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最佳境界(朴素最美习惯至上)

朴素最美 习惯至上

——《狐假虎威》听后感

朱合平

西小教研 2021年11月25日

学者李镇西说:“我们已经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所以我们要回到教育朴素的起点,从儿童本身出发,享受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共同成长。”“朴素最美,幸福至上”是他对教育的理解,即对教育的理解,更是种尊重,也是浪漫,还是责任……评课前想到了这几句话,作为开头,也作为今天活动的情感基础。

(一)这节课“好得很”

今天,王美玲老师在临行前给我们上了展示课《狐假虎威》。我很想说,据实而论,这是一堂好课,不奉承、不逢迎,结合《好课南通共识》来看,好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这是一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多次真实对话、真实共处、真实发问、真实表达的阅读课教学。

2.本节课王老师不断带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走向思维挑战,不断引领学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3.这是一堂时空合理,师生关系平等、融洽的课堂。老师称学生(小老师)为“曹老师”、“这只狐狸、老虎”……“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4.这堂课是学生练习规则和训练语文学习习惯的地方。组织规则(“小小火车从哪儿开,从这儿开,开起来”)、(“上课、下课口令”特色),识字方法(“识字五部曲”、“写字三个一”、“听明白点点头……”、“完整回答问题”、“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当导演”)……处处皆是习惯培养的场所。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在课堂上自发的学习。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包办,需要让学生说的,都能让学生说出来。

6.这是一堂“教”与“学”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助推学,学习全在教师的引导中自然产生。

7.这是一堂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语文要素的训练得以充分体现(读词语、读课文;自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朗读指导紧紧抓住语音、语气、语调;),人文要素培养很及时(《狐假虎威》的寓意讲得很明确)。

(二)这节课“亮得很”

《狐假虎威》立足语文素养的提升,组织有序,推进高效,归功于设计的精妙。

1.整堂课以情境为纽带,将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一以贯之,使课堂教学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片段组合。《狐假虎威》一课在推进的过程中,很好地利用了情境载体,过渡语中的情境更具衔接性,语文素养训练过程中的情境更具吸引力。

2.导语如“筋骨”。王老师的导入语精炼、简洁、有吸引力,过渡语更具趣味性,很好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了紧密衔接。就如人体之“筋骨”。

3.评价是“血液”。新教育提出了“田野精神”或“田野意识”,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管理者要将两腿深深的扎在教育的田野上——课堂,就是提倡和学生互动交流、真诚交心。王美玲老师对学生评价及时,这便是和学生真诚的交心,打破了教师面对学生的表现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一句“好”“不错”坐下”。她及时给出评价,肯定亮点,让学生明白好在哪里。因评价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将热情传递到整个教室,如同奔涌的血液将能量输送到所需的每个器官一样。

4.好习惯“落地了”。众所周知,小学的重点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不只是嘴上天天要求、行为上天天督促,让习惯落到课堂才算养成了好习惯。前后听了两次王老师的课,她都是把说完整话的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养成落实在课堂里,直到今天,我也就理解了《好课南通共识》中所谓“好课是训练规则和习惯的地方”这句话的含义。

(三)这节课“深得很”

听了王老师的的,不由得令我深思,所以我说这堂课“深得很”。

1.一个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素养,这些素养就是一堂好课诞生的基本条件,我们应当思考高手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或者说能力。

2.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学水平不是一朝拔高的。王老师工作23年,而且是在“教育发达”地区,具体有多发达,不得而知,肯定有其成长的土壤。她主动成长,在23年的教学生涯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法度”,或者说是备课、组织课堂、管理课堂、课后辅导的法门,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复杂的教学中可否用简单的规则和“操典”?首先,教学的复杂性就是今天教了,有不会的学生,有不学的学生,有不管的学生……明天还得再努力、再重复……为了提高教育教学复杂情况下的效率,可否形成一系列课堂“操典”,或者说像王老师一样,一系列有趣的固定说法、固定口令、固定活动?从王老师教学的前后事实来看,是有必要的。我们期待相关理论和研究的支持。

整体来看,王老师的课堂和我们的基本一致,“朴素”地践行着语文核心要素下的训练点,可是,她将朴素的教育活动做到了极致,颇显高雅之美;将“习惯”培养置于教学首位,尽显重点之“稳重”之美。

学之所限,盲人摸象,一己之见,仅供交流。

狐假虎威的最佳境界(朴素最美习惯至上)(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