴,师诵”。高诱注:“目不见曰矇。”所以,天子处理政事,让公卿列士直言劝谏,让好学博闻之人献上讽谏诗歌,让眼盲老人进箴言,让乐师吟诵讽谏之诗。

本义二:昏暗不明。《淮南子·修务》:“明镜之始下型,矇然未见形容。”明镜刚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也昏暗不明照不出容貌身影(这里指古代的铜镜)。

本义之外,矇还有其他用法:

(1)愚昧。《礼记·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发矇矣。”三位弟子听了孔子这一席话,心中豁然开朗,好像启发了他们的愚昧。《论衡·量知》:“人未学问曰矇。矇者,竹木之类也。”人没有学问叫“矇”。没有学问愚昧的人,就是竹木之类。

(2)眯者,指眼半开半合。《隋唐演义》第八回:“王小二只道上边有多少金子,矇着眼道:‘秦爷 ,这个锏不要卖。’”

(二)měng。这个读音出自《集韵》。专用于“瞈矇”一词,指目不明。《集韵·董韵》:“矇,瞈矇,目不明。”

矇的小篆写法如图:

18个成语释义(说文解字第665课成语)(3)

(矇的小篆写法)

2、眇。读音有两个:

(一)miǎ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眇,一目小也。从目。从少,少亦声。”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一只眼睛小。

18个成语释义(说文解字第665课成语)(4)

( 一只眼睛小)

这个字的会意很好理解,眼睛的尺寸少,就是眼睛小。一目一少,表示一只眼睛小。

《释名·释疾病》:“目匡陷急曰眇。眇,小也。”《正字通·目部》:“眇,目偏小不盲亦曰眇。”《易·履卦》:“眇能视,跛能履。”虞翻注:“离目不正,兑为小,故眇而视。”一只眼睛小的人仍然能够看东西,瘸子仍然可以走路。

本义之外,眇还有很多用法:

(1)偏盲,一目失明。《篇海类编·身体类·目部》:“眇,偏盲。”《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南朝裴松之注引《魏略》:“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文帝继位为魏王后,诛杀了丁仪、丁廙以及家中的男丁。据史所载,丁仪一目盲,丁仪与曹操的长女清河公主曾有婚约,但曹丕却以丁仪有眼病为理由,向曹操提出把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楙,导致丁仪不能娶公主为妻。曹丕继位后,杀了丁仪全族男丁。裴松之引的话是曹操说的,曹操认为丁仪有才,自己被曹丕所误。

18个成语释义(说文解字第665课成语)(5)

(影视剧中的丁仪)

金庸《倚天屠龙记》第三十六回:“三僧均面颊深陷,瘦得全无肌肉,黄脸僧人眇了一目。三老僧五道目光映着闪电,更显得灿然有神。”

18个成语释义(说文解字第665课成语)(6)

(《倚天屠龙记》插图)

一目失明后成为眇字最常用义。

眇又指双目失明,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

(2)详视,细视。《正字通·目部》:“眇,翕目微睇也。”《汉书·叙传上》:“若乃牙、旷清耳于管弦,离娄眇目于豪分。”颜师古注:“眇,细视也。”像伯牙、师旷对于音乐能静心倾听,离娄对于一分一毫都能仔细审视。

(3)小;低微。《方言》卷十三:“眇,小也。”《字汇·目部》:“眇,微也。”《庄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陆德明释文:“简文云:陋也。”渺小呀,跟人同类的东西!《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我以微渺之身躯,发兵诛暴讨乱,靠着祖先宗庙的威灵,六国国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这是成语“眇眇之身”的出处,意思是一个人的身躯和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其中的“眇”,即指小;低微。

18个成语释义(说文解字第665课成语)(7)

(影视剧里的秦始皇)

(4)高远。《广雅·释言》:“眇,莫也。”王念孙《广雅疏证》:“《众经音义》卷二十一引此而释之曰:言远视眇莫不知边际也。”《庄子·庚桑楚》:“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成玄英疏:“眇,远也。”保全身形本性的人,隐匿自己的身形,不厌深幽高远罢了。

(5)通“訬”。轻捷。《淮南子·修务》:“夫鼓舞者非柔纵,而木熙者非眇劲。”王念孙《读书杂志》:“‘眇劲’与‘柔纵’相对为文,眇读为訬,‘訬劲’犹‘轻劲’也……訬音眇,是訬、眇同声而通用也。”这些跳舞者并不是天生有着柔软身段,这些杂技者也不是生来就身手轻捷矫健。

18个成语释义(说文解字第665课成语)(8)

(身手轻捷的杂技演员)

(二)miào。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二:

(1)完成。《集韵·笑韵》:“眇,成也。”《易·说卦》:“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陆德明释文:“王肃作眇,董云:‘眇,成也。’”所谓的神,能够完成万物,而且能正确简洁的描述万物。

(2)妙;精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目部》:“眇,又引申为微妙之义。《说文》无妙字,眇即妙字。”《史记·货殖列传》:“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用这种恶俗去侵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神妙精微的理论挨家挨户地劝说开导,终究不能使他们感化。

18个成语释义(说文解字第665课成语)(9)

(王福庵《作篆通假》里关于“妙”的篆法)

眇的小篆写法如图:

18个成语释义(说文解字第665课成语)(10)

(眇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65,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