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

赤叶河——藏在深闺人不识

发源于棋子山岭东部的淇河,河水流下后经赤叶河峡谷、香磨河峡谷流入河南境内。流经香磨河的水流造就了陵辉大峡谷,流经赤叶河的水流造就了赤叶河小峡谷。辉陵峡谷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赤叶河小峡谷更是令人陶醉,行走其间大有但愿终老于此,不愿重返人间的遐思冥想。除了久旱无雨,本应潺潺流水的赤叶河铺满大小鹅卵石,从乱石中并未杂草丛生来看,可知河水断流并不久远。如果雨后回复飞瀑流湍,那又会增添情趣万分。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1)

通往赤叶河的峡谷口建了一座塞门,上面的招牌并非赤叶河,而是高老庄,想必高老庄也在这峡谷之内,而且是个比较重要的旅游村落。赤叶河村距塞门大约3~4公里远,沿途山峰刀劈斧削壁立千仞,明显就是被淇河源头——赤叶河水流常年冲刷切割而来。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2)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3)

赤叶河村的村名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文艺工作者给改的名字,因为他们在这个村庄驻扎时写了一部歌剧取名《赤叶河》,而歌剧的名字又是根据这个村庄的自然风貌而取的。可知此地当年曾流淌着的是一条汤汤大河,两岸的峭壁上又长满了红叶,所以便有了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地名。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4)

歌剧《赤叶河》大体上是一个跟《白毛女》差不多的故事,农户欠租,地主借此强占农户家闺女……据说,当年《赤叶河》与《白毛女》名气差不多,连周恩来招待北平降将傅作义都是看这部歌剧,但不知何因,后来《白毛女》名闻天下,而《赤叶河》销声匿迹。估计题材相同,只能彼涨此消吧,谁知道呢?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5)

赤叶河村一定来过建筑布局策划方面的高手,一看便知花钱很少,或者根本就不花钱,但效果却是非同一般,一堵红砖墙、三扇装饰门(仅仅是样子,打不开,不可用),外加不知什么材料镶在马面上的五角星,一个充满民国时期苏区风味的老电影院就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6)

村史馆显然和电影院出自同一个设计师之手,同样是普普通通的红砖墙,两扇门窗巧妙点缀,骨子里面那份古色古香就喷薄而出。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7)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8)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9)

我估计,这两处新"古建"不过就是两三千人民币的投入,但却画龙点睛地成为这个古村落当之无愧的核心建筑,这个"十字街"自然也就成为这个村庄的核心。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10)

而这个村子原来的核心区——舞台、广场、大队部反倒被人们忽略,少有人驻足。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11)

这才是建筑设计的最大成功,不改变原有布局,旧房利用,着墨不多,花钱很少,但却成功聚焦人的视线,而且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成功融入整个古村建筑群的大家庭,毫无违和之感,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12)

看看陵川县平居村花35万元扶贫款建设的"庑殿顶"古建吧,盖在村中央,占了最好、最显眼的地块,半拉子工程,废弃了五六年也没竣工,成了村中的一块可憎的疮疤。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13)

平居村花费三十万建了五年的“古建”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14)

平居村花费三十万建了五年的“古建”

我们到平居村去旅游看"传统文化古村落"没看到什么"传统文化",更没看到什么"古村落"。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15)

赤叶河村还有几处红色纪念园区,但在一小院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歌剧《赤叶河》纪念园属个体出资承建,由于建设中出现资金困难,为完善后续设施,希望游客伸出援助之手给于支持!"不知真假,现在在红色教育上政府很舍得投入,何以在这里居然让私人投资建设,大惑不解。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16)

赤叶河村建在向阳的一面山坡上,基本上属于地无三尺平的穷山沟,举目四望,没看到一处像样的地块,十几平方一块就算大的。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17)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18)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19)

像这样的穷山村应当养不出什么像样的大地主来,所以全村也没有几处上点档次的四合院,仅有一处真正能住人的两层楼,其他都是半石头半土坯的农舍,全村总共也就能容纳百十口人,这种村庄还能养出欺男霸女的恶霸地主来?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20)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21)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22)

但赤叶河的确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古色古香的古村落,村中破败的小庙虽然难以判断建筑年代,但比起村中的农家院,其建筑已经是超级精美,用料粗大,匠心可鉴。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23)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24)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25)

虽然殿中无神,炉无香火,但依然散发着无可名状的神圣感、庄严感,更有历史的厚重感、古旧感。当年这里应是小村的精神寄托之处,记录下了数不清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26)

石墙已经垮塌,小窗依然坚守,是等待远行的主人,还是有何未了的情怀坚持留下,一株翠绿的老榆树把它的子孙播撒在坍塌的房屋中再吐新枝,它羞怯地探头观望,看看这现实的世界将是如何模样?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27)

没想到,它却不经意间成为了摄影师的模特新宠,来者无不与之合影留念,让它有幸成为《今日头条》的客座嘉宾。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28)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29)

石墙、石屋、石板路,墙后不是樱桃就是红果,两厢照应,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两全其美,让小村显得即沧桑古朴又生机勃勃。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30)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31)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32)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33)

在一处下半截是石墙,上半截是坯墙的农舍前,我看到土坯墙上斑痕累累,好似现代派雕塑家的艺术作品,加上两扇很有味道的小轩窗的陪衬,真的是韵味十足,那到底是什么呢?显然不会是什么刻意而为的艺术作品,问问村民方知,原来是土蜂的作品。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34)

不知它们怎么都趣味相投地看上了这面土墙,争先恐后的来这里挖洞筑巢,让这面墙显得如此斑斓绚丽。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35)

高老庄——"八戒招亲"谁不知?

自赤叶河村向西,一路上处处美景,大约七八公里到达"高老庄",此高老庄应当非彼高老庄,但似乎当地人正想拿《西游记》中的高老庄来附会。村里正在大张旗鼓地修建"游客接待中心",这是想买门票的节奏吗?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36)

一打听,还真就差不多,至少是想打造《西游记》内容相关的旅游村,当然主要是猪八戒,把高家村改名高老庄不就是想把此地打造成猪八戒故里吗?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37)

高老庄原名高家村,村里有位文化人——陵川县教师培训学校校长侯孝义。此人从小是个《西游》迷,在一切文化遗产统统被列为禁书的年代,他不知从何处得到一本《西游记》,反正没第二本书可看,所以《西游记》就成了他童年唯一的读物,所以《西游记》的故事早早就在侯先生心中扎根。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38)

今日头条推荐图片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39)

"经过40多年的潜心研究",侯校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西游记》的许多素材采集于陵川,换句话说,《西游记》的前半部分就是写陵川县的,尤其是六泉乡一代。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40)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41)

证据一、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版《潞安府志》(全部被毁,国内无存,是从日本图书馆影印来到)中记载了一位名人,此人在潞安府任通判(两年),他的名字叫吴承恩。陵川县旧归泽州府管辖,而潞安府与泽州府相邻,所以,不排除吴承恩可能曾经游历过陵川县。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42)

今日头条推荐图片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43)

证据二、书中有黑风山,六泉乡有黑风洞(高家村归六泉乡管辖);书中有火焰山,六泉有火焰洼;书中有猪八戒,六泉有打猪壑、猪圈郊、猪头山;书中有牛魔王,六泉有牛皮王;书中有盘丝洞,六泉有盘铺;书中有莲花洞,与六泉乡相邻的古郊乡有莲花山;书中有熊罴怪、熊山君,陵川古八景有"熊山吐月";书中有黄风岭虎怪,六泉乡有黄松背、黄虎掌;书中有水帘洞,六泉有灵泉瀑布;书中有九曲盘桓洞、九品宝莲洞,六泉有九莲窑;书中有水帘洞,陵川古八景有"灵泉瀑布";书中有柳林坡,六泉有漫柳坡……证明《西游记》的许多创作灵感来自陵川县。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44)

证据三、《西游记》一书中许多词语都是陵川本地的俚语方言,在别处是很难通行的。如"扑轳轳"(野鸟惊飞声)、"掬律律"(表动作迅疾)、"骨嘟嘟"(表山泉流淌)……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45)

另外,书中还将"脚踝"说成"孤拐",身体动弹说成"骨冗骨冗",这些都是很有代表性的陵川方言。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46)

"弄喧"、"过梁家火"、"赖皮搪倒"、"馍馍块把"、"扢扑不趁手"、"屹蹬蹬"、"红媸媸硬搠搠"、"怎的来"、"不识耍"、"拐角上几年上"、"上溜头白强强"、"好人呀争不上手"、"不犯红沙怎的来耶"、"该甚个罪"、"在哪里见他来只情跪着磕头"……这些说法非陵川当地人是很难弄懂什么意思的,但在《西游记》中却出现了。经他总结,在《西游记》中的陵川方言或习惯用语有130余处。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47)

侯老先生的想法得到了县公安系统的某驻村扶贫干部赏识,两人一拍即合,认为借此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于是扶贫干部向上面要来50万元的扶贫开发资金,紧锣密鼓的搞起了旅游开发。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48)

这是一纸公告:六泉乡高老庄村乡村旅游项目 招标公告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六泉乡高老庄村,该项目修建水面景观500㎡、硬化游客中心、餐厅前院1000㎡。工程总预算约为25万元。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49)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50)

目前,村里已组织劳力在猪头山上进行树木栽种。还要在土窑通往棋子山登山步道入口处,修建一条长500米的阶梯式水景。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51)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52)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53)

现在是旅游热,全国各地无不想方设法寻找、制造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成功者赚个盘满钵满,失败者巨资投入打水漂也屡见不鲜。高家村改个名字叫高老庄,就能成猪八戒的"故里"吗?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54)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55)

吴承恩在潞州府作通判不假,但有何证据《西游记》是在这两年中成书呢?一个南方人(安徽桐城人),在山西两年就能熟知当地十分诘屈聱牙的方言俚语,并且熟练运用于书写创作当中去,可能性有多大,舍弃自己更熟悉的语言而改用外人更难懂的方言来写作,其动机何在?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56)

今日头条推荐图片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57)

山中地名多有相同不足为奇,更何况只是相近的地名、山名、山洞名更加不足为奇,以此来认定两者的渊源关系有点牵强。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58)

这些都不重要,即使认定吴承恩与陵川的关系,认定《西游记》发源于陵川,认定高老庄就是猪八戒的招亲地,那又怎样,人们旅游不是光来听故事,要有充足的"可视""可触""可玩""可参与体验"的旅游资源才行。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59)

高家村共有五个自然村,各有四十户左右人家,光靠一个"游客中心"能吸引来游客?但是高家村发展旅游并非一无所有,它的优势不在猪八戒,而在山清水秀夏季凉爽无比。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60)

它西有棋子山,前有赤叶河,北有佛子山,开发夏季避暑旅游才是王道,不如建起农家院,有吃、有喝、有住,我看吸引一定数量的休闲、避暑式的游客应当不难。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61)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62)

如果做不切实际的空想,把吴承恩生拉硬拽进来,我看前景并不怎么乐观,尤其是建一些与古村落格格不入的现代建筑,破坏了村风村貌,古村不古,那一定会得不偿失。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63)

我们无数次去山西旅游,次数已经无法计算,怎么也在百次以上吧。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山西旅游吃饭难、住宿难,夏天买冷饮难。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64)

山西不是因晋商而闻名天下吗,现如今却都耻于或者是懒得做买卖了吗?旅游中,中午头赶不到县城吃个饭都十分困难,酷热难耐时想买个冷饮解暑解渴也是奢望,根本没得买,至少也得到乡镇所在地才行,有的乡镇也没有饭店。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65)

比如说高老庄所在的六泉乡就没有一家饭馆,我们到中午本无意离开,可为了吃饭,只好急匆匆跑到陵川县城才吃上了中午饭,这不是商机吗?高老庄办农家院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听句劝,猪八戒引不来游客,那个耗资不菲的"游客接待中心"估计是白建了,不信走着瞧。

黄山情人谷民间故事(山西陵川的一条沟)(66)

文图 李苒

以下文章获青云计划奖,谢谢大家关注阅读

太行秘境"那拉提",在烂漫山花中宿营帐篷,在淙淙溪流边仰望星空中国科举制度的真正始创者?山西陵川崇安寺有关皇家的千古之谜说不尽的正定古城——正定是个既能容得下肉体,又可安放灵魂之处神秘小庙见证吴哥建筑的有序传承吴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穿廊、塔楼、叠涩拱就是吴哥窟探险巴丹吉林之九——额济纳旗黑水城看似摇摇欲坠,其实固若金汤——屹立800年的娲皇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