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有什么历史文化(历史古都钟祥历史文化沿革)

钟祥历史从1992年撤县设市上溯到郢县建县(含府州郡)长达2100多年,从竟陵郡的建立到安陆府的撤销也长达1610多年,是历代府州郡县的政治中心及治所。

钟祥有什么历史文化(历史古都钟祥历史文化沿革)(1)

春秋战国时期,钟祥称“郊郢”,是楚国的陪都,为楚之“别邑”。秦始皇统一中国,分疆土为三十六郡土钟祥大体上以汉水为界,西部隶属南郡(即荆州) ,东部则归江夏郡管辖,郊郢(郢中城区)归于何郡史天明载。

汉高祖平定天下,因袭秦制,在南郡设十八县,以郊郢为郢县,钟祥设县自此始。 西汉郢县地域:西接编县(今荆门市),北接宜城,西北接郡县(令宜城市西南) ,东抵云杜(今京山县) ,南邻竟陵(今天门),.西南接古当阳(今属荆门南) ,境跨汉江东西两岸。新莽改郢县为郢亭,东汉,省(撤)郢县。

三国时,:昊置牙门戍,并筑城名石城(今郢中街道) ,晋元康九年(299年)置竟陵郡;治所设于石城,钟祥为郡治自此始。

南朝刘宋泰始六年(470年)置苌寿县(分竞陵,云杜地设置) ,自东汉省县,至此复立广苌寿县境的中心部分,当为今钟祥市境的东部和南部。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入改苌寿为长寿。

北周立石城郡于郢,置郢州治长寿十,钟祥为州治自此始。

长寿县地域土长寿荽琏广:240里,袤160里,历经隋,唐,宋,元至明初等朝代,其辖境直跨汉江东西两岸.在隋大业末又将蓝水,汾川,汉东三县并入,其辖境范围扩大到今钟祥市北部和西部。

竟陵郡领县六:长寿,竟陵,新市,宵城,新阳,云杜。

唐代复置郢州,治长寿。

贞观元年以长寿隶郢州,十七继复置郢州富水郡,领县三:京山,长寿,富水。

元至元十五年(1279年)升郢州为安陆府,治长寿。钟祥为府治自此始。领县二;长寿,京山,元末废长寿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安陆府为安陆州,隶属湖广布政司。二十

四年改属河南,未几还属。嘉靖十年(1531年) ,世宗赐名“钟祥”,同时-承天府领二州五县:即荆门州,活阳州与钟祥、京山、天门、当阳、潜江县。

嘉靖十八年(1539年),设兴都留守司,故钟祥又有兴都之称。

1539年,(即明嘉靖十八年) 割荆门州马良七里,望乡三里属钟祥。

清顺治三年(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仍治钟祥。

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 以荆门丽阳司(今乐乡关至丽阳驿一带)改属钟祥。

中华民国时期,钟祥先后属湖北襄阳道,第六、第三、第四行政督察区。

1934年(民国23年)全县总面积为5686.75平方公里。

1936年(民国25年)湖北省政府令,将钟祥的清丽乡(即荆门粟溪),阳舒乡(即永盛集>分别划归荆门、远安二县,将荆门的张家集,段家集,桐树铺一线,以人行路为界:,路东划归钟祥县,仝县面积为5495.88平方公里。

1948年6月,钟祥仝境解放,1949年7月恢复了原来的建制,成立钟祥县人民政府。正式管辖,将西北的李家挡等地划宜城管辖。

钟祥有什么历史文化(历史古都钟祥历史文化沿革)(2)

1949年建国初期,将钟祥县东北的板凳岗和张家集划归洪山县

1951年将冷水区的牌楼、革集、黄集乡和石牌区的陈集、斗篷、麻城乡划归荆门县。

1955年撤销洪山县,张家集复归钟祥,但板凳岗地区仍划归宜城县。将石牌的火山乡划归荆门县。从此,钟祥东(起娘娘寨茶场}西(止亍石龙村)宽83.5公里,南(起吕

家潭村)北(止于包家畈村)长100 6公里,东与京山县为界,西与荆门市相邻,北与宜城,东北与随州市交界,南与天门县邻,总面积448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17平方公里,占20 4% ,丘陵2234平方公里,占49 8%,平原(包括河流,湖泊)1337平方公里,占29,89b,

1992年5月撤县设市,钟祥称市自此始。

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钟祥市调整为荆门市行政区范围,钟祥历史还在继续传承。

原文地址:http://www.shoushanmen.com/culture/549.htm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